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湖南高二学生的调查报道

来源 :课堂内外(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_men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的暑假终于如期而至,但是对于湖南省的高中生来说,最热的话题不是旅行、聚会之类的娱乐活动,而是关于假期补课的事情。
  “你们学校补不补课?”这句简单的问话几乎代替了大家见面时的问候,在骄阳似火的日子里,显得冰冷又无奈。
  这句“问候”在几年前其实并不常见,因为根本不需问,没有哪所高中尤其是高三年级不在暑假补课的。变化从2010年开始,湖南省颁发禁令,明确规定从201 0至201 1学年寒假开始,全省任何普通高中学校,不得组织各个年级学生在节假日成建制补课或变相补课,也不得为各种社会机构举办的复习班、辅导班等提供场地和条件。
  将高中毕业班也纳入禁止补课范围,这是目前全国下达的最严“禁补令”。
  自从这个禁令开始执行,便“一石激起千层浪”,伴随着强烈的质疑与激烈的争论。全省范围内的教育局、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们,从此展开了一场场漫长的“拉锯战”。
  “禁补令”实成“进补令”
  进入假期以来,学校违禁补课早就不是什么秘密,各地教育局也不同程度地对当地学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与此同时,“有偿补课”的投诉呈现井喷态势,在百度搜索“禁补令、投诉”,都能看到大量学生关于“如何投诉自己学校补课”的提问。
  笔者了解到,这其中确实有一些中学由于学生的举报中途停止了补课,但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多数。
  少数没有集体补课学校的学生,也难逃补课的枷锁。
  学校不组织补课,自然有父母操心地为他们报各种补习班。这些市场上的补习班,好点的”一对一”、“一对二”,价格贵得令人咋舌,而便宜一点的大班教学,环境好不好很难说,质量也未必有保障。面对花花绿绿的补习班宣传单,学生无奈成为利益博弈的牺牲品,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他们还是不得不选择这种“性价比超低”的补课方式。
  也有不少学生在补课时更倾向于选择自己的科任老师,虽然这既不可能便宜而且也很难实行理想化的小班教学,但比起外面的老师,他们毕竟是同学们最值得信任的。“听上去这是违规,但这种情形真的特别普遍。一方面老师确实能借此赚钱,另一方面是因为补课已经成了学生家长们的刚性需要。”一位同学如是说。
  至于学校集体补课的费用,不同学校各有差异。在某县城中学,虽然不及市场上动辄百元每小时的“普通价位”,但二十来天两千多元的补课费,还是让不少低收入家庭难以接受。要知道,普通高中一学期的标准学费也不过1000元。
  县城中学名校录取率背后的“秘诀”
  如果比较一下,实际上“禁补令”在大中城市比小型县市做得更到位。问题的另一面是,假设将“禁补令”执行得彻彻底底,“教育失衡”也会凸显出来。
  大城市里教育机构发达多样,家长的财力也更为雄厚。他们往往不会吝啬这种“教育投资”。而教育环境本来就差距甚大的县镇中学,如果完全“禁补”,似乎只有被拉开更大的差距。尤其是一些县城中学,在教育资源和质量都无法与城市中学媲美的情况下,依然多年一直保持着神话般的升学率,秘诀之一无非就是疯狂地补课。
  “假期”对这些县城中学的同学们来说,从来都只是一个概念般的存在,“每星期只休息半天,‘五·一’中秋端午从来没影儿,就算有一天休息也会直接把月假算在里面,简直就是三年如一日。”这就是他们真实的生活写照。据说2008年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说是在奥运会期间警察们都放假了,只有××县一中的学生还没放假。而这所中学每年高考十几个清华北大生的傲人数据,也一度让其他城市中学陷入无比尴尬的境地。
  县城中学凭借这种“极限模式”,名利双收,甜头尝尽,固然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补课这个“香饽饽”。“不补课,不拼命学,我们怎么能拼得过城里的那些‘富二代’?”这样的励志语录,成了他们补课的原动力。
  这种局面,让一些城市中学如同吃了酸葡萄。“我们学校是很规范的!高一高二都有双休日,学生完全自愿上晚自习,国家法定节日也从来没有不放假的。只有高三每星期会多上一天课。”某市一中学生力挺自己的母校,“我们尖子生是没有他们学校多,但升学率也不差,关键是大家都是自主学习。”
  可是,面对近年来尖子生数量不断下降的现实,无法和县城中学相比的北大清华高考录取率,该中学还是遭到了众多市民的非议,甚至被指责为“拿素质教育做遮羞布”。这不仅令在校学生们气恼不已,也让该校的规范办学原则面临危机。
  如果大家都以北大清华生为衡量学校好坏的标准,所有学校都死命补课,比谁补得多,这样的教育,这样的学习,到最后又会成为一种怎样的状态?
