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握出版方向、带好编辑队伍、整合出版资源,努力实现编辑工作政治原则、质量原则与效益原则的最佳统一,努力实现出版社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新形势下总编辑工作的要义。
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出发点和重心,总编辑是出版社发展战略、出版方向、选题结构的设计师,是出版社各项编辑工作的总指挥,是不同阶段不同层次选题的总策划,是书稿审读加工复杂过程的终审者,是编辑责任制度的负责人。把握出版方向、带好编辑队伍、整合出版资源,努力实现编辑工作政治原则、质量原则与效益原则的最佳统一,努力实现出版社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新形势下总编辑工作的要义。在出版格局转型、出版形式日趋多样化的今天,总编辑该如何整合出版资源呢?谨浅议如下:
一、整合编辑资源,切实发挥人才优势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编辑是构成出版传播活动的基本要素,编辑队伍的构成、人员的素质及其选择信息、策划选题、制造畅销、打造品牌的能力均直接决定出版机构的工作绩效,决定着出版物能否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并形成出版物自身品牌与强大的竞争力。
整合编辑资源是出版企业“以人为本”概念的具体体现,用精准的眼光选择人才、用科学的方法培养人才、用合理到位的机制用好人才激励人才、用优良的待遇和真诚的情感留住人才、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吸引凝聚人才,是对总编辑整合编辑资源的综合要求。
挖掘编辑的智力与情商潜能,锻炼编辑的职业精神,打造编辑的创新能力,培养热爱出版、市场敏感度高、具有极强前瞻力、策划力、执行力与战斗力的复合型骨干核心编辑团队,给编辑队伍营造良好的生存、成长与发展空间,既出好书又出人才是总编辑的重要职责之一。如接力社近年的成功经验即用强有力的事实证明了高端编辑能对出版团队综合实力的整体提升产生十分积极的效应,出类拔萃的优秀编辑人才能对出版社的品牌建设产生积极的重要的影响力。
二、整合品牌资源,精心打造核心优势
品牌图书是出版社的形象、招牌,品牌书具有传承性的特点,策划出版品牌图书是出版社的核心工作。厘清出版格局。完善选题思路、调整出版结构、规划品牌建设,是总编辑工作的主要技术内涵。把既有的品牌产品做深做透,让产品线延伸开发,纵深挖掘,横向拓展,以逐步形成优势产品群,做成规模效应、整体效应,同时根据读者阅读取向、阅读方式和图书市场的变化以及出版产业的整体发展态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发新的具有良好成长性的产品线,是对总编辑个体创新能力的现实考验。
品牌产品是出版社的绝对核心竞争力,商务印书馆、外研社、中信社、广西师大社、接力社、长江文艺社、二十一世纪社等近十年来的成功经验,都证明品牌建设既是出版社的“形象工程”,更是核心工程,谁占领了品牌图书的制高点,谁就能引领市场,主导阅读取向,获得出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最大化、最优化。因此,整合品牌资源可以说是总编辑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整合政策资源,充分利用阵地优势
出版社作为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重要传播阵地,关乎国家政治、社会民生、民族宗教,肩负重要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文化使命和道德使命。这就要求总编辑必须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和国家大事,密切关注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战略,充分展示总编辑的个人能力与人格魅力,充分利用国有出版社的资源优势,及时整合利用相关政策资源和有价信息,同时结合特定的市场需求,认真抓好重点图书、重大选题、“走出去”工程、标志性品牌图书的组织实施工作,用心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经典产品,为切实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服务,为国家的文化创新服务,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服务,为传承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作出应有的积极的贡献。
四、整合作者资源,有效集结外脑优势
作者是出版社的“衣食父母”,是出版社信息与选题的“源头活水”。发现作者、培养作者,尊重作者、善待作者,真诚为作者服务,赢得作者的信任,最大程度开发作者的创新潜能,是编辑的看家本领。
(1)总编辑耍在出版社建立“作者资源库”,为每一位作者建立信息档案,并在总编办设专人管理,科学管理。不定期选择合适时机召开重要作者恳谈会,联络、加深编辑与作者之间的感情和友谊,并通过“老”作者推荐新作者。
(2)总编辑要让编辑加强与作者的对话沟通,建立友谊,在对话中不断地互相碰撞激发、策划开发新的选题,推动作者实现“智慧”向“实惠”的科学转化。
