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氮沉降对杉木林土壤氮循环相关微生物的影响

来源 :林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untryga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是衡量土壤氮素循环生化功能变化的重要指标。通过野外模拟试验,探讨短期氮沉降中不同氮素形态的沉降量对土壤中可培养固氮菌、硝酸细菌、亚硝酸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的影响,以及初期的变化趋势对森林氮素调控和环境管理的重要意义,为深入研究氮沉降对杉木林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5月,在杉木幼龄林内建立30个1 m×1 m的样方,进行5种氮沉降量[N0(对照)、N1(20 kg·hm-2a-1)、N2(40 kg·hm-2a-1)、N3(60 kg·hm-2a-1)、N4(80 kg·hm-2a-1)]和2种氮形态(I铵态氮、II硝态氮)的模拟沉降试验。分别于2013年6,8,10月从0~10 cm和10~20 cm土层取样测定微生物数量。固氮菌数量测定采用稀释平板计数法,硝酸和亚硝酸细菌数量采用MPN-Griess比色法,反硝化细菌(厌氧)采用酚二磺比色法。【结果】各处理的0~10 cm土层中固氮菌数量均高于10~20 cm土层;随着氮沉降量增加,可培养固氮菌数量先升高后降低。低于60 kg·hm-2a-1铵态氮处理有利于固氮菌生长。0~10 cm土层亚硝酸细菌数量,随铵态氮沉降量增加,先升高再降低最后趋于平缓,在N1或N2处理达到最大值;施硝态氮时,菌落数量先降低再升高最终趋于平稳。在6月,虽然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氮沉降量相同,但0~10 cm土层中的亚硝酸细菌数量差异极显著,10~20cm土层差异显著。8月和10月的硝酸细菌数量变化趋势相同,均为随氮沉降量增加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且在相同氮素沉降量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处理间未出现显著差异。反硝化细菌的时间变化与其他菌落不同,施铵态氮时二土层的变化趋势相反,施加硝态氮时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变化较平缓,NO3--N的N4处理有轻微抑制作用。【结论】0~10 cm土层的固氮菌数量大于10~20 cm土层,0~60 kg·hm-2a-1铵态氮和0~80 kg·hm-2a-1硝态氮均可促进固氮菌的生长。亚硝酸细菌在2种氮形态处理时的变化趋势相反,低铵态氮处理可促进亚硝酸细菌的生长,低硝态氮处理抑制其生长。氮形态对硝酸细菌数量影响不显著,低氮处理促进硝酸细菌数量的增长,而中氮处理开始出现抑制作用。氮沉降量对反硝化细菌影响不显著。
其他文献
大连北站屋架主体为跨度72m的预应力张弦桁架结构,主桁架间距为21.5~28.45m。由于桁架跨度及间距均较大,张拉过程中容易出现整体稳定性差及结构构件横向失稳现象。通过合理的
企业社会责任自发端时的一种企业经营理念逐渐发展到企业行为,再到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至今已经被各国学者、企业经营者等社会各界热切关注。金融行业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虽然
小说语篇的生成存在双重结构。现实世界的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经过凝聚式或辐射式虚构成为小说世界的"典型事件";"典型事件"作为小说的本体结构在主体意向性主导下发展为"语言
【目的】研究杨树受溃疡病菌感染后转录因子的应答变化。【方法】提取诱导前后的毛白杨树皮mRNA,反转录生成cDNA,构建接种溃疡病菌72 h后的SSH-cDNA库,从库中获得ESTs,将ESTs
【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混交度不能区分单一树种在不同行间混交方式中的隔离程度问题,提出考虑k阶邻近林木的混交度(Mk)。【方法】依据地物的邻近关系对空间进行剖分,以单株木
【目的】针对川中丘陵区普遍存在的柏木人工林密度过大、木材生产力低、林下灌草盖度低和天然更新不良等问题,开展生态疏伐试验,探讨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和林下植物的影响,为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将法律语篇视为社会语境下实现社会过程的语言类型,在附生观的指导下,通过语篇格律系统和识别系统两个语篇语义学维度,分析作为社会过程的法
认为无效合同自始、确定、当然无效的传统理论过于绝对化,在实践中,有些被归于无效的合同,其瑕疵程度只是涉及到合同当事人及特定第三人的利益,属于司法自治的范畴。对于这类
《张子正蒙注》是王夫之最后一部全面阐述其哲学思想的理学著作,也是他一生哲学思考的总结和归宿。在此书中,王夫之通过他对《周易》的极深研几和对宋明理学的研究与反思,在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近些年来房地产行业发展成长,逐渐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城市化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