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搏大 典雅深邃

来源 :创作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读谢子元的散文集《小小集》,觉得他对生活的“发现”深刻,书写自然清新,让人感受到从形式到内容,均能以小搏大,典雅深邃,充满思想的力量。
  散文集《小小集》(由线装书局出版),题材非常广泛,不论自然风光、市井生活、社会百态,还是人物素描及文艺评论,均能在细微平凡的生活中,捕捉到诗意。全书72篇作品共20万字,分为“小情调”“小感慨”“小看法”三大辑。作者为人为文低调,书名至分辑的题名书写,一律以“小”称之。然而,只要你品读完后,就会感觉到虽是“小情调”,却是大境界;虽是“小感慨”,却是新见解;虽是“小看法”,却是美赏析。书中分门别类的三大版块散文、杂文和文评,看似庞杂,实则丰富,意在以散文框架内的多角度、多层次来还原生活的真实生动,多姿多彩地表达出精神气象。
  《小小集》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用小情调表达出高境界。无论是读书中的描写景观散文《1980年5月10日》《“日全食”忆趣》《鸟儿在歌唱》,还是读人物速写类散文《五零》《老板》《胡英老》《主席》等篇什,这些作品均由小记叙、小角度、“小情调”入笔,且笔调显得沉稳、随意、淡定,然又生动活泼,有一种亲切感迎面扑来。描写风物景观,则真实真切而有现场感,并景物情物相生,引人联想;或写人写生活细枝末节,往往寥寥数百字,就把人物写得鲜活,且有质感,有个性,有命运,由不得读者作主,人物就走进了心里。种种景观描述和人物记叙无不都营造出了一种精神气象。《“日全食”忆趣》,不是重点在写太阳暗无天日越来越恐怖可怕,而是书写“天越来越暗,阳光越来越温柔”。写人物《五零》不去突出写他的智障之“趣”,而是凸显记录着他的善良之美:“五零是个闲人,却从不闲着……碰到陌生人,他便喝问:‘找谁?’然后就说,‘找他啊!跟我来!’”写《鸟儿的歌唱》这样写道:“我不知道它们何以如此欢快。没有森林,没有其它动物伙伴(除了人),甚至也没有蓝的天,白的云,更没有潺潺流水,它们也能如此满足,能够奏出如此天籁般的音乐!”作者写的这个小院子,是真真实实的不能再见缝插针建房子,也没法能再栽几棵树,留给小鸟的生存空间极其有限,它们当会发愁,去另寻新的天地过日子。“但是那几只鸟儿却很满足了。也许它们满足的是终究有几棵树可供它们筑巢、生育和休息,也许它们满足的是没有大群鸟儿来和它们争夺地盘。于是它们就肆无忌惮地做起快乐的音乐大师和调情高手来。”小鸟们知足常乐,所以随遇而安,追求平等自由,享受幸福安康,保持着乐观与豁达的心态,颇具无欲则美的精神质量。足见托物寄志的小题材、小角度的真实叙事,也能以“小”搏大,把“小情调”搏进审美殿堂,给人一种独异的美的品味。
  散文是一种宽泛的文体,而随笔则是散文里叙述简洁生动而又引人深层思考的文字。诱人思考的文字正是散文创作的核心,这个核心就是思想。好散文,都具有思想的力量。而《小小集》里的“小感慨”这辑随笔文章,作者写得既心花盛开,又火花四溅,是“心花”和“火花”的水乳交融,具有了较深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表现了作者独特的思考和感受。如《话说红领巾》《历史不是个妓女》《我和奥运火炬传递》《且慢喝彩》《关于大师的随感》《性欲与创造力》等篇什,与那些思想苍白的散文作品迥异,均是对生命灵魂的拷问,也是对生活本质的揭示,激起悦读共鸣,滋养读者心灵。其中《话说红领巾》这篇千字文,道的是作者女儿班上的一件趣事:一个男生拿家里的儿童读物旧杂志去换同学们的红领巾,一本换一条,再以五毛钱一条的价格仍旧卖给同学。红领巾成了商品交换的东西,自然挨了老师的批评,也引起作者的联想:既然有小朋友不懂红领巾的崇高意义,那么,我们成年人呢?原来也是“昔日的‘红领巾’成长为叔叔伯伯、阿姨婶婶了,而理想信念却没有随着年龄一起成长”。真的,“还有多少人还能想起红领巾的崇高含义?”如果你忘却信念,他拒绝崇高,那么我们的民族还会有希望吗?对呀,这个“反思”“省悟”和叩问,正是一个“正能量”作家具有的批判意识和批判精神,也是文学表现时代进步的责任和需要。谢子元的“小感慨”其文其说,是一道独异的风景,写得既真实又锐利,既通脱又畅达,道出随着社会的转型,人们的观念在或明或暗地改变,理想和崇高被消解,教育失衡、学风不正、道德失范等等诸多社会问题日见凸显,并对当今社会某些应反思省悟和需要纠正的东西,抒发出“天下治则民议”的心声,且给文字注入了文化含量和哲理气息,充满了思想的力量。
