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危机下的磷回收策略与立法

来源 :环境污染与防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q2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磷是动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也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磷在自然界中主要以磷矿形式贮藏,磷矿因化学磷肥的生产而被大量消耗,现有储量最多只够维持人类100年的开采。磷最终的归宿是海洋,很难通过自然循环回归陆地。因此,以人工循环回收方式最大限度遏制磷的消耗速度已变得刻不容缓。为此,一方面建议维持或恢复粪尿返田习惯,使排泄物中的磷等营养物质回归土地;另一方面,建议对污水中的磷在污水/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进行回收和利用。污水处理过程中回收鸟粪石、蓝铁矿虽可回收磷酸盐,但它们的高纯度回收/分离并非易事,而从污泥焚烧
其他文献
饮用水安全关系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近年来中国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取得重要进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风险,包括有毒有害项目偶有超标,新型污染物检出,湖库型饮用水水源中藻毒素问题突出等。基于中国饮用水水源环境管理现状,分析了当前水源风险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国外风险管控措施,提出了完善饮用水水源风险防控体系的建议。
基于海南岛农用地表层土壤中8种重金属含量测定结果,使用多元统计及污染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污染风险,结合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得分受体模型及地统计学方法对重金属污染来源及其分布特征作解析。结果表明:(1)海南岛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总体处于较低浓度水平,但存在局部区域富集情况。(2)污染来源主要有自然源、工业交通源及农业源。自然源对Ni、Cr、Cu的贡献率分别为79.1%、60.5%、45.5%,高值集中在海南岛东北部玄武岩覆盖区;工业交通源对Hg、Pb、Zn的贡献率分别为73.6%、73.5%和59.4%,高值散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