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中期维生素D水平与脂代谢关联的研究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HO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孕中期维生素D水平与脂代谢指标的关系。

方法

于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在合肥3家医院产科门诊招募1 875名处于孕中期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留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其血清25(OH)D、脂代谢指标TC、TG、HDL-C和LDL-C。采用Cubic非线性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孕中期维生素D水平与脂代谢指标间的关系。

结果

孕中期维生素D缺乏率为75.3%,TC、TG、HDL-C和LDL-C均值分别是(233.22±38.87)、(226.24±83.88)、(79.04±12.77)和(109.54±25.95)mg/dl。多因素线性回归结果显示,以25(OH)D五分位组(Q1~Q5)中Q5为对照组,Q1~Q4组的TC、TG均显著升高,Q1和Q2组的LDL-C显著升高,且在Q1组观察到TC、TG和LDL-C的最高差值(TC:β=16.88,95%CI:10.50~23.26;TG:β=34.92,95%CI:21.32~48.53;LDL-C:β=9.06,95%CI:4.77~13.35)。未观察到5组间HDL-C的显著差异。以维生素D是否缺乏分层后结果显示,当25(OH)D<50 nmol/L时,25(OH)D每增加10 nmol/L,TC、TG和LDL-C分别降低3.53 mg/dl(95%CI:1.30~5.75)、7.42 mg/dl(95%CI:2.41~12.44)和2.08 mg/dl(95%CI:0.60~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当25(OH)D≥50 nmol/L时,未发现25(OH)D与TC、TG和LDL-C间存在显著关联。无论维生素D是否缺乏,均未观察到25(OH)D与HDL-C的显著关系。

结论

孕中期维生素D水平与脂代谢指标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仅在维生素D缺乏状态下,25(OH)D与脂代谢指标存在显著负相关。

其他文献
肠道微生物群是定居在宿主消化道内的肠道微生物的总称。研究表明,许多疾病都与肠道菌群的改变密切相关。在复杂生态系统中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即16S rRNA测序及元基因组测序,极大地丰富了肠道微生物组数据库,也鉴定出了很多细菌新种,促进了肠道微生物组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研究。但测序技术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如DNA提取差异、引物偏差、测序深度偏差及分析偏性等。而早期被忽略的培养组学研究,由于方法的改进,能培
肠道菌群通过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来影响人体健康。菌群的平衡紊乱与代谢和免疫相关的疾病有紧密联系,包括发病率逐年升高的炎症性肠病(IBD)。菌群的个体性又是环境和遗传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着重对宿主遗传信息调控肠道菌群的组成,以及其对IBD发病与临床表现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为肠道菌群稳态紊乱导致的疾病的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报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1例下消化道出血青少年患者,病程中患者疑诊炎症性肠病、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最终确诊为直肠黏液腺癌。该患者的诊治过程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青少年消化道少见疾病鉴别诊断的认识,并强调超声内镜及病理活检的意义。
目的评价结肠途径经内镜肠道植管术(TET)用于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粪菌移植(FMT)和肠道给药的方法,并分析影响结肠TET管保留时间的可能因素。方法纳入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10月至2019年3月接受结肠TET用于FMT和/或结肠给药的全部UC患者。记录TET植管时间、成功率、不良事件、患者满意度、TET管保留时间及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150例UC患者接受结肠TET,126
我国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其确切的病因尚不明确,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肠道微生态与炎症性肠病的相互作用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根据国内外有关炎症性肠病与肠道微生态方面的研究进展,从肠道微生态的概述、遗传易感性、疾病分型、炎症性肠病的微生态治疗和未来的研究方向等5个方面进行总结和述评。
炎症性肠病(IBD)是发生在胃肠道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与肠道菌群改变、肠道感染、肠屏障功能受损、异常免疫应答和基因易感等相关。随着研究不断进步,人们逐渐发现肠道微生态在IBD发病及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肠道微生物在IBD发病时的变化及对肠黏膜免疫应答调节和肠道微生态转化研究进行总结和阐述。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人们已经认识到益生菌、益生元对宿主健康有诸多益处。近几年,在肠道菌群研究掀起的热潮中,益生菌、益生元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除了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等传统益生菌的深入研究,下一代益生菌的概念已经被提出。越来越多临床试验和作用机制的研究,使得人们认识到肠道菌群和宿主健康息息相关,益生菌能够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炎症性肠病等肠道相关疾病。新的研究成果揭示,宿主肠道固有菌群是益生菌、益生元发挥
目的利用孟德尔随机化研究(MR)方法评估儿童肥胖与冠状动脉疾病(CAD)是否具有因果关联。方法利用早期生长遗传学数据库和人体测量学特征遗传学研究数据库中2015年2~10岁儿童BMI的汇总数据,选取27个与儿童BMI相关的遗传变异作为工具变量。从对欧洲最大队列UK Biobank 2015年发布的CAD病例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Meta分析中,提取工具变量与CAD汇总水平的关联结果。采用MR-Egge
目的了解贵州省注射吸毒人群中HIV/AIDS死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降低HIV/AIDS死亡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以我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1996-2015年贵州省注射吸毒人群HIV/AIDS为研究对象,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3 958例注射吸毒HIV/AIDS纳入分析,全死因的死亡比例为44.01%(1 742/3 958),总死亡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