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华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灌溉水利用率低等问题,以耗水型果树苹果、梨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减蒸节水、提质增效为目标,进行了“时位量”三位一体节水灌溉关键技术研究和提质增效的配套农艺技术集成示范。 研究解决了耗水型果树苹果、梨适时、适位、适量灌溉的“时位量”三位一体关键技术,即:①率先阐明了苹果、梨树在河北省的耗水特征:从盛花后25天至盛花后80天是梨树耗水量较大的时期;8月下旬至9月中旬苹果茎流量达到高峰;明确了从萌芽至盛花后25天和采收前1个月是盛果期砂壤地梨园实施调亏灌溉的理想时期,落花后和果实速长期是苹果的关键灌水时期;②探明了不同土壤类型苹果、梨树主要吸收根的空间分布情况和理想灌溉位置:丰产期梨树在粉砂质壤土园,树冠垂直投影的近1/3处,吸收根在20~30cm土层中较多,在树冠垂直投影的边缘处,吸收根在60~100cm土层中较多;在砂土园,吸收根主要集中在施肥穴部位。初果期苹果的理想灌溉位置为距树干50~140cm的范围内,丰产期苹果的理想灌溉位置为距树干40~160cm的范围;在垂直方向上,距地面30~50cm范围内吸收根最多;③找出了不同土壤质地果园全树盘灌溉方式每次适宜的灌溉量:砂土苹果园,灌水量25mm可达根系主要分布区,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55%即可满足苹果果实生长的水分需求;壤土果园,灌水量75mm可达到梨树根系的主要分布区,保证梨果的产量与品质;黏土果园,丰产期果树灌水量100mm可下渗到吸收根的集中分布区,初果期灌水量50mm即可。砂土园适合少量多次的灌溉方式,黏土园适合多量少次的灌溉方式;④摸清了常用树形的树体特征和耗水特性,筛选出了果园提质降耗树形--主枝下垂形,及其结构参数;提出了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的果园自然降水高效利用方法--树盘聚水覆盖降耗技术。以此为基础,集成了平原“沟灌覆草”、“调亏灌溉”,山区“小管出流”为主体的“时位量”三位一体节水灌溉模式,制定了“果树调亏灌溉技术规程”、“苹果园节水灌溉技术规程”、“梨园节水灌溉技术规程”、“葡萄园节水灌溉技术规程”、“梨园微咸水灌溉技术规程”,并绘制了河北省果树高效用水技术路线图,为河北省果树高效用水技术的研究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