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书院制管理模式与辅导员工作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p5211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书院制作为高等学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一项创新举措,由于其在制度设计上满足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学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需求,符合作为社会主义高校因材施教、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政治职责,正被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纳。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处于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管理和辅导的前沿。辅导员工作的效能固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高校内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其中最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我国部分高校实施书院制管理模式为研究个案,探索这种新型管理模式下的辅导员工作。
  关键词: 书院制 管理模式 辅导员工作
  一、书院制模式与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功能定位
  1.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中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因此,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身份是辅导员职业专业功能定位的第一个维度,也是这一岗位政治特殊性的特殊要求的体现。
  (1)及时宣传、科学解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提高学生政治素养。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承继“中国梦”的强国复兴重任,他们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对社会主义有坚定的信仰。为此,辅导员应具备敏锐的政治触角,积极主动地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方针,并通过及时的宣传、科学的解读,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政治生活,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2)注重思想交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三观”。“其实辅导员首先应该是教育者。因辅导员与大学生接触更直接、关系更密切。他们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比‘两课’教师影响更大”。作为学生亦师亦友的成长领路人,辅导员应把教育工作融汇于日常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过程中,更多了解他们的想法、聆听他们的声音,并分享个人的想法和见解供学生参考与思索,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方式,会更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三观”。
  (3)全面掌握学生思想动向,做好校园维稳工作。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是做好校园维稳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工作中,辅导员应全面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并对每个学生的行为指标做出基本预期,并采取预见性的举措,把不稳定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全面掌握学生思想动向,有助于有效处理已发事件。
  2.第二课堂的指导者与学生发展的服务者
  书院制模式秉承辅导员“去行政化”理念,探索辅导员专业化道路。当“教学、课程、硬件、管理等环节处于高度发展阶段”时,学生事务管理也呈发展状态,书院制模式下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一股潮流。辅导员应结合自身的特长或业务优势,成为学生第二课堂的指导者和学生发展的服务者,这是实现书院制模式下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的关键所在。
  二、书院制管理模式与辅导员工作的转變
  与传统学生管理体制相比,书院制下的辅导员工作有显著转变:
  1.辅导员管理体制的转变
  传统的领导体制下,辅导员的工作所受牵制较多,学校与院系在经费保障、人员配备、工作协调等方面的统筹协调较差,加上辅导员平时多受制于繁忙的具体事务性工作,易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职能发挥不够、育人效果不佳。在书院制下,辅导员归入某个书院管理,不再受二级学院领导,书院跟学院是平行的,并无隶属关系,管理体制更加顺畅。书院直接领导辅导员,更便于各项工作的规划和实施,提高工作效率。
  2.辅导员工作角色的转变
  传统管理体制下,辅导员的角色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的表述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文件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是非常清楚的,但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使得其角色趋于多元化和模糊化,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责被冲淡,影响了职业化发展。书院制下,由于不再承担与教学有关的外围工作,辅导员得以较为单纯地按照“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要求,专业化地开展工作。
  3.辅导员工作内容的转变
  传统的教育管理体制下,辅导员的实际工作内容是多而杂的,没有明确的界限。繁杂的日常工作难免造就“万金油”式的辅导员,其工作质量必然趋于浅层化,方式方法难免粗放,育人效果趋于平平。书院制下,辅导员的工作剔除了为二级学院教学相关的服务内容,其他内容虽没有大的变化,但内部分工趋于细化,对辅导员个人来说,每个人都会立足自身特长开展专业化的指导和服务,专业的分工机制会很好地解决传统体制下的问题。
  三、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辅导员工作在书院制下变得更加具体和专业,这种专业化的趋向为辅导员的职业化建设创造了非常有利的制度环境。换言之,书院制的制度设计契合了辅导员职业发展的规律,为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制度保障。正因为在书院制管理模式下辅导员的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有与学院制管理模式下不同的特点,所以,在书院制管理模式下,应按照这一管理模式的特殊性,探索辅导员工作发展的全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温旭.以书院制管理模式完善高校辅导员角色的探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04:19-23.
  [2]刘佳,时南.书院制模式下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路径探索[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01:68-72.
  [3]刘静洋.古代书院“育人理念”对当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410-41
其他文献
摘 要: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大到生态系统,小到细胞,都时时刻刻地在身边存在着,同时生物学科是医学、基因学、人体学等学科的综合。所以生物教学要从生活入手,将教学与生活相联系。本文从将生活融入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开始,通过举例说明融入的方法,生动地展现实践方式。  关键词: 生活 高中生物课堂 教学实践  1.将生活融入高中生物课堂的重要性  1.1生物学科本身的要求  生物本身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