(3)通过“品牌图书”打造“品牌作者”,实现“品牌效应”。易中天之于上海文艺社、于丹之于中华书局、杨红樱之于接力社、郑渊洁之于二十一世纪社,都是非常成功的作者资源整合与优化范例,也是其他社可以学习借鉴的操作模式。借力、依托“品牌图书”,“品牌作者”在成长,品牌书越做越多,出版社也在借势迅速发展,形象越来越好,实力越做越大,“品牌图书”、“品牌作者”与“品牌社”三者相生相长,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4)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探寻发掘新作者,开发畅销选题,实现网络出版与纸质出版的良性互转,实现出版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效益最优化。
五、整合版权资源,努力构建综合优势
出版社作为“内容提供商”,总编辑作为出版社内容生产的总设计师和掌舵人,须牢牢记住“内容为王”这句经典话语。版权拥有量是决定其在多媒体出版时代话语权大小的重要因素,只有手中握有属于自己的优质内容、充足内容,才可以在新媒体出版板块立足立身,才可能在竞争中赢得商机。整合出版资源,要求总编辑必须把版权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抓实抓好。
(1)要认真全面梳理既有的版权,分类归档,科学管理,通过重新包装上市、与同行合作出版、数字出版、音像、电子、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版权输出等多种有效方式,立体出版,实现资源的多层次、多次开发、综合开发,让老树开新花结新果,让老资源创造新价值、附加值;
(2)通过境外购权出版,借鸡生蛋,快速壮大内容实力,赢得主动;
(3)通过国内合作出版,借力发威,做大内容存量,构建综合优势。
六、整合书商资源,科学聚焦民营优势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民营书业已成为中国出版的重要力量。据权威部门统计,全国有近10万家大大小小的民营图书公司和图书工作室,在3400多亿的出版产值中,民营书业占了近一半。尤其是在学生读物、低幼读物、生活图书等板块形成了显著优势和强势品牌。在出版格局新调整、出版产业大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总编辑应当抓住这一难得的契机,整合符合出版社总体发展思路、能填补出版社空缺以形成互补态势、渠道建设基础好、品牌形象较佳的优质民营书业资源(包括文化公司和工作室),有效“拿来”,通过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把民营品牌提升、转化为出版社的自有品牌,形成互惠双赢的格局,为出版社在新一轮的产业竞争中加重砝码,增强动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民营书业的精英们依然是未来中国出版的生力军,总编辑要以大海的胸怀、高瞻远瞩、慧眼识英才,通过科学整合优质民营书业资源,加快壮大出版社自身规模与实力的速度,提高发展质量。
长江文艺与海豚文化公司的战略合作给业界创设了一种模式,值得参考。世图广州公司通过与天地图书公司的合作,在高端生活图书的出版方面迅速占有了一席显著之地,合作成效令合作双方都很满意。世图广州公司原有的生活图书产品线得到了加强、丰富,生活品牌图书建设得了切实推进。
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出发点和重心,总编辑是出版社发展战略、出版方向、选题结构的设计师,是出版社各项编辑工作的总指挥,是不同阶段不同层次选题的总策划,是书稿审读加工复杂过程的终审者,是编辑责任制度的负责人。把握出版方向、带好编辑队伍、整合出版资源,努力实现编辑工作政治原则、质量原则与效益原则的最佳统一,努力实现出版社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新形势下总编辑工作的要义。在出版格局转型、出版形式日趋多样化的今天,总编辑该如何整合出版资源呢?谨浅议如下:
一、整合编辑资源,切实发挥人才优势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编辑是构成出版传播活动的基本要素,编辑队伍的构成、人员的素质及其选择信息、策划选题、制造畅销、打造品牌的能力均直接决定出版机构的工作绩效,决定着出版物能否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并形成出版物自身品牌与强大的竞争力。
整合编辑资源是出版企业“以人为本”概念的具体体现,用精准的眼光选择人才、用科学的方法培养人才、用合理到位的机制用好人才激励人才、用优良的待遇和真诚的情感留住人才、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吸引凝聚人才,是对总编辑整合编辑资源的综合要求。
挖掘编辑的智力与情商潜能,锻炼编辑的职业精神,打造编辑的创新能力,培养热爱出版、市场敏感度高、具有极强前瞻力、策划力、执行力与战斗力的复合型骨干核心编辑团队,给编辑队伍营造良好的生存、成长与发展空间,既出好书又出人才是总编辑的重要职责之一。如接力社近年的成功经验即用强有力的事实证明了高端编辑能对出版团队综合实力的整体提升产生十分积极的效应,出类拔萃的优秀编辑人才能对出版社的品牌建设产生积极的重要的影响力。
二、整合品牌资源,精心打造核心优势
品牌图书是出版社的形象、招牌,品牌书具有传承性的特点,策划出版品牌图书是出版社的核心工作。厘清出版格局。完善选题思路、调整出版结构、规划品牌建设,是总编辑工作的主要技术内涵。把既有的品牌产品做深做透,让产品线延伸开发,纵深挖掘,横向拓展,以逐步形成优势产品群,做成规模效应、整体效应,同时根据读者阅读取向、阅读方式和图书市场的变化以及出版产业的整体发展态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发新的具有良好成长性的产品线,是对总编辑个体创新能力的现实考验。