  躲避禁令翻新花样背后的安全隐患
  “史上最牛补课绝招!先强逼学生写申请,再迫使学生写保证书。”这是在网上看到的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帖子,讲述广西某中学为了让学生寒假补课又避免被迫究责任,导演了一出学生写补课申请书和保证书的好戏。
  而在湖南,暑假补课,不少学校的办法是抱着侥幸心理转移阵地,租借其他非学校地方作为补习场所。这样的游击战往往会让学生老师苦不堪言,毕竟这些场所一般不比学校教室更适合学习,采光、防火等基础设施也未必达标。在炎热的夏天,电扇、空调等设施配备不到位,也会直接影响老师和学生的教学与学习效率。
  更令人担忧的是,若是这些场所处于偏远位置,学生上学之路上就埋下了不小的安全隐患。有消息称,湖南某县中学借租了别的场所进行集体补课,在此期间便发生了学生溺水事件,原本的补课计划才作罢。
  再高的分数、再牛的名校、再多的利益,如果与鲜活的生命相比,也不值一提,而与此相关的一切话题,也都将变得
  家长做“坚定反对者”自建补课班
  湖南颁布“禁补令”,省会长沙自然得作出表率。然而“禁补”虽有成效,家长们却毫不领情。相比学校和补习机构,家长们亲力亲为为子女组织的集体补习,从笔者目前了解的情况看来,似乎更为普遍。
  “‘禁补令’剥夺了学生正常冲刺高考的途径,打乱了高考前的复习步骤,迫使家长和学生在假期花更多的钱财、精力以及安全代价,寻求社会办学,为社会办学谋取利益,这难道就是教育公平,难道就是减轻学生负担?”网上的这则抗议,相信能代表很多家长的心声。不论牺牲的利益再怎么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未来依然心甘情愿。   叮叮是长沙某名校的高三学生,她整个暑假都奔波在家长们联合为子女安排的补习中。这些家长一般以学校里的“班”,为单位自愿集结,一面为孩子们联系科任老师,一面自己安排好补课场地,所需的费用统一交到一名家长手上,然后由其统一支付。叮叮所在的这个由家长们组织的补习班,每天上课八个多小时,因为补课老师与别的补课班有交叉,使得老师得在几个场地间跑个不停。
  也有某些尖子班的老师会主动提出安排集体补习,这种方式相比前者,还是多了几分“强制”的意味。然而只要不是学校集体组织的补课,都会被划在“自愿”的范畴之内。
  “请科任老师的费用与市场相差不大,场地租借的费用却不少。家长们都会尽量选择最好的环境,临近学校,有空调,这些地方一天就得一两千。”叮叮表示,虽然并不太清楚其他学校的做法,但她相信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
  家长们这种硬朗的做法,无形之中也让孩子承受不少压力——谁又会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呢?“我们无奈,家长也无奈。这事儿我们都不想,但也没其他办法。别人都这样做,肯定不愿意自己掉队咯。”叮叮唯有一声叹息。
  还有家长在网络上相当尖锐地指出,当前中学教育的所谓减负政策,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政绩游戏,牺牲的是下一代求学的路径和他们美好的未来,对于“禁补令”家长群体将永远是这项政策最“坚定”的反对者!
