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格性与作格语言的“主语”问题

来源 :外语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wwwd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语、宾语等受格语言的句法概念在作格语言中的确仍是解读作格语言的关键,而作格语言内部的形态和句法差异却决定了很难找到一个统一适用于受格语言和作格语言的"主语"概念。本文指出作格分裂的本质在于作格语言的受格化倾向,并以此为视角论证了作格性的连续体特征。作格性的强弱差异制约了作格语言的句法组织方式:作格性弱的作格语言在句法表现上倾向于与受格语言一致,而在作格性强的作格语言中,受事性成分取得了成为话题的优先权,通格成分与谓语的关系成为句子的主要语法关系,也因此更具有典型主语的形态和句法特征。汉语的主语在形态和句法上与作格语言的"主语"有诸多相似之处,研究希冀可为汉语主语问题的讨论提供一个新的观察视角。
其他文献
2021年6月4日上午9点30分左右,重庆市大渡口区钢花路上车笛长鸣,成千上万的市民、教师和学生站满了马路两边并不停地高喊"王老师一路走好!"这是人们在送别因勇救两名落水儿童而牺牲的王红旭老师。这一幕通过网络,让无数人动容。王红旭老师的英雄壮举,阐释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精神品格,感动了整座山城。英雄横空,绝非偶然。壮举背后是王红旭老师十二年如一日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三代传承的醇正家风以及爱
期刊
基于新课程改革这一教育背景,当前各地学校越来越关注对学生艺术素养与文化品质的均衡培养。基于这一现实,文章主要从优化小学美术教学的角度出发,对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微课进行了研究。在简要阐述微课在小学美术中的应用价值基础上,针对课程引入、美术鉴赏、课外拓展、学生创作等内容,提出了引入主题、展示图片、创设情境、延伸内容、启发思维等微课应用建议,以供参考借鉴。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一般就是学生上课画好后交给教师评价,教师下课后通过一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的作品。这样的评价模式看上去没有问题,但实际上教师评价的标准不统一,有时候还要看教师的喜好或者心情。而且一般的评价只会打出一个分数,不会有详细的评价内容,这也让很多学生只知道自己的评分,而不知道如何去改进自己的美术水平。在这个背景下,通过研究小学美术作业评价的多样化,促进学生成长。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人们推进一个信息化智能的时代,小学教育也被卷入这种浪潮中。在小学课程中,美术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内容丰富有趣、极具吸引力的学科,但是由于教育思想观念的差异,致使小学生的美术教育情况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校的美术教学仅仅局限于绘画上,教学内容不够丰富。然而,信息化教学的提出开启了美术教学的新篇章,为教师减轻了教学压力,线上教学的开展则是对美术教学的全新挑战。本文以美术教学为出发点
髂胫束起自髂嵴前外侧,沿大腿外侧,经股骨外侧髁,止于胫骨Gerdy结节,是阔筋膜张肌、臀中肌和臀大肌的远端筋膜延续,有加强膝关后外侧稳定性的作用[1]。髂胫束摩擦综合征(iliotibial band friction syndrome,ITBFS)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外侧损伤,在跑步、骑自行车等耐力运动中最为常见,这种疼痛是由股骨外侧髁上的髂胫束前后摩擦引起的,在膝关节30°屈曲时,外侧髁上
期刊
目的:探讨应急强化护理干预联合基于品管圈理论的多学科协作(MDT)护理模式在呼吸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1日~2020年4月1日收治的116例呼吸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应急强化护理联合基于品管圈管理的MDT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不良反应、病
目的:探讨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在危重症病人院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进行院际转运的3 618例危重症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将老院区未开展品管活动的院际转运危重症病人设为对照组(n=1 910),新院区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进行院际转运的危重症病人设为试验组(n=1 708),按照课题达成型品管圈操作步骤,在现状调查基础上从人员、制度流程等对危重症病人院际转运模式进行构建,比较两组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结果
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的过程,它利用记忆、思维的规律帮助人们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思维和记忆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本次研究主题就是以"WHEEL"模式来对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学习者使用思维导图建构知识体系两个主要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思维导图是一种可以辅助教师教学,进而帮助学习者提高他们的知识建构能力及学习效率的工具,对应对现时学习者学习任务繁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