  《小小集》文本特色是斑斓多姿的,读书中的“文评”作品,像在读以理性思维表达的散文篇章,完全可以理解作者将“批评”辑入散文中的意味。作者有别于那些职业批评家,总以学术概念的逻辑形态来介入审美过程。读“小看法”这组作品,便多了点杂文加散文两相融合的品质,笔锋以作者自己的创作感悟为基点,又注重以审美情趣为重点,抒写出以文知人式的批评。这样的文评路子,这样的批评旨趣,好就好在始终是对文学内在精神的激情挖掘,是对文本的文学意义的审美追寻。所以这些“批评不多的文艺批评,多春温,少秋肃”(书中语)。读他的批评文章《艰难时世中的真情真爱》《亲切而温暖》《人性与爱的洗礼》《黎池书法臆说》《对吴冠中先生的深情怀念》等篇什,既评说了作家艺术家作品的审美品格,也品评了作家艺术家的精神人格。如果说,这是在知人论世地进行文艺批评,不如说在以文会友地“论谈文心”。《小小集》中的这辑“小看法”诸多批评文章,当笔触指向对作品的品味和领悟之时,又花不少笔墨推介作家艺术家的艺术生平和创作历程,对批评对象作整体的观照和激情的品味。这里注重的往往是直观感受和切身体悟,这种“品评品味”的批评模式,自然包孕了散文意象所呈现的情感活动,更多地流露出诗质美,且又充满着思想的力量。
  语言是作家表达的精神气象和精神质量符号。谢子元特别地能接地气,他善于观察生活,勤于思考生活,敏于发现生活,又能够准确、灵活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维,而且在他的职业岗位上和公共生活中,严于律己地做一个有精神光芒和道德底线高拔的人,其精神气象和精神质量最能体现他的语言风格。其所以《小小集》形成了作者自己的语言方式,他把散文作品写得大气而不粗疏,思辨而不啰嗦,在明彻里讲含蓄,在质朴中讲意蕴,自然在“小情调”里流淌着诗情画意,在“小感慨”中涌动着哲思之波,在“小看法”内里托举起思想的力量。
  责任编辑 陈善君
其他文献
2013年的长篇小说创作总体上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就。这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抢眼表现,就是一批70后作家的闪亮登场。假若说此前很长一个阶段70后作家的主要精力主要集中于中短篇小说的话,那么,到了这两年,情况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一点,早在2012年,就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文学现象。“2012年的长篇小说创作,却也形成了自己的亮点。这就是,一批年轻的新锐作家集中推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长篇小说作品。或许与人
期刊
何立伟的画如诗人作诗,言简意赅,意境深远。一张方尺鲜纸,在他心中就是一个世界。他胸有成竹,随意着笔,走笔有神。他用笔轻而简洁,运笔线条圆润,惜墨如金,干湿有度。每幅画绝不多用几笔。简单的一笔,是树干,添加几点是树叶,再加点红色,是春暖花开,枝杈间画个圆就是明月了,树下坐着一个道士。一支树杈,一轮圆月,一个道骨仙风的道士,组成一幅画,再简洁不过了。但简洁并不简单,他去繁存简,去伪存真,画面看上去却特
期刊
