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与理想的超越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li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曾于两年前在金泽21世纪美术馆看到过Ron MUECK的大型回顾展,在超现实的空间尺度与颠覆性视觉经验的集体爆发中,充分体现了人性与历史、社会的碰撞,人类对自身问题的审视与怀疑。Ron Mueck代表了西方社会对于科学与艺术集体认知的共性存在问题的当代解读,是西方主流美学体系中的延伸。Ron Mueck的作品就是凭借他多年模型翻制与道具制作的经验完成了具有相当视觉震撼的作品。他并没有因为对于制作技术的过分追求而忽略了对社会的批判与人性的关怀,而是借助于超逼真的效果更加突显了作品中所涉及的美学与哲学问题。
  之所以要“超”写实,一定是在某种意识与观念中对写实这一习惯性视觉经验有所突破与解读,在这一前提的框架下,最初会停留在“技巧”这一层面。艺术家会通过各种塑造技法与材料质感试图更接近所要表达的视觉原形,这就是我们所总结出的写实“技巧”。从艺术史的发展来看,“技巧”的突破并不是仅仅在艺术领域内可以完成的,它一定是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进行,比如说电脑3D制作技术。3D技术能够使“再现”变为简单。此时,能如实再现一个人物或物体已经不是一种艺术的理想,而成为一种大众可以掌握的手段与媒介,超写实雕塑就要完成超越雕塑语言的转换,成为“超”雕塑。
  我们要探讨超写实雕塑的问题,不能忽视以下几个问题:
  1.超写实雕塑与雕塑的关系。这里所说的雕塑是普遍意义的雕塑概念。超写实雕塑是否还可以用空间、体量、材质等雕塑语言的基本问题来衡量;是否可以用传统的雕塑语言的价值判断来对超写实雕塑进行对接与参照。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是否应该建立一套新的评价体系,这个新的评价体系是否包括空间、体量、材质等这样几个问题呢?
  2.超写实雕塑与艺术史及社会学的关系。超写实雕塑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表现技法的问题,它是后现代艺术观念及存在主义美学所凸现出的社会思潮。它带有极强的当代性与公共性,比如说Charl Ray的作品《噢!查理、查理、查理…》中对男人体的再现就出于对情色,甚至同性等带有社会性话题的提示与宣扬,无法避免的会产生艺术与公众的某种错位与误读。这种社会性的误读恰恰是后现代主义在艺术公共性问题上的探索,更是对社会集体认知的批判性解构。
  3.超写实雕塑与3D技术等新媒体的关系及未来发展。3D技术可能会使超写实雕塑在技术层面达到一次飞跃。笔者曾在东京大学的研究室中亲身体验过3D技术在人体再现过程的震撼,从头骨可以还原此人的真实样貌。假如说3D技术如果得到普及,一定会像照相术对与绘画的颠覆性作用一样,对“雕塑”这一固有词汇产生新的定义与解释。它的意义不光只是在写实的逼真程度上可以达到极致,更多地拓宽了写实技术的可能性,并使设计语言与雕塑表现产生更多交流的平台。超写实主义所体现的制作性与叙述性被现代设计观念普遍采用,而设计所代表的消费性理念也深深地影响了超写实主义的发展。
  多年前,当超写实雕塑、绘画作品大量出现在第五届卡塞尔文献展(1972年)时,许多艺评家嘲笑它是令人无法忍受的退步。也就标志着超写实主义达到了它的顶峰并逐步走向衰落,直到Ron Mueck出现之前都没有出现可圈可点的艺术家。而以Ron Mueck为代表的一批超写实雕塑家的卷土重来似乎为世纪初的国际艺坛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我们重新要对这一以技术命名的艺术流派予以新的定义与定位。
其他文献
维多利亚公园(简称维园)是香港最大的公园之一,那个公园好像是1958年建成的,里面有个维多利亚女王铜像。在港岛铜锣湾高士威道,公园范围属于东区,邻近湾仔区,附近是香港中央图书馆。里面有篮球场、足球场、游泳馆和溜冰场。不知道有没有男性朋友去过维园篮球场旁的男公厕呢?有的话大家又有没有留意到这个公厕同其他公厕有什么分别呢?其实这个公厕,同其他公厕不同的,就是这公厕内的镜子是铜镜,而不是玻璃镜子。在香港
除去那些应景的城市雕塑不提,蒋铁骊的雕塑作品大致可以被分为三类:人物创作系列、历史人物肖像以及无题系列。如果一定要在这三种类型上添加概括的词语,那就是“静谧的忧伤”。这种忧伤并不是负面的情绪,它只是生命如影随形的附带之物。它也附着在蒋铁骊的作品之中。  蒋铁骊的人物创作系列作品包括《快乐的步伐》《远行者》《上海文汇报业的组雕》《相守者》等。他们有一些相对普遍的特征:人物的头部正面指向和上半身的正面
