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比格列酮与胰岛素联用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中医药咨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A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盐酸比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我院60例在饮食控制及单用胰岛素治疗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病人,加用了盐酸比格列酮治疗4周和12周后,测定空腹和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观察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增加体质量与否。结果 盐酸比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后4周及12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有统计学意义;每日胰岛素用量从75±8U减至30±2U、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下降、但有增加体质量的副作用,结果与加用盐酸比格列酮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单用胰岛素治疗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加用盐酸比格列酮治疗,可使血糖得到持续改善,并能减少全天胰岛素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
  【关键词】盐酸比格列酮;胰岛素;糖尿病2型
  我们通过吡格列酮与胰岛素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旨在了解吡格列酮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本文观察了单用胰岛素治疗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病人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增加体质量与否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门诊及病房单用胰岛素治疗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病人共60例。其中男26例(43.33%),女34例(56.67%),年龄在35~70岁,平均年龄为52岁,糖尿病病程2~20年,平均11年,体重指数(BMI)为(23.2±2.2) kg/m2。所有病人均符合1999年WHO公布的诊断标准,并排除心、肝、肾严重疾患、除外妊娠、哺乳期妇女及严重感染等患者。
  1.2治疗方法:治疗前,测定所有检测病人空腹及餐后2 h血糖、HbA1c、体质量、血压、肝肾功能、心电图。三餐前皮下注射诺和灵R和诺和灵N睡前皮下注射,病人在原胰岛素皮下注射剂量不变的基础上,加用盐酸吡格列酮(万苏敏)30mg,1次/d,餐前服用[1]。所有患者于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每1周查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1次,直至第4周及12周,也测体质量,记录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数。在观察治疗期间,所有患者保持饮食、运动、原用药剂量不变,不用其他影响血糖药物。
  1.3统计学方法:EpiData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 < 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盐酸比格列酮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及12周病人空腹血糖平均为(11.2±1.2)、(7.8±0.4)mmol/L,治疗后12周空腹血糖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病人餐后2 h血糖治疗前、治疗后分别为(14.7±1.5)、(10.6±0.8)mmol/L,治疗后餐后2 h血糖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HbA1c治疗前、治疗后分别为(9.8±0.9)%、(7.1±0.2)%,治疗后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肝肾功能、心电图治疗前后比较未见明显变化。
  盐酸比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后4周及12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有统计学意义;每日胰岛素用量从75±8U减至30±2U、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下降、但有增加体质量的副作用,结果与加用盐酸比格列酮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
  3讨论
  盐酸吡格列酮属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的激动剂[2],它作用于靶组织脂肪组织、肝脏和肌肉,通过调节与胰岛素效应有关的多种基因转录,降低外围组织的胰岛素抵抗,从而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随着骨骼肌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增加而使葡萄糖摄取增多,故餐后血糖明显下降;而在肝脏可增加胰岛素对肝糖输出的抑制作用而降低空腹血糖,改善肝脏和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抵抗,而不增加胰岛素分泌[3]。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β细胞功能减退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理生理特征,而胰岛素抵抗伴随2型糖尿病病程的始終,因而降低胰岛素抵抗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十分重要。盐酸比格列酮其作用与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保护残存的胰岛β细胞功能有关[4]。我们观察了60例饮食控制加胰岛素控制不良患者,加用吡格列酮30mg,1次/d,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及HbA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胰岛素用量较治疗前减少,说明盐酸比格列酮能明显改善胰岛素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且胰岛素用量显著减少。
  本文研究说明了,对于单用胰岛素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可使血糖控制得到持续性改善,并可减少全天胰岛素总剂量,改善胰岛素抵抗。
  
  
  参考文献
  [1] 周红文,陈欢欢.吡格列酮缓释剂型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四川医学,2010,7(11):31.
  [2] BIDEB G. Pathogenesis of type 2 diabetes insulin resistance[J]. Endocrinol Metab Clin North Am, 2001,30:801-815.
  [3] 刘英敏.吡格列酮的临床合理应用与再评价[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9,6(2):20-21.
  [4] KIPNES M S, KROSNICK A, RENDELL M S, et al. Piog-litazone hydrochloride in combination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J]. Am J Med, 2009,111:10-17.
其他文献
为了将无衍射光应用于大景深成像系统中,分析了无衍射光束中心光斑的变化规律。利用菲涅耳衍射理论,讨论了无衍射成像系统中点光源在透镜焦点及焦点前后所产生的无衍射光斑形式
目的运用Excel来监控试剂耗材的效期,避免因管理不当造成不必要的损耗浪费。方法建立格式化的耗材效期管理表,利用Excel的“当前日期与时间函数”和“条件格式”对近效期耗材设
医院中ICU是集中救治危重病人的场所。为无陪病房。因而,护理人员担负着病人的一切生活护理、治疗操作、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及安全护理等。由于病人病情危重且复杂多变,因而ICU
【摘要】目的:通过对青年人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分析,探讨青年人心肌梗死的特点,以便早期控制危险因素、预防和延缓冠心病和急性心梗的发生。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一2011年4月收治青年心肌梗死患者(年龄小于45岁)12例,记录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12例青年人心肌梗死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32 --45岁,平均40.6士3.8岁。青年人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吸
介绍了光抽运半导体垂直外腔面发射激光器的结构特点、设计原理及其性能优势,综合评述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该类型激光器的发展前景和技术发展方向。
【摘要】目的:对于人性化护理在基层医院妇产科的应用进行探索。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0年7月在本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的产妇200例,年龄22~44岁,平均26.8岁,对其进行人性化护理。结果:200例妇产科患者经过人性化护理之后,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166例(83%),有效(症状有所减轻)28例(14%),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6例(3%),总有效率97%。结论:本基层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