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书声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AN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炎热的初夏,我们下乡调研,那是离镇里最远、最偏僻、规模最小的一所村小。由于校舍简陋,午饭后我们只能在陈设简单的办公室里小憩。
  儿时最熟悉的蝉声,正断断续续地从校园后山的松树林里传来,让我很快地进入童年时代的梦乡……
  朦胧中,一阵清脆的读书声把我从梦乡中唤醒。看看时钟才午间一点多,心想:是哪位学生这么勤力?还是哪位老师留堂,不让学生回家?带着疑问,我悄悄地来到那个教室的后门。只见一个八九岁大、长相清秀的小女孩,正入神地朗读、背诵,对我的到来全然不知。我不敢打断她,便轻轻移步到离自己最近的座位上……
  十多分钟悄然而过,感觉累的她在不经意中才发现我,瞬间惊讶过后,问了声:“老师好!”红红的小脸蛋上便露出了惹人喜爱的笑容……
  “老师留堂吗?”我上前问她。
  “不是呀!”她抿着小嘴说:“这是上午刚学的一篇课文,老师说看谁最快把它背熟,我想第一个把它背熟。”说完才把就要流到眼角的小汗珠擦掉。
  “哦!是什么课文?难背吗?”
  “不难!是《家》,我已背熟了。要不我背一次您听听?”她自信地说。
  “好啊!”
  ……
  “啪啪啪……”当她背书声嘎然而止时,我和陆续而来的同学为她送上热烈的掌声。轻抚着她的头,我侧着身对她说:“你真是个好孩子。”
  “她是我们班学习最好的,也是我们的班长。”一个小男孩高声说道。
  “哦!那你们可得好好地向她学习哟!”
  “实际上他们都是好孩子,都爱学习,也很懂事。”一个苍老的声音从后面回应过来。
  原来这群学生的班主任、语文教师——陈老师,不知何时也来到了教室。
  “那是你教导有方的结果吧!”
  “也许吧!若不是他们这么懂事、好学,我这把年纪教这么多门课哪受得了?”
  “教这样的学生真让人高兴、放心。”
  “是的,山里地方的孩子与生俱来的那份纯朴、好学、勤劳,真让人欣慰。我们的课程改革最终目的之一,不就是培养学生这种勤奋好学的学习习惯和纯朴善良的品德吗?”
  陈老师的话让我陷入沉思:回想儿时,虽然只有年迈的潘老师在简陋的教室为我们进行复式教学,但我们的学习是那么快乐,成绩是那么喜人,师生、同学间相处是那么融洽和谐;现如今,自己从教十多年,推行课程改革四年多,所到之处听到的总是老师的无奈和埋怨,唯有在这山旯旮的地方才能感受到教育的和谐。难道是我们的教育改革方向有误?不!我想不是的。而是我们的教育改革也需要教师和学生心存那份纯朴、真实,不能有太多的私心杂念,只有这样,教师与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教与学,才能让教育和谐地发展。
  “铛铛铛……”值日生敲响的钟声把我从沉思中唤醒,与陈老师道别后我们匆匆上路。
  一阵颠坡,从半山眺望那间座落在山窝田垅间的学校,我感慨万千。但愿每天的第一缕阳光能照射这里,但愿这些孩子的书声能传遍神州大地……
其他文献
背景在中国糖尿病(DM)有着较高的患病率,患病总人数约1.1亿人,18岁以上人群DM前期的患病率高达50.1%,同时,高血糖又作为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在伴有心血管疾病的住
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科教兴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保证。多年来,新会区教育系统坚持以建设法制化、规范化为特征的现代化教育为目标,强化依法治教,确保教育公平。  一、严格教师管理,维护教师合法权益。首先,严格依照《教师法》的规定履行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等管理职能。2005年,新会区实施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当年全区在编在册的中
科学发展观,主要是指遵循发展规律,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它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也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内涵,是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指路明灯,为教育的发展确立了更高的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崭新境界。    一、克服教育功利思想,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的发展不是消耗式、粗放型的发展,而是注重科技含量的集约型的发展。这种理念在教育上主要体现为,要树立以发展为内涵的
这天,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班长突然急匆匆地跑进来报告说:“老师,咱们班的电风扇坏了!”  “坏了?怎么坏的?”我问道。  “第一节下课的时候,有一位同学扔了一本书上去,打到那扇页,结果把扇页打弯了。后来又有同学把它弄直了。但只要一打开开关,那风扇就发出一种奇怪的声音,好像要掉下来一样,好恐怖!”  “哦,知道是谁扔的书吗?  “不清楚。下课时间,人太乱了。”  “好,先回去吧,交代同学们千万别开
话题: “民间”教材的开发与编写  导语: 由清一色的国家教材到当前国家、地方、校本教材的各成体系,体现了新课程突破传统、解放教师创造力的开放精神。在这种教材开发的自由风气之下,当前除国家主流教材之外,其他教材究竟达到了怎样的形态,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对此有必要进行疏理与审视。  从本期文章可以看出,教师对于非国家教材的理解异常灵活,一切可以“为我所用”“为生所用”的资源都可以纳入教材范畴,比如
如果说优秀生犹如茁壮成长的幼苗,那么后进生就宛如未扎根大地,在风中摇摇欲坠的幼苗。他们需要更多阳光的照耀,更多雨露的滋润。而使他们茁壮成长的雨露,便是教师给予学生的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是无比强大的教育者。”教师只有真心真意地关爱学生,才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到自己的周围,教育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对于后进生,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爱,用满腔的爱抚慰他们脆弱而幼小的心灵。    一、因势利导    孔
当前学者对“乡土教材”的解释有数十种之多。笔者对此的定义是:根据国家基础教育大纲及本地发展战略,对本地的历史文化、地理、生物、经济政治发展等资源进行整合,从中选取一部分有教育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爱乡、爱国、爱人类、爱自然的情感,有利于学生公民素养养成的资源,以生活化、直观性、实践性等为特征所编纂、开发的教材。  笔者认为,只要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本地(包括地区、社区、学校)的资源都可成为我们挖掘的
《中国石拱桥》是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传统篇目。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很明显,课文第九段有现成的答案:“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次……”学生很快从课文中找到了答案。  学生齐声回答后,我总结道:“没错,正因为有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我国的石拱桥才有如此辉煌的成就,也正因为……”当我总结完毕,正要进入课文下一环节的学习时,一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