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壁碳纳米管负载钯(Ⅱ)催化剂催化Suzuki-Miyaura反应的研究

来源 :化学研究与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some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壁碳纳米管(MWNTs)负载钯(Ⅱ)催化剂以乙醇/水(V/V=1:1)混合溶液为溶剂,室温条件下,高效催化卤代芳烃与苯硼酸的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该催化剂绿色环保,能够在循环使用5次后仍有较好的稳定性.
其他文献
在DFT-B3LYP/6-311+G(d,p)水平对60种非环状亚硝胺分子结构进行几何全优化,通过多元逐步线性回归(MSR)分析筛选出9个量子化学描述符作为自变量,log LD50(lethal dose 50%,LD50:大鼠口服急性毒性)作为因变量,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方法构建QSAR模型.经L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训练得到的隐含层为10个神经元节点的多层感知机ANN模型为最优结构.采用内外双重验证的方法,分析和检验模型的稳健性.对模型的内部验证采用留一法(LOO)交叉
构效关系是先导化合物修饰、新型药物设计的基础,在药物化学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其多样性和复杂性,学生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对药物的构效关系进行归纳分类,总结为“三部分一核心多构型”三类,每一类都进行举例讲解,为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药物化学的构效关系提供一种可行的方式.
经过60年的油气调查与勘探,随着中国近海新生代盆地的勘探程度不断提高,油气发现难度逐渐加大,海洋油气勘探新领域的开拓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的调查与勘探发现,中国海域前新生代盆地残留地层具有如下特征:①厚度大,一般为4000~6000 m,最大厚度超过9000 m;②分布广,有渤海、北黄海、南黄海、东海-南海北部和南海南部5大分布区;③存在新元古界、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生界“下部层系”、中生界“中部层系”和中生界“上部层系”6套地层;④可划分东海-南海型和渤海-黄海型两类层型结构,前者仅由“单一”的中生代地
本研究基于高光谱技术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对薄荷叶上的异丙甲草胺、烟嘧(莠去津、敌草胺和砜嘧(精喹4类除草剂残留进行种类判别.高光谱成像光谱范围为450nm~950nm的可见-近红外区域.为降低噪音对光谱数据的干扰、提升判别精度,采用SG平滑和多元散射校正对高光谱曲线进行处理.利用主成分分析算法(PCA)对原始数据进行降维后,建立以径向基函数(RBF)函数为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分别利用网格搜索(GS)、粒子群算法(PSO)及灰狼算法(GWO)对SVM模型参数进行寻优,对比不同模型的判别正确率,并
为了提高大环二萜类化合物β-2,7,11-西柏三烯-4,6-二醇(β-CBT)的活性,对其C-6位羟基进行酯化、醚化修饰,合成了11个未见活性报道的化合物,利用1 H NMR,13 CNMR,IR,HR-MS对目标化合物结构进了表征.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显示,部分化合物对白血病HL-60和肺癌A-549肿瘤细胞的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β-2,7,11-西柏三烯-4-醇-6-O-苯甲酸酯(1g)对HL-60以及β-2,7,11-西柏三烯-4-醇-6-O-乙基(2b)对肺癌细胞株SM
以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为第一配体,邻菲罗啉(o-Phen)为第二配体,利用共沉淀法合成一系列钐钆共掺杂荧光配合物,并优化了该系列荧光配合物的合成条件(反应温度、体系pH、稀土离子相对含量).将最优条件合成的Sm0.5 Gd0.5 TTA3(o-Phen)荧光配合物粉末用于常见光滑非渗透性客体表面潜在手印的显现,从灵敏度、对比度、选择性、适用性等方面对显现手印效果进行了详细考察.结果表明,显现后的手印在365nm紫外光的激发下,手印与客体背景呈现强烈的颜色反差,手印纹线连贯清晰,细节特征明显可见.
以猪血粉为原料,磷酸为活化剂,用化学活化法制备原位氮掺杂活性炭(BN-AC),并用于苯胺的吸附.采用元素分析、FTIR、XPS等分析方法研究了BN-AC的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BN-AC比表面积为461.0 m2·g-1,总孔容为0.3 cm3·g-1.BN-AC表面含有吡啶氮、吡咯氮和石墨氮,成功地保留了血粉中的N成分.BN-AC吸附苯胺的吸附动力学表明,BN-AC对苯胺的吸附过程更满足Pseudo二阶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表明BN-AC对苯胺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线,吸附过程为外部液膜扩散
以MOF-5为前驱体,葡萄糖为额外碳源,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将糖基MOF-5纳米颗粒和聚丙烯腈混纺,经过高温碳烧,成功合成糖基MOF-5碳纳米纤维(Glc-MOF-5/MCNFs).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全自动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Brunner Emmet Teller,BET)、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X射线光电
为了测量高温高压条件下航空燃料的导热系数,基于恒热流密度条件下,常物性不可压缩流体在圆管层流充分发展时的努塞尔数为常数原理,搭建了导热系数测量装置.通过牛顿冷却定律测量管内流体充分发展时的换热系数,可以在线测量流体的导热系数.经不确定度分析得到实验条件下最大相对不确定度为5.76%.使用乙苯和正十烷验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标定,结果表明实验值与参考值比较的最大绝对偏差为5.36%.最后对2.5、3和3.5MPa下,不同温度范围的国产航油RP-3导热系数进行了测量.
论文首先采用水解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为乳化剂,正硅酸乙酯、亲油性硅烷偶联剂和亲水性硅烷偶联剂三种前驱体溶于石蜡做为油相(分散相),水为连续相,乳化分散后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得到了表面亲水/内部亲油的核壳实心微球;然后超声清洗除去石蜡后得到了表面亲水/内部亲油的二氧化硅空心球,将其破碎后即得到了无机Janus纳米片.实验过程中分别考察了前驱体浓度、烷偶联剂种类、破碎方式对纳米片形成的影响以及油相种类、乳化时间、纳米片加量和油水比对纳米片乳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备过程中建议三种前驱体在油相中总浓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