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庸、古龙、梁羽生三位武侠大家,都曾经口口声声地说“重侠轻武”,都认为有没有武功倒是次要的,只要有了侠义之心,就可被称之为“大侠”。但大家不妨想想,真的有哪个行侠仗义的大侠是弱者了么?“重侠轻武”这在江湖中真的能够成立么?
大概我们每个金迷心中都有着一个美丽的武侠梦,或翻看,或想象,心里总不觉有种畅快之感。武侠,武侠,何者为侠,何谓江湖?我想这个问题,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在此,我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心之所想,笔之所至,难免杂乱,聊为抒怀。
“武”、“侠”关系
金庸、古龙、梁羽生三位武侠大家,都曾经口口声声地说“重侠轻武”,都认为有没有武功倒是次要的,只要有了侠义之心,就可被称之为“大侠”。甚至古龙在《大沙漠》里就直接写道:“他知‘武侠’二字虽总是连在一起,但其间高下却大有差别……一个人若只知道以武逞强,白刃杀人,那就简直和野兽相差无几了,又怎配来说这‘侠’字?”
既然作者们都这么说了,连一些大家在内的很多读者们也就都信了,但说归说,事实真的是如此么?依我看来,这些说法终不过都是些大话,真正落实到小说中就很难说到做到了。
武侠,武侠,“武”字在前,顾名思义,“武”才是成为侠的基础,想想那些声称“重侠轻武”的作者们笔下,哪一个大侠是武功极差的?我们也不妨举一些实例来证实这一点。
无武难成侠
去年三四月份的时候,我把《笑傲江湖》的部分情节又翻出来看了看,再次留意到了一个人物——林平之。虽然也有些人像我一样,对小林子持同情态度,但更多的人则是认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对小林子的所做作为大加指责、极力批判。但这其中的根源,绝不是小林子没有侠义之心,而正是小林子没有那在作者们看来似乎并不重要的武功。的确,也有很多品德高尚的侠者没有多么高强的武功,却也留下了很好的名声,但这些人,都少有遇到像小林子那样走投无路的境地,如果当真遇上了,结果会是怎样的,只怕就很难说了。
小时候,觉得金庸最悲惨的小说是《连城诀》,但现在看来《连城诀》之悲是远远不及《笑傲江湖》的。莫看狄云历尽了苦难仍痛失爱人,而令狐冲却是苦尽甘来同任盈盈携手笑傲江湖,但其他人呢?令狐冲是苦尽甘来了,但其他人几曾苦尽?那些人痛苦的尽头,只怕便是死亡了吧。《笑傲江湖》没有给弱者留下一丝一毫的生存空间,开篇两起灭门惨案早已奠定了它悲剧的基础。以前只觉得主角结局不错,就算是不错的结局,却不曾想,主角走过的道路到底染了多少鲜血,当你留意到这些触目惊心的血迹时,再美好的结局也冲淡不了全书的悲凉了。
回想《笑傲江湖》中,最后活下来并活得不错的,可有一个是弱者的?五岳剑派中,除了依附上令狐冲以外的恒山派,只有潇湘夜雨莫大先生一个人活了下来。莫大先生数招间杀死费彬,武功并不算弱,但他如果仅仅凭着这点功夫也是活不下来的,他活下来的真正原因其实是明哲保身,力之所及则保衡山派,力之不及则只保自身,因而他总是在屈从逃避,虽然不失本心,却又游离在激烈斗争、正面冲突之外。试想,如果林平之也可以这样做,他的结局名声也不会如此,但是,他不能!
首先,小林子是个孝子,他深爱的父母为人所杀,他必须要报仇,这几乎已成为当时他生命中唯一的事,活下去为了报仇,为了报仇要活下去。所以,他不可能避开那由辟邪剑谱引发的一切江湖斗争,相反的,为了报仇,为了变强,他必须迎上去,这是他命中注定的危险,是逃不掉的。其次,就算林平之为了让泉下父母安心,不做以卵击石的斗争,保全自身以慰父母的在天之灵,他选择了退避,但辟邪剑谱的秘密就在他身上,他退避得了么?“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将一个弱者卷进了斗争漩涡的中心,除了不择手段的变强,他已没有别的出路了。
因为自己对小林子的变化总是理解不好,因而看了很多分析小林子的文章,私以为其中把小林子变化的原因分析得最好最到位的是亦知墨的《谈谈金庸作品中隐藏较深的腹黑男》,她的观点,我基本认同,就不在这里多谈,只说些我的不同看法。
我眼中的小林子
很多对小林子持同情态度的人,都曾注意到他肯为一个素不相识的少女打抱不平的侠义心肠,他报仇绝不迁怒于旁人的原则,以及他那句近乎舍己救人的“以大欺小,好不要脸”(虽然话一喊出,他不免有几分后悔,但却足见仗义救人的侠义之举,仍是由心而发,不及多想)。甚至他甘受乡下妇人之辱的所作所为已与受时人称赞的好汉风波恶无异,只不过他心里承受的压力痛苦实在与纯属斗气的风波恶不同了。这样一个人,谁能说他思想道德水平不够高?谁能说他没有侠义之心?
