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农业需要金融部门的乏力支持,而当前的金融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发展。笔者认为主要是金融资金的使用以及金融信用的缺失。笔者通过阐述当前金融制度对于农业制约的几个方面,进一步阐述了应当如何改进金融制度,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当代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金融;农业;发展;措施
一、当前金融制度对于农业发展的影响
(一)农业发展缺少金融支持
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迅速,农民的农业生产能力已经得到较大程度上的提高。然而在广大农村却缺少与农业发展相配套的金融机构。国家大力发展三农,但是从一些贷款发放的要求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目前农业发展需要国家从金融等面提供充分的支持。当前农村缺少各类金融机构来支持农业的发展。
(二)农村小企业缺少各类担保服务
随着我国银行的改革和各方面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的金融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很多源于民间资本兴建起来的农业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达不到银行贷款所要求的条件,因此无法申请各类贷款。同时由于受到农村地理位置和发展水平的限制其地理范围内基本没有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的担保公司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很多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资金问题。由于没有中介机构为其提供担保服务,因此只能依靠自身的实力发展。由于资金方面受到限制,因此众多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失去了很多参与竞争的机会。众多中小企业由于资金链断掉而走向了破产倒闭之路。
(三)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
由于全国的统一征信制度没有完全开放,因此对于查询各类征信档案都存在着困难。对于偏远的农村来说,企业和农民的信用档案也就更加不完善。农村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对于农民和企业的金融生活便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笔者认为应当对于农民以及农村企业建立信用体系档案,真实详细的记录农民以及农村企业的信用状况。只有建立完整的信用档案才能为未来农民以及企业贷款提供准确的参考。
二、如何完善金融以发展现代农业
(一)努力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
由于我国各地农业发展水平不一致,因此各个地区对于农业金融的需求也就存在着差异。笔者认为在完善金融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各地农业发展水平的不一致性。应当结合当地的农业实际发展水平设立与之相配套的金融机构。例如可以设立农村中小企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借贷组织等多元化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金融机构的设立应当以鼓励和支持发展农业为主要目标。金融机构的设立应当具有针对性,而不是盲目的进行设立。设立农村金融机构的目的应当明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村金融机构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充分利用农村资本市场
笔者认为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依靠资本市场、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一是深化农业产业化国家龙头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建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实行股份制运作;二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业产业化国家龙头企业进入证券市场,充分发挥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直接在证券市场上为涉农公司融资的作用,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三)充分发挥农村土地的抵押担保作用
笔者认为应当让农民可以使用其宅基地抵押权,使农民有机会利用宅基地的抵押权获得更多的资金发展现代农业。目前根据我国的法律农民的宅基地是不允许抵押的,因此农民无权利用宅基地获得抵押贷款。笔者建议我国应当建立农地使用权登记管理制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农地的流转,将农地使用权这种固定的财产价值变成流动性较高的价值,优化资源配置,扩充农地贷款资金来发展农业。
(四)为农村经济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笔者认为应当结合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应当为农村的中小企业建立相关的信用档案。引进更多的金融机构来鼓励和支持农业的发展。征信机构应当结合农村中小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为中小企业建立与之符合的信用档案。国家应当大力支持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相关部门应当大力扶持农村企业的发展,为农村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动力。
笔者认为国家应当充分农村的实际情况,设立与其相匹配的金融制度,在各个方面予以完善农村的金融机构。充分调动农村的各类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需要现代金融的鼓励和支持。(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安伟华.金融监管中激励相容制度的构建[J].新西部.2010(10)
[2] 任亨特.解析金融制度的激励功能与激励相容度标准[J].中国商贸.2013(30)
[3] 鲁志勇,于良春.银行激励相容监管的机制设计[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05)
[4] 吴卿艳.激励相容的金融监管机制初探[J].北方经济.2005(11)
[5] 邓艾,任万鹏.激励相容理论在金融监管中的效用探析[J].中国商人(经济理论研究).2005(06)
[6] 李红坤.金融业潜规则与激励相容监管体制的构建[J].海南金融.2009(04)
[7] 李红坤.监管失灵、激励相容与我国银行业监管[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04)
[8] 卜亚.激励相容:银行金融创新监管机制构建——理论综述及研究展望[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01)
