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警读到编剧圣经后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shui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中的重大转折点,取决于大学里能否找到真正的兴趣。
  1991年,我考上中国刑警学院。在中学,我的梦想是当一辈子警察。在我的心目中,警察维护正义,太帅了。上了刑警学院刑侦系,我就认为自己的一生将是锄强扶弱的神探。然而,毕业后当了五年刑警,却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当警察,我只是理论上的刑警学院好学生,现实中的警察与我的个性不相符。面对职业与个性间的冲突,我也曾尝试过其他警察岗位,却仍旧发现我更偏爱文艺。
  这时,我在大学期间找到的兴趣发挥了作用,助我完成职业转变。
  读刑警学院时,我爱写作,爱写与专业相关的文章,《人民公安》、《现代世界警察》,当我在这些期刊上发表文章时成就感油然而生。为了写作,我爱看闲书。罗伯特?麦基的《故事》对我影响颇深,这本书被美国电影界奉为编辑的新圣经,成为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电影和编剧专业必读的书。他培养的学生们获得了18个奥斯卡奖、109个艾美奖、19个美国作家协会奖和16个美国导演协会奖(具体数字有待更新)。这本书告诉我——编剧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会讲故事。
  闲书,只是资料的积累,需要通过外界的诱因找到闲书的释放点——兴趣。这个兴趣能令人废寝忘食,从而激发大量阅读相关闲书的欲望。
  我读大学时,尚未接触“网络”一词,每天晚上我都是抱着收音机,听沈阳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听着DJ们磁力的声音,我感叹:要是能听到自己的声音,那该是件多么荣耀的事情!上了大三,我以一个热心听众的身份不断地给电台打电话、提意见。慢慢地,我发现能从自己专业角度给电台提意见,从而尝试着给电台写稿。期间,我大量阅读了如何讲故事的闲书。
  晚上10点的《星空夜话》是我最喜欢的一档情感节目,我提出能否增加名著的录音剪辑,请男女DJ在每次节目中播放各自录制的名著剪辑,讲一讲名著中的经典片段,吸引更多的听众。栏目组认为我的想法不错,我便毛遂自荐,提供关于爱情的名著经典片段,并撰写策划案,给男女DJ录制名著剪辑提建议。为此,我又大量阅读了策划类的闲书。在书海中,我寻找爱情故事,对它们进行编辑,以讲故事的方式变成自己的东西。当时,我的想法是新东西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良得出的,不存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新事物。不论是文学创作,还是发明创造,都要先学会模仿,再进行升华。
  我得出公式:博览群书、发现兴趣和模仿升华。
  免费策划了10期节目,栏目组问我:“你在哪儿高就?”我告诉他们仍在中国刑警学院读书。栏目组认为我的声音比较好听,问我愿不愿意在最后的两期节目中声音出镜。就这样,我第一次听到了来自电台的自己的声音。
  写作和媒体,就是我在大学期间发现的两大兴趣。
  除了兴趣,大学期间还得找到谋生的手段——职业。职业和兴趣并不一定匹配,职业的目的是养活自己,而兴趣是用来打发业余时间的。没有兴趣,人的一生可能活得比较苦;有了兴趣,当机会出现在自己面前时就能及时把握。
  当了一名警察,虽然发现自己的个性并不适合,但是,我没有马上辞职,因为我不知道自己的兴趣能否养活自己。所以,当好警察之余,我继续写作。每当我写作时,我就觉得特别兴奋。干警察的五年中,我出了三本书。没想到,一家杂志社主动联系我,问我愿不愿意当编辑。我答应了——当兴趣能养家糊口时,不妨抛弃不适合的职业。
  小学和中学都是基础教育,而大学才是真正奠定走进社会的重要转折点,转好了就是契机,没转好,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吃苦。而衡量是否转好的一个标准是找到自己的兴趣。在中国刑警学院读书,我从未想过写作会成为终身职业,也未幻想过自己能做电视节目。要是没有在大学里发现写作和媒体的两大兴趣,现在的我——40岁出头,在警察岗位上努力工作二十年,可能会当上刑警大队副队长,但是,这个职业我不喜欢却束手无策。
  每当想到这一点,我都会感谢自己的大学生活。
  责任编辑:尹颖尧
其他文献
初入同济大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高举着手的毛爷爷,也不是散发着古朴气息的教学楼,而是整个校园那仿佛要流淌出来的绿意。随着在同济的时间越长,对同济的了解也有了质的变化,慢慢发现同济的“绿”绝不仅仅在表面。  走进同济大门,目光从两旁夹道的古树延伸到举着手的毛主席像。别小瞧这毛主席像,这可是我们同济的骄傲,当年同济土木工程专业经过精心计算,才敢将毛爷爷的手臂举了起来(同一时期的各高校毛主席像基本都