  并非所有学生都“举双手赞成”
  在局外人看来,学生们理所当然会为“禁补令”拍掌叫好,可是事实并非如此。高一高二的学生自然打心眼里欢迎这项举措,然而等他们渐近高三,态度便慢慢开始改变。变成了“两面派”,可以说是又爱又恨。
  暑假尾声,某中学高三刚刚开学一个星期。却突然通知“被放假”五天。大家心里都清楚,这无非是“禁补令”所为。有同学乐开了花,也有不少同学抱怨连连。
  “第一次听到放假,却一点也不开心,实在是太突然了。”有同学这样说道,“好不容易把学习状态调整回来,现在一下子又被打乱了。高三了还是得以稳为重。”
  大多数高三的同学们表示,自己一个人在家学习,效率根本不高,毕竟暑假期间父母多数白天外出上班,学习无人监督,电视、电脑、手机等现代娱乐工具充满诱惑。“我们都不是圣人,哪能时时刻刻保持自觉?和自己努力拒绝诱惑相比,没有诱惑反而让人轻松得多。”他们认为,学习缺乏氛围,遇到难题无人指导,也经常会让学习动力大打折扣。
  “总是要在消磨时光后,才后悔又把一天荒废了。毕竟已经高三了,这种状态久了其实真是让人痛苦。想到别的同学补习那么用功,心理上都会差一大截。”爱玩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让他们自我强迫克制冲动,连成年人都难以做到。
  高三学生慧琳谈到“禁补令”时,有着十分理性的思考:“首先我觉得‘禁补令’的实行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减负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对于一部分只顾攫取学生油水的学校来讲,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他们的动作。但我并不会举双手赞成。姑且抛掉利益之谈,应试教育制度的存在,就注定了学生肩上的担子不会轻,再怎样禁都是治标不治本。反正之前听到‘禁补令’就想笑,不知道他们到底能禁出个什么名堂来。”
  “‘禁补令’就是对应试教育的讽刺!”还有同学语出惊人,又字字在理,“说是为我们好,起的却是反作用,让我们进退两难。一手端着蜜罐,另一手又挥着鞭子!”
  早就有媒体妄下主观臆断,称学生是否想补课是个“想都不用想的问题”——“他们又不是心理扭曲的‘自虐狂’。当然不想补课”!而对高三学子来说,集体补课不过就相当于提早开学而已。
  “其实高三了,没有人不想好好学习,但大家的自制力还是不容乐观啊。”高三年级的苇妮说,“而且反正都是用功,一个人单独用功怎么也没有一群人一起用功有意思。就这点来说,很多同学都是愿意补课的。当然,如果我还没进入高三,补课确实是件很多余的事,我坚决支持‘禁补’!各个年级有各个年级的不同情况,一概而论的话实在欠缺深思熟虑。”
  尽管大多数人对“禁补令”表示支持,只是对高三阶段的“禁补”,会持质疑态度。他们认为,补习班的好处在于更有针对性,能让自己加强薄弱科目的训练和提高。
  “禁补令”之伤:一个巴掌拍不响
  有分析人士指出,素质教育之所以难以深入推进,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在于:国家与政府、学校与教师、学生与家长三方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利益冲突,学校既要维护和实现国家的公共利益,承担起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重大使命,又要符合和满足家长的私益诉求,为学生创造升学深造的最佳机会,处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提高学生成绩的“两难”选择之中。
  于是,不少学校在竞争压力与利益驱动下往往进行变通和妥协,把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当成软性指标,更多地追求学生升学目标的实现,形成目前“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局面。
  也有媒体认为“禁补令”难以落实,并不是体制原因。而是既得利益者将体制当做了自己的武器,滥用教育权。然而,如果这仅仅是既得利益者的问题,为什么又有那么多家长心甘情愿地“赴汤蹈火”呢?既然把这个认定为市场利益作祟,那么存在卖家的同时就一定是还有买家。
  补课泛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解决并非一夕之功、一招之式。目前这样笼统地“一刀切”,只能增加学校、教师的压力和家长、学生的负担,如同本是想掉转船头,却弄得船体摇摇晃晃、令人眩晕。正如教育专家所说,要真正打破应试教育,推行素质教育,最根本的还是高考制度的改革。
  其实除了“禁补令”,近年来的“课堂改革”也受到了不亚于前者的争议。无论如何,我们都相信教育改革探索之路的初衷与愿景都是美好的,只是对于错过了“高考改革”这班车的师生和家长们,最大的愿望还是希望能够平平稳稳、齐心协力地跨过这一道重要的门槛,“变中求稳,稳中求变”才更符合他们的实际利益。
  而如果让被夹在“素质”与“应试”两层馅饼中间的学生,成为“试验品”和“牺牲品”,相信更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我相信“素质教育”的未来一定会是一片通途,更愿意看到它能早日落地、生根、开花,让后来的同学不再纠结于
