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儒林外史》中,摇曳多姿,变化无穷、别出心裁的讽刺手法,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毫无重复之感,令人拍案叫绝。下面就其中的讽刺手法谈谈我的看法。
一、人物的冷讽与作者的热嘲
吴敬梓对否定人物的讽刺,有时通过作品中正面人物的言谈表现出来,有时却又直接以作者的身份加以斥责。黄老爹“不做戏子”之后穿戴起士绅衣着,颇引起恪守上下尊卑封建秩序的演员鲍文卿的不满,讽刺他说:“像老爹拄着拐杖,缓步细摇,依我说,这乡饮大宾就该是老爹做。”这种讽刺一转到作者口中,则直斥黄老爹为“老畜生!”王惠就任南昌太守之初,迫不及待地要多方搜刮,隧景玉却缓缓而言,说府中吟诗声、下棋声、唱曲声将被算盘声、板子声所代替。这是作者通过正面人物之口去委婉地嘲讽那些否定人物。对于“五河的风俗”作者却直接出面给予热辣辣地斥骂,倾泻其满腔的愤慨,冷讽热骂,相映成趣,嬉笑怒骂皆成妙文。
二、奇特的外貌和空虚的灵魂
吴敬梓常常用夸张的手法,突出描写否定人物的奇特外貌,从而鞭辟入里地表现他们灵魂的空虚和丑恶。具有“管乐的经纶,程朱的学问”的权勿用,一副怪模样,宦成奉主人之命前去邀请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顶“高白夏布孝帽”。至他应邀湖州,刚进城门,这顶表示他“热孝在身”的帽子却被卖材的尖扁担挑走。奇特的穿着遇上奇特的动作。在作者的戏笔中却寓有深意:权勿用哪里是在守“孝”,请看下文,娄三娄四宴请时,他却虚伪地说“居丧不饮酒,但肴馔也还用些”;后来又因奸拐霸占尼僧心远一事发作,锒铛入狱。在佃户何美之“浑家”眼里,范举人夫人的外貌是“一双红镶边的眼睛,一窝子黄头发……而今弄两件“尸皮子”穿起来,听见说做了夫人,好不体面!你说到那里看人去!”丑化举人夫人的外貌,也就蔑视了举人的身份。描写了他们奇特的外貌,同时,也就鞭挞了他们的灵魂。马二的迂腐、空虚通过他对匡二的劝导表现出来,他劝匡二要“以文章举业为主,人生世上,除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事可以出头。……只是有本事进了学,中了举人、进士即刻就荣祖耀宗,……”这种夫子自道,说得越恳切,对人的毒害也就越深重,而作者对科举制度毒害士人的鞭笞也就越发有力。
三、前倨后恭与前恭后倨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正反应了封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世态炎凉的关系。吴敬梓极善于摄取不同的镜头来入木三分地鞭笞那些势利小人。范进中举前张静斋的足迹从未到过范家草屋,一旦范进成了举人,张静斋立即乘轿来拜,既送银子又送房子。胡屠户再也不骂这个“尖嘴猴腮”的女婿,而是口口声声“女婿老爷”;老童声周进受尽了秀才梅玖的奚落、挖苦,国子监司业周进却赢得梅玖如神般的敬重,连他当年在观音庵教私塾时写的对联,梅玖也要和尚揭下来、裱起来、珍藏起来。反之在不明白对方身份或有求于对方时,先是诚恳恭敬,而后又傲慢无礼;牛浦郎初次见到牛玉圑,为他装模作样的气势所摄,“作揖”、“下跪”,认作“叔公”,跟随日久,渐渐知道底细,却让他在其衣食主人万雪斋面前出丑,被撵出万家,连清客也做不成;匡超人逃至杭州时,对潘自业也曾经“作揖行礼”、“欢喜之极”,潘三帮他攒钱成家,一旦考取内廷教习,潘三事发入狱后,要会他一面叙叙苦情,他竟调头不顾。作者对他的憎恶更在潘三之上。而这种强烈的憎恶则是通过描写他前后不同的态度表现出来的。
