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很好’‘不错’”带给我的反思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iyang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学期,我校结合县教委第十五个“教研月”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其中我校每周星期二、三为专门的教研活动时间,围绕“有效课堂”分教研组组织了研讨性公开课。在众多课例中,我发现教师存在一个通病:没能把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有效评价与有效课堂结合起来。
  一、评价若真诚,课堂更有效
  一位老师在《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学中,对赶到救援现场的父亲与儿子对话部分进行了分角色朗读训练。
  (附文:父亲尖叫着:“阿曼达!”儿子的回音听到了:“爸爸吗?是我,爸,我告诉其他的小朋友不要着急。我告诉他们如果你活着,你会来救我的。如果我获救了,他们也就获救了。你答应过我,不论发生什么,我永远都会在你的身边,你做到了,爸!”
  “你那里的情况怎样?有几个人活着?”父亲问。
   “我们有14个活着。爸,我们好害怕,又渴又饿,谢天谢地,你在这儿。教室倒塌时,刚好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洞,救了我们。”
  “快出来吧!儿子!”
  “不,爸,让我的同学先出来吧!因为我知道你会和我在一起的!不管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永远都会来到我的身边!”)
  在学生精彩地朗读之后,老师只是对三位学生分别用“好”“也好”“不错”作了简单的评价。试问:这种评价,对学生有何实在意义?
  同一个教学片断,另一位老师的评价是:对生A(即父亲)的角色:“你真棒!从你的声音中我们仿佛听到了父亲在危急时刻的沉着冷静,听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爱护”;对生B(即儿子)的角色:“你的嗓音让我们在座的同学和老师佩服,阿曼达临危不惧,设身处地为同学着想的精神和他对父亲的信念体现得淋漓尽致”;对生C(叙述)的角色:“你为父子的对话营造了一个恰到好处的氛围”。
  效果很明显,后者的评价:(1)既大大鼓舞了学生,又让我们的学生对人物形象再一次深刻化,对人物把握更为准确;(2)评价语言的丰富多彩,可以感染更多的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平时想说又不敢说的学生,更是一种刺激和鼓励;(3)老师评价语言如此美丽生动和人性化的关爱,无疑又让学生受到“美”与“爱”的熏陶,让美育与爱育渗透到我们的语文课堂。这样一举多得,真正做到了课堂的有效性。
  因此,有效的课堂离不开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有效的评价。
  二、评价若及时,课堂更精彩
  另一位老师在《盘古开天地》的教学中,课前导入部分,老师设计了谈话交流环节,让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神话故事。老师的话题,学生很感兴趣,且一口气就倒出诸如《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加之老师精心准备的幻灯片,课堂氛围一下子活跃起来,可是老师没能把握时机,只是一个简单的“好”“聪明”之类的言词,要么干脆没有任何言词,答完就干巴巴地坐下。因此,后边教学老师很是被动。试想:如果老师当时能加上诸如“你真会搜集”“你真善于发现”……那么课堂上、课堂下,学生一定会有更多的精彩!
  后来,我专门询问了这位老师,她的回答是:“因为是公开课,太紧张了,一时间找不到更多言词加以评价……”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作为语文老师更应该思考:老师应有的文化素养在哪里体现?我们要赶紧行动起来,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涵养,让课堂变得更精彩,更具活力!
  三、重学生意见,听学生心声
  钱学森先生问:“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总是培养不出创新人才?”是谁扼杀了孩子的精彩观念?
  再者,美国学者达克沃斯写了一本书名为《精彩观念的诞生》,她在书中发人深省地问道:“所有儿童在其一、二年级都有惊人的智力进步。为什么许多儿童的智力发展随后就慢下来了呢?”
  最后她总结出,“这是由于成人的忽略或偏见、社会的习俗或禁忌阻止孩子们探索他们自己的观念,并使他们觉着他们没有自己的重要观念,仅有愚蠢的或罪恶的想法。”
  我们的老师常常将自己的一系列的想法强加于学生,同样有一老师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中,老师提出:阿曼达在深埋中突然听到爸爸的声音时,他会想些什么?有一学生答道:“会害怕!”这是多么真实的一句话,他是儿童潜意识中的真正想法,没有我们成人们更多的杂念。但是,老师却带着否定的语气:“是害怕吗?”这一强调,本来就欠活跃的课堂,一下变得更静了,无人敢言!最后老师只好把编者的意图强加于学生,并草草收场!试问:在学生的回答与老师的预设不相符时,老师应该怎么做最恰当?——行之有效的评价。
  我想:就像这位教师的情况,有可能将一位或多位天才给扼杀在教师的一句“是害怕吗”中!因为以后,哪个学生再敢妄下结论?一个学生的积极性,甚至全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可能都被颠覆了!因此,我们老师应该尊重学生,聆听学生的每一个声音。
  “课改”就是要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有实效性,这样就必然要求我们对学生使用有效的评价,既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身心发展的完善程度,同时又了解到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的管理水平以及各项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从而为教育教学工作及时提供反馈信息,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 重庆市开县河堰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这么多年的教学一直有个问题让我感到困惑。就是大多数学生不是学不懂,而是压根不想学。通过多年的思考,我感觉过去我们的数学教育存在一个弊端——所学知识脱离学生的生活实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农村中学存在着很多物理“学困生”,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分析了这种现象的成因,并提出了几点改良措施。  关键词:物理;学困生;自信;兴趣;习惯    我校是地处江苏苏北地区的一所农村普通高中,在中考招生中,学生的成绩位于全县的中游位置,普遍基础较差,多数同学都有学科“缺腿”现象,而在物理学科中尤为突出。这样,物理“学困生”就比较多,学习困难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如何对症下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物理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学校兴旺,关键在人。提高学校管理者的沟通协调能力,是提升管理者综合素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一环。  下面我对沟通协调能力的重要性作如下分析:  一、没有沟通协调,就没有效率  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只要你开了口,真诚地跟人家讲,无论是工作、生活、学习中的事,只要是人家力所能及的,在时间、空间、资金、精力等方面可以做到的,我想,只要你的诚信度不是很差,人家还是乐意帮忙的。比如:学校政教处想搞一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学生个性千姿百态,处理“刺麻苔”人物式的学生问题更是班级管理之重,因为他们会使教室变成“黑暗”基地,以致大部分教育功能失效.以《兵书战术》为理论基础,结合“刺麻苔”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培养人的基本素质,提高学生自身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英语学科如何适应教育的新形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呢?笔者认为:改革课堂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比如我在教学生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我就让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戌戍戊戎”四个字形近音不同,学生很容易混淆。我就把自编的顺口溜教给他们:“横戌点戍戊中空,两边出头读作戎。”学生对学习这些字特别感兴趣。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点,要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