对李荣的关注,缘于他在2011年出版的诗集《高处的天空》和他主编的《当代新现实主义诗歌年选》。这个自诩为在文化边缘上游走的“新归来者”诗人,无疑是一位被忽视的当代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被忽视,既与他离开诗坛十余年之久有关,又与评论界有意无意的遗漏不无关系。纵观他在回归诗坛前后的诗歌文本,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短诗写作还是长诗构制,李荣都倾注了自己的心智:这不是一个单纯用纸、笔和电脑键盘写诗的人,而是一个
期刊
巴尔扎克有句名言:“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而所谓“秘史”,即隐秘性的,民间的,不被正史记载的,不为人知的那部分历史记忆。湖南作家王青伟的这部《村庄秘史》就是这样一部以民间为主体进行历史书写的作品,它讲述了五个相互关联的故事:兄弟章大与章小的革命历程;木匠章顺与“大太太”、麻姑与阿贵之间扭曲的性爱故事;战俘章义与田香曲折的爱情经历以及他自我身份确证的艰难过程;章一回如何成为“上面”,红湾与老
期刊
一直对于毛姆的话颇为感佩,在我们动辄谈及时代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厘清一个前提:不是每个人都经历过“时代”,人如果能明明白白察觉到自己曾处在这样或那样的一个“代”,那他当时须意识到这个时代的时移势易,饱受困惑的煎熬,因为时代中的风浪,对大部分碌碌无为的人来说,不过只是年似一年的寻常日子,有心人,在这样的漫漫长日的处安思危中体会到了所谓的——“时代”。作家作为人群中最敏感的心灵,无疑在承担着经历“时代”
期刊
刘萍、李灵编著的《中国电视剧》一书对中国电视剧的介绍中,将上世纪九三年以来的中国生产的中长篇电视剧分为了“杰出人物”“名著改编”“历史演绎”“都市言情”等九类,另单独分列了少儿题材电视剧、少数民族电视剧和戏曲电视剧三个类别。本文中的“毛泽东题材”属于《中国电视剧》中九大分类中的“杰出人物”。电视剧以毛泽东命名,属于“毛泽东题材”电视剧。另外诸如“红军三部曲”(《长征》《井冈山》《红色摇篮》)《延安
期刊
一、蒸发与幻化  西方印象派的崛起,实现了绘画从形体到色彩的转移,实现了感觉从客体到主体的重心偏离。印象派绘画和此后的现代绘画显示出两大特色:一是形式的理性化;二是色彩的感情化。这突出地表现在后期印象派画家塞尚和凡高的绘画中。前期印象派大师莫奈关注的是客体真实感觉,他在不同季节、气候和时间对同一干草堆进行绘画,几次的主体感觉不同,其画面效果大相径庭,这已显示出主体真实感觉的重要性。莫奈的《睡莲》和
期刊
2013年的中国电影延续着近年来的强势表现,根据电影总局的统计数据来看,全年故事片为638部,年度票房轻松超过210亿(国产影片的票房约占55%),比去年的168亿元增长近40亿,有望连续9年保持30%左右的增长势头。而全年过亿的中外影片数量高达61部,创下历史新高。截至12月底,国产影片过亿34部,大约占据年度总票房的一半。在国产电影过亿电影中,突出表现为商业大片的明显衰败,几乎都是中小成本影片
期刊
印象中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见到遇春君时的情形。那是在2006年浙江大学举办的一个学术会议上。春天的杭州,空气很温润,会议的间歇,偶遇遇春君和他的同门师兄、现武汉大学教授叶立文。那时的李遇春刚过而立之年,洋溢着青年人的才气和朝气,但性格丝毫也不张扬,相反略显矜持甚至腼腆。现在,一晃7、8年过去了,遇春成果丰硕,成了一名优秀的青年批评家和大学教授。我与他的交往增多,友情渐深厚,对他的认识也更丰富,不过在
期刊
之前看过阿乙的中篇小说《杨村的一则咒语》,让我为之震撼。《杨村的一则咒语》,应是阿乙创作多年以来重要的记录。故事开始于乡村的一个很普通的场景,两个妇女因为一只走失的鸡争吵。“要是你偷了,今年你的儿子死;要是没偷,今年我的儿子死”这句话竟成了可怕的谶语。钟永连的儿子死了,但这却不是宿命,而是她的儿子的死与“含铅量、周工作负荷量、防护措施”有关。阿乙直指现实,这和之前将一切定论为宿命有本质上的区别。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