四、崇高的谈吐与卑污的行为
杜慎卿纳妾,偏偏说成是“为嗣续大计”。寻男色,又说成是“独得情之正”。严贡生自我表彰“为人率真,在乡里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但却拦劫猪只,讹诈钱财,逼占弟妇财产,强赖船夫的力资,刻薄家人奴仆,到处招摇撞骗,无所不为,无恶不作。秀水县差人,口口声声说:“我们公门了好修行……怎肯坏这个良心?”却一定要敲诈歳公孙“三二百两银子”。作者如实地描写出他们的言行不一,也就将他们的丑恶本质暴露无遗,有着强烈的讽刺效果。
五、攻讦与吹捧
吴敬梓常让他的讽刺对象互相攻讦,从而抖出他们的老底。王德、王仁借汤奉取文“不入时目”、没有入帘来讥讽严贡生笔下干枯,没有才气。严贡生则反唇相讥说:“才气也必须有法则,假如不照主题,乱写写热闹的话,难道也算是才气不成?”并且明知二王在周进手里考的是二等,就极力赞扬“周老师极是法眼,取在一等前列,都是有法则的老手”,从而讽刺二王笔下杂乱无章。这样的攻讦,就彼此揭了老底。相互胡乱吹捧,更是一种妙趣横生的讽刺。西湖名士集会,吟诗作赋,卫体善等老手自视颇高,目空一切,众名士如众星捧月加以顶礼膜拜。岂知他们是诗句里居然出现且夫的字眼,连刚刚学会写诗的匡超人也看出不佳。被吹捧者的才气既然如此,那么被吹捧者的才情也就可想而知了。他们相互吹捧的越高,跌得越重,作者对他们也就贬得越低。
总之,《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极为丰富而多变化,不仅限于以上的列举,鲁迅不但说它为“诚微辞之妙选,亦狙击之辣手”,对其讽刺手法作了很高的评价,而且在自己的创作中也汲取它的讽刺手法,熔铸成具有不同时代特色的讽刺艺术。
一、人物的冷讽与作者的热嘲
吴敬梓对否定人物的讽刺,有时通过作品中正面人物的言谈表现出来,有时却又直接以作者的身份加以斥责。黄老爹“不做戏子”之后穿戴起士绅衣着,颇引起恪守上下尊卑封建秩序的演员鲍文卿的不满,讽刺他说:“像老爹拄着拐杖,缓步细摇,依我说,这乡饮大宾就该是老爹做。”这种讽刺一转到作者口中,则直斥黄老爹为“老畜生!”王惠就任南昌太守之初,迫不及待地要多方搜刮,隧景玉却缓缓而言,说府中吟诗声、下棋声、唱曲声将被算盘声、板子声所代替。这是作者通过正面人物之口去委婉地嘲讽那些否定人物。对于“五河的风俗”作者却直接出面给予热辣辣地斥骂,倾泻其满腔的愤慨,冷讽热骂,相映成趣,嬉笑怒骂皆成妙文。
二、奇特的外貌和空虚的灵魂
吴敬梓常常用夸张的手法,突出描写否定人物的奇特外貌,从而鞭辟入里地表现他们灵魂的空虚和丑恶。具有“管乐的经纶,程朱的学问”的权勿用,一副怪模样,宦成奉主人之命前去邀请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顶“高白夏布孝帽”。至他应邀湖州,刚进城门,这顶表示他“热孝在身”的帽子却被卖材的尖扁担挑走。奇特的穿着遇上奇特的动作。在作者的戏笔中却寓有深意:权勿用哪里是在守“孝”,请看下文,娄三娄四宴请时,他却虚伪地说“居丧不饮酒,但肴馔也还用些”;后来又因奸拐霸占尼僧心远一事发作,锒铛入狱。在佃户何美之“浑家”眼里,范举人夫人的外貌是“一双红镶边的眼睛,一窝子黄头发……而今弄两件“尸皮子”穿起来,听见说做了夫人,好不体面!你说到那里看人去!”丑化举人夫人的外貌,也就蔑视了举人的身份。描写了他们奇特的外貌,同时,也就鞭挞了他们的灵魂。马二的迂腐、空虚通过他对匡二的劝导表现出来,他劝匡二要“以文章举业为主,人生世上,除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事可以出头。……只是有本事进了学,中了举人、进士即刻就荣祖耀宗,……”这种夫子自道,说得越恳切,对人的毒害也就越深重,而作者对科举制度毒害士人的鞭笞也就越发有力。
