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运行管理中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研究

来源 :科技与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4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随着电网设施的完善和覆盖范围的增大,配电网运行中的所遇到的问题越来越繁杂,对于信息的收集反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端的需求,配电网必须要提高自身的运行运营稳定性和管理效率,提出更好更快的配电方案。电力自动化系统为这些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解决途径,因此相关部门和电力企业应该大力发展电力自动化系统并且应用到配电网的运营管理中。
  1、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及其应用范围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是一种基于现代网络控制、信息传输、电子控制、继电保护以及可靠性评价系统的对配电网运行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的管理方式。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灵活性好、运行平稳,能够实现可靠的冗余运算,并且具有友好的人际界面和多语言切换功能。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主要有:
  (1)信息技术领域。电力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对电网运行状况的无人实时监控,通过信息技术对每一台配电设备和客户端用电的平稳性进行检测,一旦出现故障能够及时进行隔离和抢修,自动开启故障排除,避免造成更大的影响。(2)地理信息系统。通过与地理定位勘测技术的结合,及时进行不同环节、不同位置的运行情况的管理和反馈,出现问题是第一时间锁定故障源,并对客户端做出反馈通知,提高配电网的运行的效率和稳定性,减少故障损失。(3)配电网的自动化方案。电力自动化系统可以通过试验结果和经验数据的分析计算,优化现有电网配电方案。例如,在10kV线路中引入分段器和重合器,在街道侧敷设高空绝缘导线网络,尽量为每一个用电客户端提供两个电源,在原输电线路不变的情况下提高输电效率。(4)人员培训。电力自动化系统可以进行配电网络的仿真模拟,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实训演练,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操作技术。这种训练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当操作人员已经熟练掌握工作流程和安全规范后在实际进行操作,可以不断提高操作水平。
  2、配电网管理中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题
  2.1配电网不能满足需求的发展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于电网的规模和功率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已有的配电设施并不能很好的适应现在的城市和经济的发展速度。例如,输电过程中输出线的半径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用户端的用电范围和功率,这会影响到商业规模的扩大和电力企业的效应。
  2.2电网配置结构不合理
  随着电力设施使用时间的增加,逐渐出现了损坏、老化的现象。配电网络的超负荷运转增加了更新和维修的费用。大规模的重建会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但是现有的电网配置已经不能跟进城市化发展进程,无法与电力自动化系统进行完美对接。因此,电力企业应该从技术上创新配置方案,完善健全电力自动化管理系统。
  2.3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实施艰难
  首先,配电网络电力自动化系统对于信息化技术的要求较高。整个管理中要求依托先进的电力设备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因此需要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其次,电力自动化系统对于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越是智能化、自动化控制对于专业素养的需求就越大,工作人员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且需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意识。
  3、电力自动化系统需要遵循的原则
  3.1循序渐进原则
  配电网系统的自动化管理是一个循序渐渐的系统工程,应该一步一步的稳定推进。每一个建设环节都要保证技术完全攻关、方案完善后再进行优化。工作人员要保证尽量全面的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在自动化进程中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尽量减少系统缺陷。此外,电力自动化系统的维护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时刻都不能松懈。
  3.2安全可靠原则
  配电网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的目的不只是要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和电力企业的效应,更重要的是要增强电网的平稳性,保证用户的用电安全。因此,在自动化进程中尽量做到统一规划,减少对现有电力设备的损害和破坏,降低对现有正常供电的不良影响。
  3.3实事求是原则
  自动化要切实考量市场规律和经济效应,不能在超出配电网企业能力的情况下盲目推进,尤其不能因此降低对电网日常维护和管理的投入。配电网的自动化管理建设也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保障工作。
  4、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实现
  在实际应用方面,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主要包含四个层次,即主站系统层、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层、站端系统层以及通信系统层。实现模式主要有四种:(1)变电站主断路器与馈线断路器配合模式。主要是指两个电源与变电站出线保护开关以及反馈网络形成一个闭合系统,故障发生时能够及时锁定故障源,通过特定开关的关闭减少不良影响。(2)自动重合器模式。将两个电源间的连接网络进行分段管控,出现故障时,通过线路两端重合器的保护对故障段进行隔离。(3)自动重合分段器模式。该方案是指当某段线路发生故障时,由自动重合分段器,结合关合故障时间,对断路器的开端做出合理判断,明确是否再次送电,以保证配网设备以及线路维修人员的人身安全。(4)馈线自动化模式。馈线自动化模式是重合器与分段器的联合控制,以保证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又或者对存在故障和问题的线路,结合主站接收到的数据信息,判断故障的具体位置、性质以及产生原因等,从而实现对故障的有效消除,确保及时恢复送电。另外,在该模式下,还可以利用专业的智能型负荷开关,对故障进行及时准确地切除,对非故障段的正常供电进行恢复。
  结束语
  我国电力需求的持续增长情况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电力自动化系统能够实现配电的各个环节的高效智能化管理,是未来配电网管理的发展趋势。电力企业应该逐步完善和健全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管理,确保配电网的稳定运行。
  (作者单位: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凯里榕江供电局)
其他文献
以C4烯烃与乙烯歧化反应生产丙烯工艺和C4烯烃选择性催化裂解生产丙烯工艺的技术路线为线索,从催化剂、反应工艺及其技术经济性等方面评述了C4烯烃催化转化增产丙烯反应的研
历史以沉雄的脚步走过了漫长的时间通道,又以矫健的步伐跨越了21世纪的第十六个门槛。让我们回眸世纪背影,静静地谛听漫长的岁月河流里那积淀了太多太多的苍茫与神往。追求真理的风暴一次次地席卷着20世纪的华夏大地,渴望光明与幸福的心潮涌动着、澎湃着掀起冲天巨浪,仁人志士的呐喊动摇了旧制度的根基,在追求民主与科学的呼唤声中,中国青年把热血沸腾在1919年的5月。倒下去是身躯,站立是英魂、是气节、是民族不屈的
新铁煤矿,培育了具有"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打造大倾角安全高效一流矿井"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构建安全文化主体,夯实基础,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固牢安全基础细胞,促进了新铁煤矿
古城煤矿积极推广职业病防治的新技术和新工艺,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把职业病防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通过对12下煤层巷道软岩复合顶板锚网支护技术研究,解决了软岩复合顶板巷道不能采取锚网支护的问题,对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经济效益,改善安全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移动支付是继ATM机、POS机和网上银行之后又一种新兴的、无需分支网点的支付结算模式,其本质上就是移动业务和银行业务的整合。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服务模式,移动支付在移动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