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考作文要写好,要以审题立意为中心,抓好三个基本点:精选典型材料,安排清晰的思路,组织生活的语言。
【关键词】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
“文章无定法,写作有规范。”所谓的作文技巧其实只不过是个别考生的一些个别风格和特点,而真正要指导学生写作,还得从写作的基本规范入手。一些高考优秀作文都展示出的一些共性:切题准确,材料典型,条理清晰,语言生动。我们可以将这四点归纳为“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审题立意要准。
现在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很灵活,无论是什么形式,都要求我们全面而准确地理解文题。不过,命题者所设计的作文题目,审题难度都不会很大,只要我们能把握住题目或材料中的关键词,准确理解文题的基本要求,便可轻松过审题关。挖掘过深过细,反倒会游离中心,或者似是而非。因此,审题立意“只求准,切莫掘新”。
如2006年福建作文题:我想握住你的手。虽然只有七个字,但我们一定要明确其中各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我”和“你”是相对应的主体,“想”是一个关键词,它告诉我“握住”“你”的手只是一种愿望,还没有实现,围绕这一点组织材料即可,而不能围绕“握着”“握过”等情形来行文。
三个基本点:
一、精选典型材料。材料不一定要很新颖,但必须典型。只要留心,就可以发现丰富的材料可供选择。
课本是最大的素材宝库。从小学到高中,我们接触了那么多的人物,理解了那么多的观点,甚至一篇文章就能提炼几个观点。
日常生活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素材宝藏。平凡的哲理,感人的细节,都能给我们带来一些灵感。一只蚂蚁,一件小事,都会牵动我们的思维。这就需要我们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历史名人和当今的成功者是我们开掘素材的载体。这些人的身上往往体现着很丰富又很积极健康的思想内涵。适当地选用,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也能展示考生的文化积淀。
二、安排清晰的思路。学生习作毕竟不同于作家的创作,还是要简单些,清楚些,让阅卷老师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他的行文脉络。刻意追求那种云山雾罩的效果很可能会适得其反。这里,我们就可以采取最基本的文章结构模式,如:并列式、对照式,因为这毕竟是学生习作。围绕这一点,我们可以结合我们所讲的一些课文的结构来引导学生,如《劝学》、《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等文章是最好的范文。
三、组织生动的语言。在作文评分的发展等级中,深刻、创新对于考生来说是很难有大的突破,丰富也主要通过材料来体现,在这三个方面想得到高分相对较为困难。而有文采这一要求则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达到,是考生提高空间最大的一点。调整表达的方式,运用恰当的修辞,赋予真实的情感,化用名言名句……这样,就会使我们的文章鲜活起来,生动起来,产生美感,在第一时间调动阅卷老师的情绪,得到一个满意的印象分。这也要求老师在平时训练中经常引导学生拓展想像空间,提高思维的发散能力。
高考作文,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深不可测,它有着清楚的命题思路,有着具体的写作规范,只要我们能正确面对这一试题,相信我们的考生一定会尽展自己的文采和素养。
【关键词】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
“文章无定法,写作有规范。”所谓的作文技巧其实只不过是个别考生的一些个别风格和特点,而真正要指导学生写作,还得从写作的基本规范入手。一些高考优秀作文都展示出的一些共性:切题准确,材料典型,条理清晰,语言生动。我们可以将这四点归纳为“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审题立意要准。
现在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很灵活,无论是什么形式,都要求我们全面而准确地理解文题。不过,命题者所设计的作文题目,审题难度都不会很大,只要我们能把握住题目或材料中的关键词,准确理解文题的基本要求,便可轻松过审题关。挖掘过深过细,反倒会游离中心,或者似是而非。因此,审题立意“只求准,切莫掘新”。
如2006年福建作文题:我想握住你的手。虽然只有七个字,但我们一定要明确其中各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我”和“你”是相对应的主体,“想”是一个关键词,它告诉我“握住”“你”的手只是一种愿望,还没有实现,围绕这一点组织材料即可,而不能围绕“握着”“握过”等情形来行文。
三个基本点:
一、精选典型材料。材料不一定要很新颖,但必须典型。只要留心,就可以发现丰富的材料可供选择。
课本是最大的素材宝库。从小学到高中,我们接触了那么多的人物,理解了那么多的观点,甚至一篇文章就能提炼几个观点。
日常生活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素材宝藏。平凡的哲理,感人的细节,都能给我们带来一些灵感。一只蚂蚁,一件小事,都会牵动我们的思维。这就需要我们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历史名人和当今的成功者是我们开掘素材的载体。这些人的身上往往体现着很丰富又很积极健康的思想内涵。适当地选用,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也能展示考生的文化积淀。
二、安排清晰的思路。学生习作毕竟不同于作家的创作,还是要简单些,清楚些,让阅卷老师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他的行文脉络。刻意追求那种云山雾罩的效果很可能会适得其反。这里,我们就可以采取最基本的文章结构模式,如:并列式、对照式,因为这毕竟是学生习作。围绕这一点,我们可以结合我们所讲的一些课文的结构来引导学生,如《劝学》、《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等文章是最好的范文。
三、组织生动的语言。在作文评分的发展等级中,深刻、创新对于考生来说是很难有大的突破,丰富也主要通过材料来体现,在这三个方面想得到高分相对较为困难。而有文采这一要求则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达到,是考生提高空间最大的一点。调整表达的方式,运用恰当的修辞,赋予真实的情感,化用名言名句……这样,就会使我们的文章鲜活起来,生动起来,产生美感,在第一时间调动阅卷老师的情绪,得到一个满意的印象分。这也要求老师在平时训练中经常引导学生拓展想像空间,提高思维的发散能力。
高考作文,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深不可测,它有着清楚的命题思路,有着具体的写作规范,只要我们能正确面对这一试题,相信我们的考生一定会尽展自己的文采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