可是后来呢?他杀死了深爱他的小师妹,他与左冷禅结盟,不惜代价要杀死令狐冲,惹来了一片骂声。能说是因为他没有侠义之心才未成为“侠”的么?只能说是因为他的武功还不够,至少他的武功不足以让他在斗争漩涡的中心生存下去,所以他必须改变,是江湖的残酷泯灭了他最初的侠义之心,这其中的根源,竟是他缺乏被作者们普遍不承认的成为“侠”的基础——武功。
林平之练成了《辟邪剑谱》,但他的内功根基并不够,他可以杀了余沧海和木高峰,却也失去了双眼。从家破人亡的那一刻起,林平之的生命里就只剩下了报仇,他为了报仇可以不惜生命,大仇得报他同样也可以不惜生命了,那这两人死后,他是不是就可以走出走投无路的境地呢?不是的,他还有一个更厉害的仇人——岳不群,余沧海是害死了他的父母,而岳不群是抢走了《辟邪剑谱》,几次三番的想置他于死地,岳不群不死,他也不会甘心的。可是当时的状况是,想要《辟邪剑谱》的人还活着,相置他于死地的人还活着,他双目失明,对付不了左冷禅、劳德诺、岳不群,仍然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要想报仇,仍然要不择手段地活下去。
林平之心里应该是不恨岳灵珊的,他大仇得报之后跟岳灵珊的那段对话,一字一句听来,当真是如盈盈霜华所说,“白璧微瑕,不减其色”,让人不禁一声长叹,惋惜不已,但却又觉得事已至此,无可奈何。他虽然不住地赶岳灵珊走,说些让她伤心的话,但他也的确叹息着说过“我没恨你”,“这不是你的错,是我自己不好”,语气情境绝非作伪,让人听来只想与他一起叹息。小林子并不恨岳灵珊,更不愿杀死她,甚至还对她心怀感激,难忘旧情;但是他对岳不群害他的心结解不开,对自宫的心痛放不下,如何能够接受岳灵珊留在他身边?何况他说“可是我已变成这个样子,你跟着我又有什么意思?你我仅有夫妻之名,并无夫妻之实。你还是处女之身,这就回头……回头到令狐冲那里去吧。”全然是为了岳灵珊考虑,虽然伤了岳灵珊的心,却也谈不上绝情之人。这或许能令任盈盈对他的恻然之意减少,但我心中的同情却丝毫未变,总觉得有些事盈盈没有站在那个位置是理解不到的。 直到林平之做了他一生中最错的事,我虽然也怪他,但更多了为他们不能安然隐居感到惋惜,除了一声长叹,我说不出太多责怪的话来。我见过的痛恨林平之的人,大多是非常喜欢令狐冲的,或者是非常喜欢或同情岳灵珊的,前者表示,因为岳不群害过他,他杀了岳灵珊还可以理解,但痛恨令狐冲确实可恨的忘恩负义;后者则是,从杀死岳灵珊那一刻起,小林子已不再是之前那个令人同情的小林子,这是他一生中最错的事,是不可原谅的。后者的观点,大概也接近于任盈盈的观点。那我们分别来分析分析这两种情况吧。
小林子为何错杀岳灵珊
首先,从杀岳灵珊的角度,这是他一生最错的事,对他这种做法,我无限惋惜,难以原谅,但这一切都是我们从一个读者的角度看到的。我们看到的是岳灵珊对林平之一往情深,看到了她愿意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一心一意地跟着林平之,对这样一个痴情女子,林平之却将她杀了,实在不得不说他绝情。但问题是,林平之身为当局者,他又能看到么?他是到大仇得报之后才相信岳灵珊不是为了《辟邪剑谱》去的福州,才相信她是真的一心一意对自己的,才说她更像她的妈妈(这些事以林平之的处境,之前的确很难相信,此时能信,已是不易),那么他之前又能对岳灵珊动了多少感情,多半还是为了保命才接近岳灵珊的,又能让他在这一时动多少感情?何况他此刻已然自宫,除了心软叹息,还能再做什么?