其他文献
十一月,距离高考还有七个月零六天。高二那些快乐的日子,还一幕幕地上演在我的眼前,我却已经真实地坐在了高三的教室里。  几天前,我在查找资料的时候,从书中掉出了小纸片,原来是我摘抄的句子。呵,在距离现在200天以前,我打算把这个小纸片送给那个心仪已久的少年。  进入高三以后,每天充斥的是公式,每天面对的是习题,越来越多的课余时间,都与书籍相伴。闲暇时光里的玩伴,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孤单。曾经的成群结队
锐话题  留学归国人员就业薪资优势不再  《中国2011年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海归人士的起薪仅为3000元人民币,超过40%的人月薪不足5000元人民币,与中国国内大学毕业生薪资水平相当。一些留学归国人员表示,近年来“官二代”、“富二代”扎堆出国,这部分人因并不忧心未来出路,而降低了留学生的整体质量。  该报告分析还称57%的海归专业与商科相关,但商科却不是目前国内企业最短缺的技术型人才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首次超过1000万。约为1010万,比去年增加60万,其中普通应届高中毕业生721万名,占71.4%: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计划招生567万,比去年增加27万人,报考人数与招生人数均创造历史新纪录。今年经“阳光高考”信息平台集中公示的保送生、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自主选拔录取等资格考生有32600多人。    ●我国第三座科考站将“登”南极冰盖之巅    位于
他生长在“百年望族”的谢氏门第,由于其祖父谢玄的功业,少年便承袭了康乐公爵,真可谓“年方二十已重封”,贵极一时。  这个素重文学的第一等世家,不仅给了他煊赫的身份,也给了他文学艺术的丰厚土壤。书载谢灵运“文章之美,江左莫逮”,一时身名俱泰,可谓少年得志。魏晋时代,名士辈出。纷纷放浪形骸,啸聚山林。而真的有足够的资本与才情。笑傲王侯的却不多,谢灵运是其中之一。  他品评人物说,曹子建才高八斗,他独占
到一個城市去旅行,总会去看看这個城市的地标建筑或者是风景,而一個城市,也总是希望自己能有一個符号被人记住。于是,在快速扩张的城市变化中,各种超越想象的高楼建筑一個接一個出现,名曰“地标”。除了高楼,还有各种城市雕塑,也层出不穷。然而,这些“人工风景”,却常常因为各种怪异的形状和低劣的设计,一出现就遭到众人质疑和嘲笑。继CCTV新大楼“东方智窗”被称为“大裤衩”之后,近日又有天堂苏州的一栋“东方之门
在1984年美国洛杉矶举行的世界科幻年会上,赴会的日本动画家暨日本艺术工作室Studio Hard提出了“Cosplay”的概念。Cosplay因而得名。  到1990年代,日本ACG业界成功举办了大量的动漫画展和游戏展,此时的日本漫画商和电玩公司为了宣传自身产品,在游戏展和漫画节中找来一些男男女女装扮成ACG作品中的角色以吸引参展人群。可以说正是将Cosplay作为一种商业上的促销手段,Cosp
我喜歡个高人丑的王小波,他的德性很符合“愁容骑士”的美誉,但他离世之后的这些年,我再没发现一个苦脸的骑士,为此深感遗憾。直到电影《钢的琴》出现,我释然了,其主人公陈桂林,比王小波更愁眉苦脸,并且拥有更齐全的骑士装备——破摩托车可视作战马,而那贴服在胸前的手风琴恰可作其忠实的铠甲,完全就是个工人叼烟版的“愁容骑土”。  从工人到骑士  2010年完成的《钢的琴》直到最近才为我所知,在近期开幕的新人电
人们说,去伦敦一定要去Harrods,因为Harrods能让你买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比如有人曾在宠物部买了一头小象,人们说,英国人以Harrods为荣,看他们提着墨绿色的HarrodS袋子走着大街上,金色的logo闪闪发光,洋溢着他们深深的自豪感;人们说,Harrods是一定要去的,为了纪念戴安娜王妃。  这座地处伦敦,临近骑士桥地铁站,拥有160多年历史的百货商场,早已不仅仅是一座时尚百货那么简
就在刚才,我得到一部神奇的机器,上面写着:“想坐着目光去旅行吗?赶快按下红色按钮吧!”怀着满满的好奇,我按下按钮。瞬间,我冲入宇宙,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你好,我是来自你朋友可乐的目光,今天我将载着你飞翔。”话音刚落,我已置身于科幻电影般的场景中,天空像是一块钉满星星的黑色幕布……“你正在月球上参观。当可乐的视线转移时,你也将前往下一地点。”正当我对周围的一切惊奇不已时,周围的一切又变了样子,在我
2008年,当中国的“90后”们迫不及待地喊出“‘80后’老了”这句话,并且在一场喧嚣尘上的口水仗中略占上风的时候,他们不会想到,仅仅一年的时间,这些“前辈们”又重新夺回了人们关注的视线,而且关注的范围更加广泛,内容也更加深刻。  这一年,有两件影响全球的事情和“80后”有关。第一件事是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让这些刚刚进入社会的生力军措手不及,不断刷新的失业率,让他们中很多人的梦想还没有完全搭建成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