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师简介:于光荣,江苏省徐州市初中语文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现为江苏省丰县初级中学语文教研组长。
崔炳光,江苏省特级教师,现任教于江苏省丰县初级中学。
真题回放
题目:当你需要时,有我
要求:①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命题透视
2020年徐州市中考作文题目是“当你需要时,有我”,延续该市多年的命题作文形式。与往年相比,这次作文命题少了材料的引领,给予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
此次命题注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语文素养的发展要求。“你”是谁?“我”是谁?“需要”什么?“我”怎么做?“当你需要时,有我”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生活的故事,思考行为的价值,获得精神的审美需求,在审美体验中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因为是考场作文,同学们需要在极短时间内考虑叙事的定位,即选取什么样的典型素材来表情达意。大家可将眼光投向个人学习生活、大自然的生命成长、社会生活画卷等,重点围绕“需要”这个词,推进叙事进程,展现情思脉络。
本道作文题略有难度的地方是“需要”的多元性和层面性。如果仅停留在需求的表面,那么对人、事、物、情、理的表达,就会显得单薄。缺少深度思考,作文的思想立意也就无法升华。
关于文题中“你”“我”的认定,是人,是物,还是精神?这需要同学们细细体会,准确把握。无论哪一种认定,大家都要把握住思维方向和路径,从而让作文呈现立体、多元的精彩表述。
迷津指点
1.审题眼,找关联。
“当你需要时,有我”这道作文题有三个核心词语:你、我、需要。“你、我”,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精神。“需要”这个核心词语,应跟随特定的事项,如关爱、安慰、帮助、鼓励等,这才能有“你,我”的存在。“需要”一定要和“我”发生故事。“我”既可以做一条主线,也可以是文章的主旨。事项确定之后,要巧妙地进行空间的安排、时间的推进,构建一幅动人的场景。
“佳作赏析”中的三篇文章,不管是守望相助的情感,还是刻骨铭心的离别,抑或是危难来临之时不同人群的精神追求,都很好地践行了上述审题思维。
2.定主题,巧选材。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也是决定文章立意的标尺,因此主题的确立尤为重要。以下三篇文章,或展示亲情的画卷,或彰显社会责任和担当,无不主题鲜明,同时在选材上,又呈现出小作者对家国情怀的思考,展现了当代中学生的精神面貌。
3.谋布局,扣文题。
布局是文章的骨架。三名小作者选用的块状结构或线性结构,无论是从语言的逻辑角度,还是从美学的角度,都展现出一定的匠心独运。第一、三篇文章运用块状结构,并在总结处点题,紧扣文题,行文流畅。第二篇文章以单亲家庭独有的情感主线贯穿全文,表现了人物内心深处质朴而动人的亲情,情真意切,丝丝入扣。
佳作赏析
当你需要时,有我
江苏省丰县华山初级中学 黄文欣
残阳如血,染红了大半边天,也侵入我空落落的心。
妈妈怎么又没在家?久违的相见变成了一如既往的孤独,任眼眶润湿,将手指掐痛。“孩子,学校有急事,妈一定尽快回来!”娟秀的字体中透着无奈,在温热的开水杯下放大,荡漾成那熟悉的五线谱,妈妈身着大衣的身影时常伴随着疲惫匆忙。
心痛,守望,有我!
轻轻拿起笔来,在粉红色的信纸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心,还连着一颗小小的心。走进厨房,做妈妈的最爱:徐州烙馍卷醋熘土豆丝。软软的面团如妈妈温暖的怀抱,晶莹的土豆丝似妈妈温柔的目光,在十指间穿梭、游走。我仿佛看到了妈妈,她微笑着,大口大口地吃着……
幸福,相伴,有我!
轻轻翻开记忆,一缕缕白云轻抚发丝,在山之巅峰,妈妈拉着我的手,我感受着来自指头的彻骨的冰冷。“妈,您生病了?”妈妈没回答,身体颤抖了一下。我抢过妈妈肩头的背包,解下脖子上大红的围巾裹在妈妈头上,攥紧妈妈的手,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前。
校门外,母女相依,大红的围巾在风中飘动,像火,驱赶着严寒,妈妈微笑着,很美很美……
泪落,圆梦,有我!
妈妈有一个舞蹈梦,她说:梦里的那双红舞鞋在绚烂夺目的舞台上尽情地舞着、舞着,时而变成蝴蝶,一不小心,就飞走了!
为此,我爱上了舞蹈,一年又一年,幼小的身躯在宽大的舞台上旋转着、伸展着,渐渐地,高了、大了,不觉中肩膀已悄悄越过妈妈。
庭院里,牡丹花前,在轻盈的音乐声中,我拉起妈妈的手,旋转,旋转。妈妈的羞怯、生涩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尽情地旋转,旋转成一朵美丽的母女花,一如妈妈脸庞那抹浅浅的微笑。
微闭的双眸,落下两行泪水,我轻轻地拭去,正如十四年前妈妈轻轻擦拭我稚嫩的身躯!
轻拨心弦,爱之曲缠缠绵绵,伴着星光下的我和匆匆行走的妈妈。不急,妈妈,有女儿在,您就好好歇歇吧!