品牌产品是出版社的绝对核心竞争力,商务印书馆、外研社、中信社、广西师大社、接力社、长江文艺社、二十一世纪社等近十年来的成功经验,都证明品牌建设既是出版社的“形象工程”,更是核心工程,谁占领了品牌图书的制高点,谁就能引领市场,主导阅读取向,获得出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最大化、最优化。因此,整合品牌资源可以说是总编辑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整合政策资源,充分利用阵地优势
出版社作为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重要传播阵地,关乎国家政治、社会民生、民族宗教,肩负重要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文化使命和道德使命。这就要求总编辑必须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和国家大事,密切关注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战略,充分展示总编辑的个人能力与人格魅力,充分利用国有出版社的资源优势,及时整合利用相关政策资源和有价信息,同时结合特定的市场需求,认真抓好重点图书、重大选题、“走出去”工程、标志性品牌图书的组织实施工作,用心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经典产品,为切实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服务,为国家的文化创新服务,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服务,为传承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作出应有的积极的贡献。
四、整合作者资源,有效集结外脑优势
作者是出版社的“衣食父母”,是出版社信息与选题的“源头活水”。发现作者、培养作者,尊重作者、善待作者,真诚为作者服务,赢得作者的信任,最大程度开发作者的创新潜能,是编辑的看家本领。
(1)总编辑耍在出版社建立“作者资源库”,为每一位作者建立信息档案,并在总编办设专人管理,科学管理。不定期选择合适时机召开重要作者恳谈会,联络、加深编辑与作者之间的感情和友谊,并通过“老”作者推荐新作者。
(2)总编辑要让编辑加强与作者的对话沟通,建立友谊,在对话中不断地互相碰撞激发、策划开发新的选题,推动作者实现“智慧”向“实惠”的科学转化。
(3)通过“品牌图书”打造“品牌作者”,实现“品牌效应”。易中天之于上海文艺社、于丹之于中华书局、杨红樱之于接力社、郑渊洁之于二十一世纪社,都是非常成功的作者资源整合与优化范例,也是其他社可以学习借鉴的操作模式。借力、依托“品牌图书”,“品牌作者”在成长,品牌书越做越多,出版社也在借势迅速发展,形象越来越好,实力越做越大,“品牌图书”、“品牌作者”与“品牌社”三者相生相长,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4)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探寻发掘新作者,开发畅销选题,实现网络出版与纸质出版的良性互转,实现出版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效益最优化。
五、整合版权资源,努力构建综合优势
出版社作为“内容提供商”,总编辑作为出版社内容生产的总设计师和掌舵人,须牢牢记住“内容为王”这句经典话语。版权拥有量是决定其在多媒体出版时代话语权大小的重要因素,只有手中握有属于自己的优质内容、充足内容,才可以在新媒体出版板块立足立身,才可能在竞争中赢得商机。整合出版资源,要求总编辑必须把版权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抓实抓好。
(1)要认真全面梳理既有的版权,分类归档,科学管理,通过重新包装上市、与同行合作出版、数字出版、音像、电子、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版权输出等多种有效方式,立体出版,实现资源的多层次、多次开发、综合开发,让老树开新花结新果,让老资源创造新价值、附加值;
(2)通过境外购权出版,借鸡生蛋,快速壮大内容实力,赢得主动;
(3)通过国内合作出版,借力发威,做大内容存量,构建综合优势。
六、整合书商资源,科学聚焦民营优势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民营书业已成为中国出版的重要力量。据权威部门统计,全国有近10万家大大小小的民营图书公司和图书工作室,在3400多亿的出版产值中,民营书业占了近一半。尤其是在学生读物、低幼读物、生活图书等板块形成了显著优势和强势品牌。在出版格局新调整、出版产业大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总编辑应当抓住这一难得的契机,整合符合出版社总体发展思路、能填补出版社空缺以形成互补态势、渠道建设基础好、品牌形象较佳的优质民营书业资源(包括文化公司和工作室),有效“拿来”,通过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把民营品牌提升、转化为出版社的自有品牌,形成互惠双赢的格局,为出版社在新一轮的产业竞争中加重砝码,增强动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民营书业的精英们依然是未来中国出版的生力军,总编辑要以大海的胸怀、高瞻远瞩、慧眼识英才,通过科学整合优质民营书业资源,加快壮大出版社自身规模与实力的速度,提高发展质量。
长江文艺与海豚文化公司的战略合作给业界创设了一种模式,值得参考。世图广州公司通过与天地图书公司的合作,在高端生活图书的出版方面迅速占有了一席显著之地,合作成效令合作双方都很满意。世图广州公司原有的生活图书产品线得到了加强、丰富,生活品牌图书建设得了切实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