三、前倨后恭与前恭后倨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正反应了封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世态炎凉的关系。吴敬梓极善于摄取不同的镜头来入木三分地鞭笞那些势利小人。范进中举前张静斋的足迹从未到过范家草屋,一旦范进成了举人,张静斋立即乘轿来拜,既送银子又送房子。胡屠户再也不骂这个“尖嘴猴腮”的女婿,而是口口声声“女婿老爷”;老童声周进受尽了秀才梅玖的奚落、挖苦,国子监司业周进却赢得梅玖如神般的敬重,连他当年在观音庵教私塾时写的对联,梅玖也要和尚揭下来、裱起来、珍藏起来。反之在不明白对方身份或有求于对方时,先是诚恳恭敬,而后又傲慢无礼;牛浦郎初次见到牛玉圑,为他装模作样的气势所摄,“作揖”、“下跪”,认作“叔公”,跟随日久,渐渐知道底细,却让他在其衣食主人万雪斋面前出丑,被撵出万家,连清客也做不成;匡超人逃至杭州时,对潘自业也曾经“作揖行礼”、“欢喜之极”,潘三帮他攒钱成家,一旦考取内廷教习,潘三事发入狱后,要会他一面叙叙苦情,他竟调头不顾。作者对他的憎恶更在潘三之上。而这种强烈的憎恶则是通过描写他前后不同的态度表现出来的。
四、崇高的谈吐与卑污的行为
杜慎卿纳妾,偏偏说成是“为嗣续大计”。寻男色,又说成是“独得情之正”。严贡生自我表彰“为人率真,在乡里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但却拦劫猪只,讹诈钱财,逼占弟妇财产,强赖船夫的力资,刻薄家人奴仆,到处招摇撞骗,无所不为,无恶不作。秀水县差人,口口声声说:“我们公门了好修行……怎肯坏这个良心?”却一定要敲诈歳公孙“三二百两银子”。作者如实地描写出他们的言行不一,也就将他们的丑恶本质暴露无遗,有着强烈的讽刺效果。
五、攻讦与吹捧
吴敬梓常让他的讽刺对象互相攻讦,从而抖出他们的老底。王德、王仁借汤奉取文“不入时目”、没有入帘来讥讽严贡生笔下干枯,没有才气。严贡生则反唇相讥说:“才气也必须有法则,假如不照主题,乱写写热闹的话,难道也算是才气不成?”并且明知二王在周进手里考的是二等,就极力赞扬“周老师极是法眼,取在一等前列,都是有法则的老手”,从而讽刺二王笔下杂乱无章。这样的攻讦,就彼此揭了老底。相互胡乱吹捧,更是一种妙趣横生的讽刺。西湖名士集会,吟诗作赋,卫体善等老手自视颇高,目空一切,众名士如众星捧月加以顶礼膜拜。岂知他们是诗句里居然出现且夫的字眼,连刚刚学会写诗的匡超人也看出不佳。被吹捧者的才气既然如此,那么被吹捧者的才情也就可想而知了。他们相互吹捧的越高,跌得越重,作者对他们也就贬得越低。
总之,《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极为丰富而多变化,不仅限于以上的列举,鲁迅不但说它为“诚微辞之妙选,亦狙击之辣手”,对其讽刺手法作了很高的评价,而且在自己的创作中也汲取它的讽刺手法,熔铸成具有不同时代特色的讽刺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