环境渲染了孤独、无奈的心情。
动人的场景描述、文字表达无不透露出小作者的情感。
眼前之物,再现感人画面。
细节刻画了动人的亲情场面。
诗意的语言唤醒了孩子的舞蹈夢,也圆了自己的心愿。
用唯美的画面让梦想成真。
回扣主题,升华母女情。
综合点评
本文选材“小”,但构思“妙”、情感“美”。“守望”“相伴”这似曾相识的画面极易被忽略,小作者却用敏感的心、诗意的情将其呈现出不一样的色彩,并通过“圆梦”升华母女情,感人至深。三层式结构、多变的句式……如此独具匠心,却显得这么自然。
崔炳光,江苏省特级教师,现任教于江苏省丰县初级中学。
真题回放
题目:当你需要时,有我
要求:①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命题透视
2020年徐州市中考作文题目是“当你需要时,有我”,延续该市多年的命题作文形式。与往年相比,这次作文命题少了材料的引领,给予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
此次命题注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语文素养的发展要求。“你”是谁?“我”是谁?“需要”什么?“我”怎么做?“当你需要时,有我”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生活的故事,思考行为的价值,获得精神的审美需求,在审美体验中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因为是考场作文,同学们需要在极短时间内考虑叙事的定位,即选取什么样的典型素材来表情达意。大家可将眼光投向个人学习生活、大自然的生命成长、社会生活画卷等,重点围绕“需要”这个词,推进叙事进程,展现情思脉络。
本道作文题略有难度的地方是“需要”的多元性和层面性。如果仅停留在需求的表面,那么对人、事、物、情、理的表达,就会显得单薄。缺少深度思考,作文的思想立意也就无法升华。
关于文题中“你”“我”的认定,是人,是物,还是精神?这需要同学们细细体会,准确把握。无论哪一种认定,大家都要把握住思维方向和路径,从而让作文呈现立体、多元的精彩表述。
迷津指点
1.审题眼,找关联。
“当你需要时,有我”这道作文题有三个核心词语:你、我、需要。“你、我”,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精神。“需要”这个核心词语,应跟随特定的事项,如关爱、安慰、帮助、鼓励等,这才能有“你,我”的存在。“需要”一定要和“我”发生故事。“我”既可以做一条主线,也可以是文章的主旨。事项确定之后,要巧妙地进行空间的安排、时间的推进,构建一幅动人的场景。
“佳作赏析”中的三篇文章,不管是守望相助的情感,还是刻骨铭心的离别,抑或是危难来临之时不同人群的精神追求,都很好地践行了上述审题思维。
2.定主题,巧选材。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也是决定文章立意的标尺,因此主题的确立尤为重要。以下三篇文章,或展示亲情的画卷,或彰显社会责任和担当,无不主题鲜明,同时在选材上,又呈现出小作者对家国情怀的思考,展现了当代中学生的精神面貌。
3.谋布局,扣文题。
布局是文章的骨架。三名小作者选用的块状结构或线性结构,无论是从语言的逻辑角度,还是从美学的角度,都展现出一定的匠心独运。第一、三篇文章运用块状结构,并在总结处点题,紧扣文题,行文流畅。第二篇文章以单亲家庭独有的情感主线贯穿全文,表现了人物内心深处质朴而动人的亲情,情真意切,丝丝入扣。
佳作赏析
当你需要时,有我
江苏省丰县华山初级中学 黄文欣
残阳如血,染红了大半边天,也侵入我空落落的心。
妈妈怎么又没在家?久违的相见变成了一如既往的孤独,任眼眶润湿,将手指掐痛。“孩子,学校有急事,妈一定尽快回来!”娟秀的字体中透着无奈,在温热的开水杯下放大,荡漾成那熟悉的五线谱,妈妈身着大衣的身影时常伴随着疲惫匆忙。
心痛,守望,有我!
轻轻拿起笔来,在粉红色的信纸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心,还连着一颗小小的心。走进厨房,做妈妈的最爱:徐州烙馍卷醋熘土豆丝。软软的面团如妈妈温暖的怀抱,晶莹的土豆丝似妈妈温柔的目光,在十指间穿梭、游走。我仿佛看到了妈妈,她微笑着,大口大口地吃着……
幸福,相伴,有我!
轻轻翻开记忆,一缕缕白云轻抚发丝,在山之巅峰,妈妈拉着我的手,我感受着来自指头的彻骨的冰冷。“妈,您生病了?”妈妈没回答,身体颤抖了一下。我抢过妈妈肩头的背包,解下脖子上大红的围巾裹在妈妈头上,攥紧妈妈的手,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前。
校门外,母女相依,大红的围巾在风中飘动,像火,驱赶着严寒,妈妈微笑着,很美很美……
泪落,圆梦,有我!
妈妈有一个舞蹈梦,她说:梦里的那双红舞鞋在绚烂夺目的舞台上尽情地舞着、舞着,时而变成蝴蝶,一不小心,就飞走了!
为此,我爱上了舞蹈,一年又一年,幼小的身躯在宽大的舞台上旋转着、伸展着,渐渐地,高了、大了,不觉中肩膀已悄悄越过妈妈。
庭院里,牡丹花前,在轻盈的音乐声中,我拉起妈妈的手,旋转,旋转。妈妈的羞怯、生涩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尽情地旋转,旋转成一朵美丽的母女花,一如妈妈脸庞那抹浅浅的微笑。
微闭的双眸,落下两行泪水,我轻轻地拭去,正如十四年前妈妈轻轻擦拭我稚嫩的身躯!
轻拨心弦,爱之曲缠缠绵绵,伴着星光下的我和匆匆行走的妈妈。不急,妈妈,有女儿在,您就好好歇歇吧!
环境渲染了孤独、无奈的心情。
动人的场景描述、文字表达无不透露出小作者的情感。
眼前之物,再现感人画面。
细节刻画了动人的亲情场面。
诗意的语言唤醒了孩子的舞蹈夢,也圆了自己的心愿。
用唯美的画面让梦想成真。
回扣主题,升华母女情。
综合点评
本文选材“小”,但构思“妙”、情感“美”。“守望”“相伴”这似曾相识的画面极易被忽略,小作者却用敏感的心、诗意的情将其呈现出不一样的色彩,并通过“圆梦”升华母女情,感人至深。三层式结构、多变的句式……如此独具匠心,却显得这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