他对岳灵珊的感情不深,构成了他杀岳灵珊的基础,但他一定也不愿意,毕竟他信了岳灵珊在帮他,并且还深深地爱着他。但如果岳灵珊不死他就得死,而且是不甘心地死,他的选择就会不一样了。林平之不怕死,他为了报仇,何曾惜过性命,但多年的苦难生活,让他不甘心,所以他不想死,尤其是不想就这样死。“削发为尼,两不相帮”这话林平之可以信,但劳德诺和左冷禅不会信,岳灵珊活着,他就无法得到左冷禅的信任,于是他做了一件让我无法原谅的事情,但连岳灵珊都可以理解他的苦衷,他难道就这么值得别人切齿痛恨么?他心中大概也有很多不愿吧,但却让不甘战胜了不愿。
再说恨令狐冲这件事,喜欢令狐冲的人把它看作比杀岳灵珊更不可原谅、更忘恩负义的事。而我以前死活不理解小林子为啥那么恨令狐冲,总觉得金庸是为了塑造一个已经设定好的反面人物而故意为之,难免有些牵强。很多文章也都没将这一点讲清楚,但亦知墨的文中提到的那一说法的确是很有道理的。嫉妒,习惯性的嫉妒,一定会产生讨厌甚至恨的。但一般情况嫉妒也就是希望对方倒霉,或者有意识地去陷害一下什么的(但私以为他陷害令狐冲的时候,保命的心思是大于嫉妒心理的,毕竟说令狐冲更能取信于人,也更能让岳不群放心),不至于到了不亲手杀了他就不甘心的地步吧。毕竟如果说像父母大仇这种事,林平之都曾想过假手于人的话,如果他还是单纯嫉恨令狐冲,断不至于非要亲手杀了他才罢休。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还是更倾向于是金庸有意为之,而显得转折过大,难免牵强。
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因此而执着于对林平之的恨,而不来看看金庸刻意为之的这个江湖呢。林家因为祖传的剑谱满门被杀,刘正风因为追求自己的理想全家惨死,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都有人忍心杀害,平灵二人年纪轻轻却江湖恩怨被毁了一生,恒山三位师太坚持原则却遭暗杀,天门道长反对并派血溅当场,就连莫大先生也不得不屈从低头,梅庄三友本无过却成为教主之争的牺牲品,童百熊不忘旧情却遭当年兄弟杀害……这一件件的事单独看起来或是武侠小说里常见的,但如果一件一件连起来,再看看结局时,还有什么人活了下了?弱者,尤其是处在斗争中心的弱者,无一生存,他们的鲜血早已染遍了通向结局的路。谁能说笑傲的江湖不残酷,不黑暗?小林子这样一个少年就是在这样一个不许人生存的江湖里,一步步走向深渊。
还是陈墨说得好“达非兼济天下,穷难独善其身”,的确,“达”是兼济天下的条件,达者未必兼济天下,但不达无法兼济天下;“穷”却是独善其身的障碍,不穷自可独善其身,但若真的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还能独善其身么?如果能,只怕也未必是真的“穷”。小林子要报仇,要不惜生命,不计一切地去报仇,这是他的孝心,所以他要活下去,可是以他的能力,生存就很难顾及情义,孝则不义,义则不孝,这就叫做走投无路,这就叫做“穷”,请问如何“独善其身”?
一句话概括了《笑傲江湖》的悲剧。我们不妨看看同样悲惨沉重的《连城诀》,水笙绝不是什么强者,可是她活下来了,她能够回到雪谷里欢喜地说:“我等了你这么久!我知道你终于会回来的!”如果她生存在《笑傲江湖》里,大概早已死在了花铁干那些为保自己名声的人的手上,哪里还有命说这句话?
的确,复仇的心理压力太强不是什么好心思,但如果放在一个有足够能力的人身上,至少换来的不会是一致的骂名。金蛇郎君夏雪宜虽然是作为金书我最喜欢的三个人物之一,但我不得不承认,他的思想道德水平是远远不及初期的小林子的,他报仇的不择手段更是比小林子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虽也有人讨厌他,但他的下场终究不及小林子惨,骂名终究不比小林子多,这又是为什么呢?
