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甘子ISSR反应体系的优化

来源 :生物技术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q1982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ISSR技术开展余甘子遗传变异分析、辅助育种、品种鉴定、系统进化等研究,以(TC)8C为引物,采用正交设计和单因素试验,研究余甘子基因组DNA的浓度、退火温度、引物浓度、dNTP浓度、Toq DNA聚合酶用量对余甘子ISSR—PCR反应的影响,建立并优化了适宜于余甘子ISSR分析的扩增体系:20ul的反应体系中采用25ng的模板DNA、0.35umol/LISSR引物、1.25U Toq酶,0.3mmol/L dNTPs,引物(TC)8C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1.7℃。
其他文献
介绍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根据电子传递方式阳极产电微生物分为无需中间体微生物和需中间体微生物。对阴极进行不同反应所涉及的最终电子受体进行了概述,并展望了
稻曲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其病源菌含有色毒素,会降低稻米品质,危害人体健康。介绍了稻曲病的危害症状、病原特性,从气候条件、栽培管理、品种抗性等方面分析了其发病规律,总结了选
绥粳3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1990年从农垦水稻所引入藤系138为母本、以垦87-239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普法选育而成。并先后以龙粳10、上育397、垦稻10为母本,绥粳3号
以金川镍盐厂的氯化镍为原料,研究了球形草酸镍和枝晶状草酸镍的合成工艺条件,确定了球状和枝晶状草酸镍的工艺流程及条件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