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红苕1万斤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dx05444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8年大跃进,是敢想敢说敢干的狂热年代,领导心中想的是如何创造奇迹和辉煌,向上级报喜献礼。
  湖北省应城县的乡党委书记李书记分析本乡跃进形势,认为粮、棉、油是其它区、乡的强项,是自己的弱项,放不出大卫星。他忽发奇想,红苕是一个冷门,无人试验培育卫星,我何不抓红苕试验,在红苕上做文章,放一个大卫星。
  他与党委成员通了气,就召开合作社支部书记、社长和工作组组员会议,乡干部也要全部参加,与会有200余人。他首先把试验红苕卫星的重大意义讲明白,说明具体要求是一个红苕1万斤,培育出来了授予县、乡劳动模范称号,号召大家揭榜。
  小会讨论时,大家议论纷纷:“长了这么大,工作这么多年,未见到一个红苕长1万斤的。”
  大家虽然在小会上议论,但在反“右倾”鼓干劲、气可鼓不可泄的政治氛围下,都怕戴上右倾保守帽子,打成观潮派、秋后算账派。所以,大会上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大家在会上始终沉默无语,无人站出来揭榜,形成僵局顶牛的严峻局面。会是早上6点开始的,一直开到次日凌晨5点,已经开了整整一个昼夜。大家未进食未休息,饥饿与寒冷相交、精疲力尽。
  突然有一个人发言:“我揭了这个榜。”此人是日月合作社的张书记。李书记非常高兴,认为会议有了转机,自己的计划可以实现,马上表扬了张书记,说他是一颗红心干劲大,试验红苕有办法。并将张书记叫到前面,请他讲指导思想、指标和具体培育措施。
  张书记说:“试验万斤重的一个红苕,关系到乡党委和全乡人民的荣誉问题,要把这件大事办好。回去要做好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把它当成头等重大的中心工作来做。技术措施是将张冲水库的水放干,育好一株红苕苗,全社男女齐上阵,把大麦、小麦、油菜、碗豆的梗子、颖子全部挑到水库中去,施饼肥5000斤、牛栏粪5000担,栽上一株大红苕苗,组织百人专班管理培育红苕卫星。天天施肥浇水,做到不干不渍,不遭牲畜危害,让它茁壮成长,保证一个红苕1万斤,力争一个红苕达到2万斤。”
  会议到此结束,与会人员十分感谢张书记解了围。
  张书记回到社里,雷厉风行,连夜召开支委会、党团员会和社队干部会,并将开闸放水、送肥、育苗、管理的任务落实到了生产队。
  张书记揭榜试验万斤红苕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遍日月合作社和全乡。人们得此消息,青年人感到稀奇,老人们十分担忧——放干了水库里的水,怎么栽秧呢?收不到粮食全社人就会挨饿。大家找到张书记的父亲和两个伯伯,请他们出面阻止此事。
  张书记正带着一群干部准备开闸放水,三位老人赶来了。张书记的父亲对儿子说:“你试验红苕把水库水放干,4000多亩田哪来的水栽秧,不收谷这2000多人吃什么,喝西北风!不种田去打狗卖!”
  儿子不服气地说:“这是乡党委交给我们的光荣的政治任务。”
  老人说:“别人都不揭榜,唯有你逞能去揭榜,真是个大傻瓜。花这么多人力物力去试验一个大红苕,田全部会荒。一个红苕长1万斤根本不可能,全社男女老少都说你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大红苕,不要试验。”
  经三个老人把张书记一骂,张书记也不敢试验了。试验红苕之事告吹,红苕大卫星的“梦”破了产,卫星没有放成。■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