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独生子女性格缺陷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难以控制和管理自己随时爆发的坏脾气、坏情绪。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独生子女在情绪上之所以表现得比较暴躁易怒,也与成长空间过于狭小密集有关,我们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任何缺点、毛病都会被无限放大。受管制,成了积蓄压力的源头,而压力,必然导致坏情绪的萌生。
是的,我们不否认人在任何时候都有情绪,并且始终要表现出来,平和、安静的情绪让人享受完美生活的舒畅,而暴躁、激动的情绪使人受尽折磨和煎熬。所以,身为父母,无论孩子是天资过人还是平凡无奇,都要使他们获得正常合理的情绪发展,培养他们优良的情绪和态度,以奠定未来发展的可靠基础。
那么,我们该怎样来培养孩子的优良情绪呢?
避免引起剧烈情绪的刺激
这样一些做法能避免孩子情绪激动:尽量取消不必要的约束和限制,过分的“家长命令”常会引起愤怒和反抗的情绪,相反,我们应充分提供自由嬉戏和想像的空间。同时,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要前后矛盾,以免孩子束手无策;在公众场合不要责骂孩子,以免伤害他的自尊,引起反抗或躲避。此外,恐惧也是一种负面心理,会诱发孩子的激烈情绪,所以父母不该暗示孩子,使他惧怕。比如当雷电交时,不要说“当心雷公劈死你”之类的话,而是自然地牵着孩子去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利用交替反应
交替反应在不同情形下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比如,孩子在失败时会感到愤怒难忍,父母就应该以另一件成功的事情唤起他曾有的愉快经验,用来转移他的恼怒的情绪。这就是典型的交替反应。另外,也可使用直接交替法,即每逢孩子害怕或引起强烈害怕情绪反应的时候,便立刻给予他喜爱的东西,用来转移他惧怕的心情。
管住大人自己的情绪
这一点意味着,家庭各位成员之间的感情要保持和睦,父母亲要以身作则,粗暴或不逊的行为言词必须避免。当孩子出现惊慌反应时,大人须保持镇定,做出泰然自若的样子,不要大惊小怪地给孩子不良暗示;当孩子大发脾气时,成人的态度要镇定诚恳,使孩子心悦诚服,切不可跟孩子据理力争。
教授正确的情绪控制法
避免接触法——避开使孩子惧怕、引起负面情绪的东西。
语言解释法——以教导、解说方式谈谈某物的好处或坏处,如怕上学,不妨谈 谈上学的好处;常发脾气,不妨告之发脾气的坏处。
等级适应法——和惧怕的事物慢慢接触,习以为常;暴躁的脾气一步步改正。
社会模仿法——这是种暗示法,易怒易躁的孩子不妨选择品性良好、态度闲雅 的友伴,以收耳濡目染的效果。
从小培养孩子的安全感,扶植他们的自信心,辅导他们应付特别情绪的能力,无论是对孩子的成长还是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益的。作为父母,我们必须达成这个共识,在育儿中收敛自己的情绪,帮助孩子管理负面情绪,使孩子的发展能够热情向上、积极进取。
是的,我们不否认人在任何时候都有情绪,并且始终要表现出来,平和、安静的情绪让人享受完美生活的舒畅,而暴躁、激动的情绪使人受尽折磨和煎熬。所以,身为父母,无论孩子是天资过人还是平凡无奇,都要使他们获得正常合理的情绪发展,培养他们优良的情绪和态度,以奠定未来发展的可靠基础。
那么,我们该怎样来培养孩子的优良情绪呢?
避免引起剧烈情绪的刺激
这样一些做法能避免孩子情绪激动:尽量取消不必要的约束和限制,过分的“家长命令”常会引起愤怒和反抗的情绪,相反,我们应充分提供自由嬉戏和想像的空间。同时,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要前后矛盾,以免孩子束手无策;在公众场合不要责骂孩子,以免伤害他的自尊,引起反抗或躲避。此外,恐惧也是一种负面心理,会诱发孩子的激烈情绪,所以父母不该暗示孩子,使他惧怕。比如当雷电交时,不要说“当心雷公劈死你”之类的话,而是自然地牵着孩子去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利用交替反应
交替反应在不同情形下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比如,孩子在失败时会感到愤怒难忍,父母就应该以另一件成功的事情唤起他曾有的愉快经验,用来转移他的恼怒的情绪。这就是典型的交替反应。另外,也可使用直接交替法,即每逢孩子害怕或引起强烈害怕情绪反应的时候,便立刻给予他喜爱的东西,用来转移他惧怕的心情。
管住大人自己的情绪
这一点意味着,家庭各位成员之间的感情要保持和睦,父母亲要以身作则,粗暴或不逊的行为言词必须避免。当孩子出现惊慌反应时,大人须保持镇定,做出泰然自若的样子,不要大惊小怪地给孩子不良暗示;当孩子大发脾气时,成人的态度要镇定诚恳,使孩子心悦诚服,切不可跟孩子据理力争。
教授正确的情绪控制法
避免接触法——避开使孩子惧怕、引起负面情绪的东西。
语言解释法——以教导、解说方式谈谈某物的好处或坏处,如怕上学,不妨谈 谈上学的好处;常发脾气,不妨告之发脾气的坏处。
等级适应法——和惧怕的事物慢慢接触,习以为常;暴躁的脾气一步步改正。
社会模仿法——这是种暗示法,易怒易躁的孩子不妨选择品性良好、态度闲雅 的友伴,以收耳濡目染的效果。
从小培养孩子的安全感,扶植他们的自信心,辅导他们应付特别情绪的能力,无论是对孩子的成长还是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益的。作为父母,我们必须达成这个共识,在育儿中收敛自己的情绪,帮助孩子管理负面情绪,使孩子的发展能够热情向上、积极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