[9] 胡燕玲.“激励相容”理论在金融监管中的运用[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4(03)
[10] 方梅子.试论金融监管中激励相容制度的构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关键词:金融;农业;发展;措施
一、当前金融制度对于农业发展的影响
(一)农业发展缺少金融支持
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迅速,农民的农业生产能力已经得到较大程度上的提高。然而在广大农村却缺少与农业发展相配套的金融机构。国家大力发展三农,但是从一些贷款发放的要求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目前农业发展需要国家从金融等面提供充分的支持。当前农村缺少各类金融机构来支持农业的发展。
(二)农村小企业缺少各类担保服务
随着我国银行的改革和各方面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的金融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很多源于民间资本兴建起来的农业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达不到银行贷款所要求的条件,因此无法申请各类贷款。同时由于受到农村地理位置和发展水平的限制其地理范围内基本没有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的担保公司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很多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资金问题。由于没有中介机构为其提供担保服务,因此只能依靠自身的实力发展。由于资金方面受到限制,因此众多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失去了很多参与竞争的机会。众多中小企业由于资金链断掉而走向了破产倒闭之路。
(三)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
由于全国的统一征信制度没有完全开放,因此对于查询各类征信档案都存在着困难。对于偏远的农村来说,企业和农民的信用档案也就更加不完善。农村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对于农民和企业的金融生活便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笔者认为应当对于农民以及农村企业建立信用体系档案,真实详细的记录农民以及农村企业的信用状况。只有建立完整的信用档案才能为未来农民以及企业贷款提供准确的参考。
二、如何完善金融以发展现代农业
(一)努力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
由于我国各地农业发展水平不一致,因此各个地区对于农业金融的需求也就存在着差异。笔者认为在完善金融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各地农业发展水平的不一致性。应当结合当地的农业实际发展水平设立与之相配套的金融机构。例如可以设立农村中小企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借贷组织等多元化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金融机构的设立应当以鼓励和支持发展农业为主要目标。金融机构的设立应当具有针对性,而不是盲目的进行设立。设立农村金融机构的目的应当明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村金融机构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充分利用农村资本市场
笔者认为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依靠资本市场、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一是深化农业产业化国家龙头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建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实行股份制运作;二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业产业化国家龙头企业进入证券市场,充分发挥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直接在证券市场上为涉农公司融资的作用,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三)充分发挥农村土地的抵押担保作用
笔者认为应当让农民可以使用其宅基地抵押权,使农民有机会利用宅基地的抵押权获得更多的资金发展现代农业。目前根据我国的法律农民的宅基地是不允许抵押的,因此农民无权利用宅基地获得抵押贷款。笔者建议我国应当建立农地使用权登记管理制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农地的流转,将农地使用权这种固定的财产价值变成流动性较高的价值,优化资源配置,扩充农地贷款资金来发展农业。
(四)为农村经济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笔者认为应当结合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应当为农村的中小企业建立相关的信用档案。引进更多的金融机构来鼓励和支持农业的发展。征信机构应当结合农村中小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为中小企业建立与之符合的信用档案。国家应当大力支持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相关部门应当大力扶持农村企业的发展,为农村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动力。
笔者认为国家应当充分农村的实际情况,设立与其相匹配的金融制度,在各个方面予以完善农村的金融机构。充分调动农村的各类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需要现代金融的鼓励和支持。(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安伟华.金融监管中激励相容制度的构建[J].新西部.2010(10)
[2] 任亨特.解析金融制度的激励功能与激励相容度标准[J].中国商贸.2013(30)
[3] 鲁志勇,于良春.银行激励相容监管的机制设计[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05)
[4] 吴卿艳.激励相容的金融监管机制初探[J].北方经济.2005(11)
[5] 邓艾,任万鹏.激励相容理论在金融监管中的效用探析[J].中国商人(经济理论研究).2005(06)
[6] 李红坤.金融业潜规则与激励相容监管体制的构建[J].海南金融.2009(04)
[7] 李红坤.监管失灵、激励相容与我国银行业监管[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04)
[8] 卜亚.激励相容:银行金融创新监管机制构建——理论综述及研究展望[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01)
[9] 胡燕玲.“激励相容”理论在金融监管中的运用[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4(03)
[10] 方梅子.试论金融监管中激励相容制度的构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