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来源 :求学·高分作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xiaoxi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高考作文材料“中国崛起”具有明显的导向意图,引导同学们关注生活,关心国家、民族的发展;尊重考生个性,倡导独立思考。但是,正如许多评论者所指出的那样,这个题目涉及范围过于宽泛,政治色彩明显,太过强调文章的思想性,而忽略了同学们表达的困难。因此,面对这道作文题,许多考生感到无从下笔,只得罗列一些政治课、各种媒体关于“中国崛起”的材料,缺乏真实的情感、深刻的感悟,更难见精彩的表达。
  【阅卷报告】
  一、总体印象:阅卷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考生在作文中都能够围绕“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开放程度”等六个方面的一点或者几点来写,符合题意要求,材料也比较充足,但总体看,罗列素材、空洞浮泛者多,感悟深刻、精彩表达者少。因此,大多数考生作文归入二类档次,评为一类的很少。河南省2011年高考作文平均得分44.6分。
  二、失误扫描:有的考生抛开材料谈“付出终将有收获”“凡事预则立”等与所给材料毫无关联的话题,行文过程中一点也不联系材料,另起炉灶,随意发挥,想到哪写到哪。还有一些考生,只在文章的开头联系材料,然后就围绕“创新”“宽容”等话题展开论述,叙议结合,列举事例,正反对比,却“能放不能收”,直到结尾也没有回到材料上来。今年零分作文有两类:一类是一味揭露黑暗腐败,全盘否定中国的建设成果,大肆攻击党和政府,例如《莫被表面现象蒙蔽》《繁荣背后的虚假》《深思》;另一类是故意在试卷上暴露个人信息的。
  【写作方法谈】
  对于命意宽泛的作文题,怎样操作才能取得高分呢?根据今年高考考生写作的实际情况,最好采用“化大为小,以小见大”“化虚为实,以实显虚”的方法:
  化大为小——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大”指作文题涉及时间跨度大、空间距离远、内容范围广,可写的人、事、物、理很多;“小”则指作文题命题范围内的某个小的方面或角度,表现为具体的人物、事物、场景、对话、细节等。把前者转化为后者,即所谓作文的“化大为小”。
  具体方法有两种:
  (一)切分试题。试题内容涉及面比较大时,就像是一个大西瓜,我们无从下口,如果我们将其切分成若干个小块,就比较容易品尝。如,“中国崛起”就比较大,而试题材料提供的“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开放程度”等六个方面,就是一种切分。考生可以写其中一个方面,甚至对某一个方面再进行切分,如“国际影响”,就可以切分为“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影响,然后“文化”又可以细分为文学、艺术、教育、科学四大领域,以此类推,直至细化到一个你熟悉的具体可感的领域。
  (二)限制试题。“限制试题”就是给试题(材料内容、话题、标题)添加修饰、限制成分,缩小试题所指内容的范围,实现小切口破解题意。如,以“父辈”为题的作文,构思立意时就可以在前面加修饰语,在后面加中心词,也可以前后同时加,这样命题范围就缩小了,如艰难的父辈、辉煌的父辈、父辈的悲伤、父辈的期望等,命题范围缩小了,选材就更加集中,主题就更为突出。
  以小见大——盆山蕴秀,寸草涵奇
  “以小见大”就是善于通过生活中的平凡人物、普通事件、个别场景,视野中的小角度、小侧面,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能够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最大的思想情感(巴尔扎克)”。这种“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选材小。首先要善于发现蕴蓄重大主题的实物载体。它可以是小巧的文具盒、精致的书签,也可以是一片枫叶、一张旧照片,只要能表现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都可以选择入文。如作文《三代人的婚礼》就通过三代人的婚礼场景片段,以老百姓婚礼的变化表现了中国的经济腾飞、国强民富。
  (二)感悟深。“悟”是“见大”的关键,“悟”是由“小”到“大”的桥梁。只有深刻的感悟,才能提升文章的主题。深刻的感悟要求用心体味生活,解读生活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捕捉生活折射的深邃哲理,使文章有真挚情感的涌动,让读者有心灵的震撼;有理性之光的闪烁,给读者以人生的启迪。如习作《一张贺卡》,写自己答应用一张贺卡交换邻家小女孩的一盆鲜花,后因一时高兴却将贺卡随手送了同学。当回到家见到捧着鲜花的小女孩时,作者这样写道:
  她把那盆花轻轻放在台阶上,转身离开了。我望着她的背影,觉得那晃动的小影子正慢慢变得高大清晰起来,而自己在门灯的照射下却显得那么渺小、狼狈。后来我又精心制作一张卡片给了她,但这一点弥补不了我的错误。
  我至今仍忘不了那双黑亮的眼睛。在现在甚至以后的生活中,那双眼睛将一直鞭策着我,使我明白如何做人,如何真诚地对待别人。
  小作者以精细的笔触,展开对“真诚”这个千古不变的话题的理性追寻,表现出可贵的自省意识。
  以实显虚——开半亩方塘,映天光云影
  “虚”是指抽象的思想、情感、概念、观点等,“实”是指具体的人物、事件、场景、故事等。“以实显虚”就是用“具体的人物、事件、场景、故事”表现“抽象的思想、情感、概念、观点”。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作文题“中国崛起”,以及“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开放程度”等六个方面,都是概括的、抽象的,考生可以采用“以实显虚”的方法,用具体形象的“人物、事件、场景、故事”来表现自己对“中国崛起”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如2011年高考河南考生的满分作文《博客日志三则》中的第二则:
  标签:浦东 2011 0607
  彩虹跨江
  上海卢浦大桥是当今世界第一钢结构拱桥,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拱形桥。她如飞虹横跨黄浦江上,明月在水上泼洒出点点闪烁的银光,黄浦江之上又画出了一道神奇的彩虹。抬头仰望,在灯光的映衬下,雄伟极了!如童话般的“彩虹”展现在世人眼前,流光溢彩。曲线比直线更富有变幻的魅力,引导着视线作无穷地追逐。卢浦如同一座优美的雕塑:圆拱形的彩色大理石碑身,飞架碑身的三道银色钢结构弧线,隽永的金色魏碑体碑文,静静地诉说着这个国度里发生的又一个奇迹。
  阅读(20110606);评论(1)“长桥卧波,不霁何虹”, 浦东人沿着卢浦大桥走向世界,世界人翘首仰望浦东“人间彩虹”!
  考生将主要笔墨用于描写“上海卢浦大桥”,再现了一个灯光闪烁、流光溢彩的神话世界。这些景物的描写便是我们说的“实”,但是,考生目的远非如此,而是借此表现“中国崛起”的脚步和成就。接下来,考生巧用“读者”的“评论”点明“浦东人沿着卢浦大桥走向世界,世界人翘首仰望浦东‘人间彩虹!’”从而实现了“以实显虚”的目的。
  
  【满分作文】
  
  童年·今天
  河南考生
  今天,坐在高考的考场里,我思潮翻滚。当我捧起墨香四溢的试卷时,似有一道亮光划过眼前,“中国崛起的特点,民生改善……”我为之一振,继而陷入了沉思……
  童年三味
  我的家在农村。我小时候,品得最多的就是那时的穷味。听爷爷说,我刚出生时,全村仅村主任家有一台黑白电视机。他家理所当然成了全村人、特别是小孩子们向往的“娱乐天池”。
  家乡的人们不甘贫穷,纷纷“东南飞”挣大钱。爸爸也加入了较早的一批在当时可谓是青壮年高学历(初中)打工族。听爸爸说,去南方后,他们什么活都干,打短工,做保安,到酒店里刷盘子……爸爸每逢过年才能回来一次,只有在这时候,我才能真正体味一次亲情中最难得的年味。
  童年的我也品尝着“留守孩子”的涩味。那时候,我们小伙伴最难忘的事就是“跑电视”。吃过晚饭后,我与其他小伙伴一起,围着炊烟袅袅的村庄,用小脚丫丈量着坑坑洼洼、布满尘土的大街小巷,村主任老王叔家里那台小小的黑白电视机像大磁铁一样牢牢地吸住了我们村的孩子们。记得有一次天下大雨,我们小伙伴为看电视都没回家吃晚饭,恋恋不舍地念完电视里播出的“再见”二字后才跑回家,一个个被雨淋得像落汤鸡,当时的我还挨了爷爷的一顿打,至今还记得那苦涩中看电视的甜蜜。
  穷味、年味、涩味,这就是我的“童年三味”。
  今天的心愿
  春天的故事在祖国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尽情地演绎着。沃野千里的大平原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远的且不说,光我们家的背投电视就是当年村主任老王叔家黑白电视机的10倍大。巨大的背投电视挂在四层洋楼的客厅里,爷爷看着笑得合不拢嘴。
  如今,出外打工挣到钱的爸爸在我们家乡办起了一个食品加工厂,利用当地的土特产生产的产品远销世界好几个国家呢。富裕起来的人们在爸爸的带动下,纷纷从外地回乡创业。这不,村东头又建起了几家工厂,就连村西头的李大爷也成了我们村工厂里看大门的“正式工”了。
  富裕起来的乡亲们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呢?
