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化,教师要努力学习新课程、研究新课程、适应新课程、发展新课程,要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知识传授相比,是一大跨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性教学观念。笔者作为在政治教学第一线的政治教师,就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 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去思考探究
初中阶段,学生的世界观开始逐步形成,他们关心社会,思索人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针对学生感兴趣但又存在迷惑的社会热点问题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认真分析,使其精神振奋,产生积极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不仅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客观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学生探索世界的认识触觉是敏感而又兴奋的,只要我们的教学内容能牢牢地吸引学生,并为他们创设主动探索、深入思考的条件,就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激活状态,创造性的火花随时都可能迸发。如食品安全问题,是目前社会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学生们也都有感慨,但又往往带有片面性。因此,我在讲《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一课时,便向学生提问:(1)你所知道的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有哪些?(2)国家为什么要花大力气调查、处理食品安全事故?这些设问激起了学生层层的思想波澜。经过引导,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和我国国家性质的认识,培养了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激发了他们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热情。
二、 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顾自己讲,而应启发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不应是仲裁者,而是一位顾问,一位讨论问题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学生发现高质量问题的积极倡导者。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启发学生紧密联系社会热点、思想上的疑点,同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从而发现高质量的问题,并通过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有些学生就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经济上为什么不如资本主义发达?既然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优越的,为什么多数国家却选择私有制?既然强调艰苦奋斗,为什么又要刺激适度消费?既然物价上涨会引发通货膨胀,为什么说物价并不是越低越好?既然我国的宏观调控是强有力的,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重复建设?诸如此类的问题,有的尽管还比较片面,有些偏激,甚至有意为难老师,但教师不应反感,而应该为学生提出这样高质量的问题感到欣慰,进而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共同讨论,创设一个自由驰骋、宽松自如的氛围,让学生在此中迸发出智慧的甚至是独创性的思维火花。对于有些问题,即使最终也不能形成共识,只要不是大是大非的政治原则问题,完全不必强求一致,应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对有独到见解的,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热情表扬,使其真切体验到自己创新的乐趣和价值。在学生的探索和师生的交流过程中,有时思考的火花与思想的碰撞正是教师所追求的,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催化剂。
三、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中教师如果自觉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生动的画面和悦耳的声音创设教学情景,优化教学过程,可使教学效果明显增强。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大多喜欢直观、感性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能使学生进入情景,从而对学习任务产生兴趣。在政治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且枯燥无味,而运用多媒体新技术进行教学,增加教材的形象性、生动性。借助形、色、声、情、奇配合,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利于学生掌握和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拒绝不良诱惑”时,我利用多媒体分别播放了有关黄、赌、毒的纪实片段以及赌博、迷信使人家破人亡的真实案例,从而使学生了解了吸毒、赌博、迷信的危害。分析导致这些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是什么?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做?通过教师不断地设问、学生不断地思考、回答,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而且可以把知识重点、难点化繁为简、逐一突破。像这种以直观的形式演示教学内容,既能加大教学密度,又能简化教学难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 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应经常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或及时运用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中的时事,用教材中的原理观点分析说明,另一方面应拓展学生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撰写小论文等,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初三思想品德课《关注经济发展》一课的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企业,了解企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下的生产经营状况,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在初二政治“人生观”部分的教学中,可把辩论机制引入课堂,以人的本性、人生的真正价值等知识点设计辩题,展开辩论;在讲析初三思想品德课《参与政治生活》一课的教学中,可进行模拟市级人大代表选举的活动课;在复习迎考阶段,可开展百题竞答、难题招标、自出模拟试题等活动。开展这些活动,既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创新思维能力。
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们要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基本理念,探索实施创新教育的新途径,不断更新观念,勇于开拓,在思想品德课堂这片沃土培育出丰硕之果。
(南通市第二中学)
一、 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去思考探究
初中阶段,学生的世界观开始逐步形成,他们关心社会,思索人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针对学生感兴趣但又存在迷惑的社会热点问题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认真分析,使其精神振奋,产生积极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不仅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客观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学生探索世界的认识触觉是敏感而又兴奋的,只要我们的教学内容能牢牢地吸引学生,并为他们创设主动探索、深入思考的条件,就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激活状态,创造性的火花随时都可能迸发。如食品安全问题,是目前社会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学生们也都有感慨,但又往往带有片面性。因此,我在讲《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一课时,便向学生提问:(1)你所知道的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有哪些?(2)国家为什么要花大力气调查、处理食品安全事故?这些设问激起了学生层层的思想波澜。经过引导,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和我国国家性质的认识,培养了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激发了他们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热情。
二、 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顾自己讲,而应启发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不应是仲裁者,而是一位顾问,一位讨论问题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学生发现高质量问题的积极倡导者。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启发学生紧密联系社会热点、思想上的疑点,同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从而发现高质量的问题,并通过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有些学生就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经济上为什么不如资本主义发达?既然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优越的,为什么多数国家却选择私有制?既然强调艰苦奋斗,为什么又要刺激适度消费?既然物价上涨会引发通货膨胀,为什么说物价并不是越低越好?既然我国的宏观调控是强有力的,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重复建设?诸如此类的问题,有的尽管还比较片面,有些偏激,甚至有意为难老师,但教师不应反感,而应该为学生提出这样高质量的问题感到欣慰,进而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共同讨论,创设一个自由驰骋、宽松自如的氛围,让学生在此中迸发出智慧的甚至是独创性的思维火花。对于有些问题,即使最终也不能形成共识,只要不是大是大非的政治原则问题,完全不必强求一致,应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对有独到见解的,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热情表扬,使其真切体验到自己创新的乐趣和价值。在学生的探索和师生的交流过程中,有时思考的火花与思想的碰撞正是教师所追求的,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催化剂。
三、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中教师如果自觉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生动的画面和悦耳的声音创设教学情景,优化教学过程,可使教学效果明显增强。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大多喜欢直观、感性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能使学生进入情景,从而对学习任务产生兴趣。在政治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且枯燥无味,而运用多媒体新技术进行教学,增加教材的形象性、生动性。借助形、色、声、情、奇配合,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利于学生掌握和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拒绝不良诱惑”时,我利用多媒体分别播放了有关黄、赌、毒的纪实片段以及赌博、迷信使人家破人亡的真实案例,从而使学生了解了吸毒、赌博、迷信的危害。分析导致这些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是什么?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做?通过教师不断地设问、学生不断地思考、回答,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而且可以把知识重点、难点化繁为简、逐一突破。像这种以直观的形式演示教学内容,既能加大教学密度,又能简化教学难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 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应经常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或及时运用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中的时事,用教材中的原理观点分析说明,另一方面应拓展学生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撰写小论文等,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初三思想品德课《关注经济发展》一课的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企业,了解企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下的生产经营状况,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在初二政治“人生观”部分的教学中,可把辩论机制引入课堂,以人的本性、人生的真正价值等知识点设计辩题,展开辩论;在讲析初三思想品德课《参与政治生活》一课的教学中,可进行模拟市级人大代表选举的活动课;在复习迎考阶段,可开展百题竞答、难题招标、自出模拟试题等活动。开展这些活动,既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创新思维能力。
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们要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基本理念,探索实施创新教育的新途径,不断更新观念,勇于开拓,在思想品德课堂这片沃土培育出丰硕之果。
(南通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