第一,夏雪宜比小林子强。夏雪宜是个武学奇才,聪明绝顶,武功高强,名震江湖,以一己之力对付他的仇家已然绰绰有余,自然可以少做一些违背江湖道义之事,甚至还有余力在江湖上行侠仗义、施恩旁人,这无疑会是一个良性循环。这样骂他的人自然少了,报仇也容易多了,名声也会好些。
其次,夏雪宜比小林子幸运得多。这不仅仅是因为夏雪宜本身就是主角,不存在刻意笔锋引导和感情倾向的问题,私以为还是有其他原因。虽然《笑傲江湖》不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但却是我以为的写作水平最高的小说。那是一个充满了自由精神和浪漫主义的江湖,但更是一个充满了血腥残酷,用一个一个的悲剧编织而成,逼的人走投无路的江湖。虽然小林子身上或有几分刻意而为,但这仍是一个让人不禁掩卷叹惋的江湖。不管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样的,我觉得金庸是有意塑造一个充满悲情与无奈,令人不得不恻然叹息的江湖的。小林子不幸生活在这个江湖里,又没有高强的武功,自然便陷入了可怕的绝境。而夏雪宜则不同,虽然他也自小失去了亲人,可是他的境遇却要好很多,年纪轻轻就练成了绝世武功,面临的暗潮汹涌也远不及小林子,他自然可以凭一把碧血金蛇剑闯下一世威名,报仇雪恨。
有人可能会要说,夏雪宜再怎么样也不会用温仪的性命来保护自己。的确,夏雪宜是不会,因为他真的爱温仪。但小林子真的很爱岳灵珊么?或许之前爱过,但当他发现岳不群的阴谋以后,他还爱的起来么?只怕连信任都要大打折扣了。那个时候他对岳灵珊的利用早已占了上风,靠最后那几句解释虽然能换来信任,换来心软和叹息,但能这么快就爱上么?我相信小林子是愿意为自己深爱的人付出的,他不惜生命为父母报仇便是如此。所以,这并非问题的关键。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从反面论证无武难成侠,或许拿金书最悲凉的江湖为例,的确有失普遍性。但大家不妨想想,真的有那个行侠仗义的大侠是弱者了么?“重侠轻武”这在江湖中真的能够成立么?
(编辑 孙腾飞)
大概我们每个金迷心中都有着一个美丽的武侠梦,或翻看,或想象,心里总不觉有种畅快之感。武侠,武侠,何者为侠,何谓江湖?我想这个问题,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在此,我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心之所想,笔之所至,难免杂乱,聊为抒怀。
“武”、“侠”关系
金庸、古龙、梁羽生三位武侠大家,都曾经口口声声地说“重侠轻武”,都认为有没有武功倒是次要的,只要有了侠义之心,就可被称之为“大侠”。甚至古龙在《大沙漠》里就直接写道:“他知‘武侠’二字虽总是连在一起,但其间高下却大有差别……一个人若只知道以武逞强,白刃杀人,那就简直和野兽相差无几了,又怎配来说这‘侠’字?”
既然作者们都这么说了,连一些大家在内的很多读者们也就都信了,但说归说,事实真的是如此么?依我看来,这些说法终不过都是些大话,真正落实到小说中就很难说到做到了。
武侠,武侠,“武”字在前,顾名思义,“武”才是成为侠的基础,想想那些声称“重侠轻武”的作者们笔下,哪一个大侠是武功极差的?我们也不妨举一些实例来证实这一点。
无武难成侠
去年三四月份的时候,我把《笑傲江湖》的部分情节又翻出来看了看,再次留意到了一个人物——林平之。虽然也有些人像我一样,对小林子持同情态度,但更多的人则是认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对小林子的所做作为大加指责、极力批判。但这其中的根源,绝不是小林子没有侠义之心,而正是小林子没有那在作者们看来似乎并不重要的武功。的确,也有很多品德高尚的侠者没有多么高强的武功,却也留下了很好的名声,但这些人,都少有遇到像小林子那样走投无路的境地,如果当真遇上了,结果会是怎样的,只怕就很难说了。
小时候,觉得金庸最悲惨的小说是《连城诀》,但现在看来《连城诀》之悲是远远不及《笑傲江湖》的。莫看狄云历尽了苦难仍痛失爱人,而令狐冲却是苦尽甘来同任盈盈携手笑傲江湖,但其他人呢?令狐冲是苦尽甘来了,但其他人几曾苦尽?那些人痛苦的尽头,只怕便是死亡了吧。《笑傲江湖》没有给弱者留下一丝一毫的生存空间,开篇两起灭门惨案早已奠定了它悲剧的基础。以前只觉得主角结局不错,就算是不错的结局,却不曾想,主角走过的道路到底染了多少鲜血,当你留意到这些触目惊心的血迹时,再美好的结局也冲淡不了全书的悲凉了。
回想《笑傲江湖》中,最后活下来并活得不错的,可有一个是弱者的?五岳剑派中,除了依附上令狐冲以外的恒山派,只有潇湘夜雨莫大先生一个人活了下来。莫大先生数招间杀死费彬,武功并不算弱,但他如果仅仅凭着这点功夫也是活不下来的,他活下来的真正原因其实是明哲保身,力之所及则保衡山派,力之不及则只保自身,因而他总是在屈从逃避,虽然不失本心,却又游离在激烈斗争、正面冲突之外。试想,如果林平之也可以这样做,他的结局名声也不会如此,但是,他不能!