  那一次,我记忆犹新。爸爸手里捧着一个破旧竹篮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你知道这个破旧竹篮的来历吗?这是你爷爷编的竹篮,是我上中学时用来背馒头的。当初,我背着你奶奶用红薯面蒸的窝窝头去几十里外的中学读书。每到夏天,窝窝头上长出一层层霉醭,当时的我们用湿布擦掉霉醭继续吃那些窝窝头。就是这个篮子呀,它伴随我读完了初中。你爷爷期盼我能背着这竹篮读大学,可是,那时候家里穷,我没能读高中,让他老人家失望了。今天,我把这个竹篮交给你,希望你背着它走进大学校园。”
  我接过那个破旧的竹篮,心里沉甸甸的。是的,今天我们的生活不知要比爸爸上学时强多少倍。我吃着上等白面做成的馒头,坐着爸爸的轿车,高高兴兴地去学校,坐在干净明亮的空调教室里听老师讲课,但我更深深懂得,爸爸上学时背馒头的竹篮所盛的除了窝窝头外,还有那让生活富裕起来的我们必不可少的勤俭节约精神。
  今天,坐在神圣的高考考场里,我更加坚定一个信念:考上大学,为祖国的再次崛起、家乡的更大发展而努力。我将背着父亲的竹篮,一直背着它走进大学,走向祖国崛起的更美好的明天!
  【点评】
  考生锁定“经济、民生”两个方面,表现中国经济发展和百姓物质、精神文明生活水平步步升高的主题,抒写了对“中国崛起”的赞扬,符合题意,思想健康。
  管窥一斑,可见全豹。文章综合运用“以小见大”和“以实显虚”的写法,截取生活中的片段,以自己童年的亲身经历和今天的幸福生活作鲜明的对比,民生改善的一幅幅画面跃然纸上,祖国崛起的种种成就历历在目。小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十分娴熟,叙议结合,娓娓道来。特别是文章后半部分,父亲和儿子上学的今昔对比深化了主题,深化了主旨。
其他文献
青春是怎样炼成的?不会全是充满快乐的享受与肆意的挥霍,还有那些莽撞,缱绻,颠沛,蜕变……那些想说又未曾说的话,那些想投又未曾投的稿子,还要再等么?来《斗秀场》雕琢时光吧,共同记载如歌青春,理想感悟,还有那些意气风发……  投稿邮箱:qiuxuezuowen@126.com    有琴名自然,峻崖为案,寒水为弦,弹这天地万花娇媚鸟回啼,抚这世间红尘如涛势如岚。此琴无琴态,故名为空弦,藏于乐天“春风又
期刊
谁成了你人生的段落?你曾在谁的心里绽放?Ta的世界和风细雨,Ta的世界,世界无“怪咖”。    有时候感觉人的生命真的很微妙,总是在成长与离别之间忙碌不过百年。他们匆匆降临,然后匆匆离去,还来不及驻足欣赏就要再次起程。  “70后”的成熟,“80后”的忧伤,接着是“90后”。  如同一场千回百转的舞剧,缓缓拉起了帷幕,在色彩斑斓的灯光下熠熠生辉。我们像是那些个性十足的演员,看不到观众惊羡、沉醉、不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中美洲的丛林里生活着一群蚂蚁。它们在高大的树下觅食时,常常会遇到树脂突然从天而降。运气差的蚂蚁就被树脂牢牢黏住,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摆脱,就只能等着当琥珀标本了。这时蚁群的首领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商讨救不救它。决定的因素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它有没有积极参与过营救同类的活动。如果有就救,没有则不救。一旦决定救,蚂蚁们就会齐心协力
期刊
相传西北一带的牦膀山、驼峰沟分布着价值连城的老山玉。壁立千仞上扶云顶,下指深渊,狭窄的栈道蛇形盘旋环绕直上,古来多少玉工命悬一线。    徐衎  产于盛夏的泛“90后”,酷爱阅读、排球、电影的巨蟹座,铁杆菲迷。南开大学文学院2011级现当代文学研究生。蝉联2009年、2010年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短篇小说、散文常见于《青年文学》《萌芽》《散文诗》等刊物和各类青春文学文集,长