法拉奇在她的《风云人物采访记》(其实原文名为《采访历史》)的前言中,她感叹:“啊,要是有谁用录音机采访过他(耶稣),记录下他的声音、思想和语言就好了!啊,要是有人把圣女贞德在审讯中和在被烧死前的话速记下来就好了!啊,如果有人带着摄影机采访过克伦威尔和拿破仑就好了。”  法拉奇的野心太大,她总是想采访最伟大的人物。在《风云人物采访记》收录的27个人物中,绝大部分是政治家——总统、总理、国王、皇帝、总
本来采访李永新是想让他讲讲成功之后做的事,  因为他在四川北川县做了一家社会性企业——一个茶场,  所有的利润都返回茶场继续经营,也就是说永远不挣钱。  但永新断然拒绝了:  “千万别这样说,我们才哪跟哪呀,跟世界500强相比,  我们也就是微小企业。远远谈不上成功。”  年收入规模不小,而且还在高速增长,  遍布全国几百个分校,几乎覆盖各个地市,  10来年永新把公务员考试辅导做到这样大的规模,
2015年7月21日,万众创业场“创新潮”开业典礼暨大学生创业季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多家互联网、新媒体以及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公司创始人、知名天使投资人和创新创业项目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创业导师指导、创新项目分享以及跨界对话等为创业者带来思想的启迪。  周哲:提一个问题,然后试错  周哲  技德科技CEO,从谷歌到投资到创业,技术派创业者的反思。  很多时候创业者有自己的理想是对的,但是怎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个钱学森之问激起诸多思考。一个原因可能是我们的高校制订的学生学习量太重,即学分要求太多。这是卢晓东老师的回答。卢老师是教育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曾任元培学院副院长,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和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工作20年。他认为,过高的学习量会将学生拉入范式陷阱,制约创造力发展。本科教育存在适度学习量,适度学习量应当在130~140学分之间。他还呼吁
论﹁故宫的男女厕所坑位比例,应该设定到多少合适?﹂  论﹁学校图书馆占座问题,用什么东西占座具有合理性?﹂  论﹁食堂的饭菜窗口,应该同时开几个才是最合理的?﹂  别闹!这不是小儿科的逗闷子,这是正儿八经的经管硕士论文题目!  《论中俄贸易》的产生和倒下  “白天愁论文,晚上愁嫁人。”提到毕业论文,不仅仅是学生脑袋疼,其实导师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当你面对无数学生提交的《我国×××》《经济危机下全球
走进延安大学的校园,校园里最有标志性的建筑就是依山而建的那一排又一排的窑洞了,路遥文学馆正坐落于第一排窑洞的右手边。第一次知道路遥是什么时候,已经记不太清了。家里放了很多关于路遥的书、路遥的研究资料,还有根据路遥的小说所改编的漫画,闲来无事的时候随手翻一翻、看一看,逐渐被吸引,就再也没有放下。  因为《人生》《平凡的世界》,路遥这个名字从黄土高原传向了全国,为广大的读者朋友们所熟知,从1980年代
幸遇木心  我翻译木心的作品,好几次请他比较详细地写一下简历,结果都是几个星期过去了,给他打电话,他说没写,我问为什么,他说,这像写检查一样。他不肯写。  1981年,我去了纽约,在联合国做译员,认识了几个台湾的知识分子,其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郭松棻。郭松棻是1970年代保钓的积极参与者,也是台湾左翼知识分子的代表,博学多识。到了国外以后我发现自己的人文知识非常欠缺。阅读量不够是一方面,知识结构也不
还记得高中时,我常和几个好哥们抱怨,愤青一般讨论中国教育制度的种种缺陷,定下了豪言壮语的约定:“等我们出人头地了,万万要解救万千学子于高考的苦海。”大有“苟富贵,勿相忘”的豪迈。几年过去了,那愤慨的无奈和约定依旧历历在目,几个人却各奔前程,再未相见。     自从上了大学,我对高考的关注就日渐消弭了。   前阵子,我和几位书友谈及此事,惊讶地发现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只不过处理的方式不同,有的人不
直播间里的海阳很“癫狂”,经常一人分饰多角,模仿马三立、赵本山、周星驰、小沈阳等,以幽默讽刺的脱口秀呈现令人啼笑皆非的生活场景。  2012年,他获得“金话筒”奖,这是国内播音界最高奖项。  他还是获此奖的首位喜剧脱口秀主持人。  “哥们儿心态好极了!”这是海阳的口头语,也是深深体味过生活的苦涩、艰难,一夜长大的少年乐观面对生活的真实写照。  听他讲述自己的故事,不会有深切的痛苦,他会用断断续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