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性颅内幼年性黄色肉芽肿一例

来源 :放射学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76680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例资料患者,男,10岁,因间断性头痛伴呕吐20 d, 加重1 d就诊。体检:神志清,精神可,生命体征平稳。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 mm, 直接、间接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额纹对称,鼻唇沟明显。肢体无瘫痪,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余神经系统体检未见明显异常。影像表现:MRI平扫及增强示右侧颞部团块状占位性病变,T1WI呈等信号(图1),T2WI呈低信号(图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呈低信号(图3).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中药汤剂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效果以及对患者康复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70例退行性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在2018年1月—2020年11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患者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温针灸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1.43%比对照组71.43%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3周、1个月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目的分析中药灌肠结合血液透析疗法应用于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4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收治时限:2018年3月—2020年3月,所有患者随机被分为观察组(接受中药灌肠结合血液透析治疗)和对照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各42例。将2组干预后的肾功能水平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86%)较对照组(73.81%)高(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BUN、Scr水平明显低(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应用中药灌肠结合血液透析的效果更加明显,且
通过临床跟师学习、典型医案分析及查阅相关文献,总结朱青霞教授从肝脑论治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经验。朱青霞教授基于多年从事脑血管疾病治疗的临床经验,立足于肝脑同治的理论,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巨大损伤,从而达到治疗临床诸症的目的。朱青霞教授从脑肝论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为该病的治疗扩展了思路。
目的观察刮痧配合中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60例,按入院顺序进行编号抽签均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实施口服逍遥散,治疗组在参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刮痧疗法治疗,周期维持30 d。比较治疗前后疲劳量表-14评分,免疫球蛋白水平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67%)高于参照组(66.67%);治疗组治疗后疲劳症状缓解情况以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运用口服逍遥散联合刮痧疗法治疗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疲劳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低频穴位治疗对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妇产科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60例,于术后第5天行子午流注低频穴位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基础护理+子午流注低频穴位)和对照组(基础护理),每组30例。比较观察2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残余尿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残余尿、尿潴留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低频穴位治疗能促进术后自主排尿
目的观察蝶腭神经节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方法将15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试验组(78例)和对照组(78例)。试验组采用蝶腭神经节针刺配合穴位贴敷,针刺一周1次,穴位敷贴10 d一次。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胶囊每日10 mg。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鼻塞,流鼻涕及鼻部不适情况。结果2组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蝶腭神经节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能有效缓解症状,优于抗组胺药物治疗。
目的分析评价麻杏石甘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使用计算机对中国知网、维普网站、万方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收集近10年,具体为2010年1月—2020年12月31日,麻杏石甘汤(汤剂或颗粒剂)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2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使用Rev Man 5.4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1626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文献
目的研讨生脉益气五苓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86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呋塞米、螺内酯,观察组联用生脉益气五苓汤,均治疗2周。对比2组中医证候积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6.053,P<0.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3,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t=6.694,P<
目的评价中药颗粒配方与传统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3月接受治疗的8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3例)给予传统中药治疗,观察组(44例)给予中药颗粒配方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情况、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经济花费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2组胃脘疼痛、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及饥不欲食中医证候评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低(P<
高血压病和低血压病都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现代医学对二者的治疗方法是截然相反的,然而李慧臻主任通过中医理论对此二病进行辨证论治,从“百病皆可从脾胃论治”的学术角度出发,对血压异常的疾病进行中医辨治,李老师应用补中益气汤异病同治治疗高血压和低血压,临床获得奇效,笔者试通过2例临床验案对此加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