期刊
曾读鲁迅先生《狂人日记》,深为其折服。无独有偶,前几天偶拾一学生日记,其言语怪异,文字错杂语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除却文字稚嫩外竟与《狂人日记》有几分相似,但不敢妄下定论,遂名为:《伪狂人日记》。    2011年X月12日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这样的月光已是很多年了;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十多年,都白活了;然而须得十分小心。不然,那邻居家的狗,为何多看我两眼?难道它已
期刊
据说,亚当被上帝赶出伊甸园的时候,顺便偷走了上帝的秤砣,于是人间就永远没有了公平。  现在的你,也许坐在灯下,手握笔杆,把与理想的距离化作铅字,一撇一捺地拉近它。我只想告诉你,一些关于这个世界的真相。  年少时巴望着的那扇龙门,觉得是那么高高在上,总想费尽心思跳过去,跳进梦想,跳出长辈的条框,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之后你会发现,你竭尽全力的跳跃,和身边的人都画出了不同的抛物线。有人抛得高,却反被狠狠
期刊
我是多么喜欢邻家的院子。当我探出头去看邻家墙壁的常青藤沿着屋脊亲密地上攀,便瞬间绿了心头。  现在的日子,免不了要承受各方面的压力,但心中所涌动出的对未来的憧憬却又拼命地支撑我战胜疲惫。这时候,我都会打开窗户,让阳光穿透无数云层倾泻在我身上,既不浓烈也不浅淡,抚摸着我内心的空虚和恐惧。我会喜欢在这样的阳光下细细地观赏邻家的院子。  东边围墙上,蔷薇刚刚爬满,藤蔓蜿蜒向上,自由地伸展,瞻望着院子外的
期刊
千人千面,每个人都可以是意见领袖!    “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化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玛蒂尔德脑子一片空白,苦笑着碎碎念。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她欲哭无泪,整个世界一片灰暗,脚像踩着棉花一般找不到重心,终于一头栽倒在路旁。  醒来的时候,她发现自己躺在一个温馨的小屋里,古朴的壁炉闪着橘色的火苗,微微的火光在冰心和蔼的笑脸上晕染上一层柔柔的光。看着端庄静穆的冰心,玛蒂尔德
期刊
冰心老人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珠,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她们默默地积累着,只为那一次的绽放。人生难道不是如此吗?  人生如花。人生的每一次绽放都蕴含着无限的精彩,那些对梦想、生命与信念不懈追求的人,激励着我们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不断进取,用舒心的笑脸迎接每一天的朝阳,用最美丽的方式绽放人生的精彩。    梦想之花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不凋零的花
期刊
我时常抬头看天空中灰白色翅羽的鸟儿飞过,它们像赶赴一场又一场生命的宴席,每一次南来北往,都是一场以尘埃为载体的巨大迁徙。  黄昏的风像是低沉柔软的音符飘落在河水里划破一层层的涟漪,那样独立而寂寞地存在。我听过许多风的吟咏,因而陶醉于那一个个流浪在大漠的诗人。我跟着他们一起行走,仿佛陆地是一片苍黄的天空。而我只是那只没有脚的鸟,我一行走便能飞翔,我不能停止生命之河的流动。无脚鸟唯一的一次停歇,便是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