1997年,法国古董收藏协会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一条消息,他们郑重告知全球的古董收藏家们不要购买一面诞生于250多年前的古镜,因为它是一面能杀人的“魔镜”。   这面“墨镜”自被制作完成开始,已经陆续夺走了38人的性命!   新闻发言人表示,虽然这面“魔镜”已经暂时得到了妥善的处置,但是并不能保证在今后永远不会出现在市面上流通,当有人见到这面标有“路易斯·阿尔泼1743”的古镜时,请一
Marc Wellmann(以下简称MW):Bartsch先生,您现在正在搞什么创作?  Volker Bartsch(以下简称VB):我现在正在创作《七宗罪》,先是用影印的方式表现过这个主题,之后用过绘画和雕塑的手法表现过它。在我的雕塑创作过程中,我曾把青铜和一些现成品联系在一起,其中包含有一些破旧的铁道铸件的模具,这些东西供我使用和改造,陪伴着我已经有25年了。经过岁月的洗练,这些物体充满了一
1984年生,福建省宁德市人。福建省雕刻艺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首届宁德市工艺美术名艺人、中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宁德市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  师承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周秉益先生,擅刻人物、花鸟等,其作品形神兼备、雕刻精细、线条流畅、既注重天趣和人艺的结合,又顾及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使作品达到“天人合一”“返璞归真”之情趣,让竹根“变腐朽为神奇”。  2009年在福州创办了承旺竹
“甲子新旅——韩美林新作观摩及研讨”于2009年12月26日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全国政协办公厅、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作家协会及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活动迎来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全国政协机关党组书记、副秘书长杨崇汇,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孙怀山,文化部部长蔡武,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中西古代城市、建筑以及雕塑在性质、功能、形式等方面的差异性比较,阐述了我国城市雕塑的当下困境及其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雕塑;中西比较;创作语境  Abstract: Through comparing with the differences in cities ﹑architectures and sculptures in nature, function, form
In recent years,the design and creation of the craft sculpture had already changed apparently,they were no longer manifest the monotonous contents and forms,sculptures had already indicated the divers
熊是一种典型的冬眠动物。对熊来说,一年主要分为三个季节:春至秋是享乐季节;秋至冬是大吃特吃季节;冬至春是睡觉季节,因为这段时期绵延了整个冬天,所以又被称为“冬眠期”。  熊:我冬眠就不需要大小便,你行吗?   熊在冬眠期间,新陈代谢速度会变慢,它们的体温会降至1℃到9℃。所有身体机能都会大幅减退:呼吸变弱,心跳变慢,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度也会下降。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那就是在这段时间内,
编者按:当代艺术已超越本体,走向多元,对艺术中的越界以及继承与创新等问题,是2009年中国国际雕塑年鉴展讨论的专题,在座谈中专家们从社会学、文化学、艺术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期《艺术无疆》《雕塑界继承传统的陈疴新疾》《从哲学层面看当代艺术》等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阐发了各自的观点,这些文章观点不同、各有见地。下期将继续发表,以呈现学界批评与争鸣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