首先,小林子是个孝子,他深爱的父母为人所杀,他必须要报仇,这几乎已成为当时他生命中唯一的事,活下去为了报仇,为了报仇要活下去。所以,他不可能避开那由辟邪剑谱引发的一切江湖斗争,相反的,为了报仇,为了变强,他必须迎上去,这是他命中注定的危险,是逃不掉的。其次,就算林平之为了让泉下父母安心,不做以卵击石的斗争,保全自身以慰父母的在天之灵,他选择了退避,但辟邪剑谱的秘密就在他身上,他退避得了么?“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将一个弱者卷进了斗争漩涡的中心,除了不择手段的变强,他已没有别的出路了。
因为自己对小林子的变化总是理解不好,因而看了很多分析小林子的文章,私以为其中把小林子变化的原因分析得最好最到位的是亦知墨的《谈谈金庸作品中隐藏较深的腹黑男》,她的观点,我基本认同,就不在这里多谈,只说些我的不同看法。
我眼中的小林子
很多对小林子持同情态度的人,都曾注意到他肯为一个素不相识的少女打抱不平的侠义心肠,他报仇绝不迁怒于旁人的原则,以及他那句近乎舍己救人的“以大欺小,好不要脸”(虽然话一喊出,他不免有几分后悔,但却足见仗义救人的侠义之举,仍是由心而发,不及多想)。甚至他甘受乡下妇人之辱的所作所为已与受时人称赞的好汉风波恶无异,只不过他心里承受的压力痛苦实在与纯属斗气的风波恶不同了。这样一个人,谁能说他思想道德水平不够高?谁能说他没有侠义之心?
可是后来呢?他杀死了深爱他的小师妹,他与左冷禅结盟,不惜代价要杀死令狐冲,惹来了一片骂声。能说是因为他没有侠义之心才未成为“侠”的么?只能说是因为他的武功还不够,至少他的武功不足以让他在斗争漩涡的中心生存下去,所以他必须改变,是江湖的残酷泯灭了他最初的侠义之心,这其中的根源,竟是他缺乏被作者们普遍不承认的成为“侠”的基础——武功。
林平之练成了《辟邪剑谱》,但他的内功根基并不够,他可以杀了余沧海和木高峰,却也失去了双眼。从家破人亡的那一刻起,林平之的生命里就只剩下了报仇,他为了报仇可以不惜生命,大仇得报他同样也可以不惜生命了,那这两人死后,他是不是就可以走出走投无路的境地呢?不是的,他还有一个更厉害的仇人——岳不群,余沧海是害死了他的父母,而岳不群是抢走了《辟邪剑谱》,几次三番的想置他于死地,岳不群不死,他也不会甘心的。可是当时的状况是,想要《辟邪剑谱》的人还活着,相置他于死地的人还活着,他双目失明,对付不了左冷禅、劳德诺、岳不群,仍然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要想报仇,仍然要不择手段地活下去。
林平之心里应该是不恨岳灵珊的,他大仇得报之后跟岳灵珊的那段对话,一字一句听来,当真是如盈盈霜华所说,“白璧微瑕,不减其色”,让人不禁一声长叹,惋惜不已,但却又觉得事已至此,无可奈何。他虽然不住地赶岳灵珊走,说些让她伤心的话,但他也的确叹息着说过“我没恨你”,“这不是你的错,是我自己不好”,语气情境绝非作伪,让人听来只想与他一起叹息。小林子并不恨岳灵珊,更不愿杀死她,甚至还对她心怀感激,难忘旧情;但是他对岳不群害他的心结解不开,对自宫的心痛放不下,如何能够接受岳灵珊留在他身边?何况他说“可是我已变成这个样子,你跟着我又有什么意思?你我仅有夫妻之名,并无夫妻之实。你还是处女之身,这就回头……回头到令狐冲那里去吧。”全然是为了岳灵珊考虑,虽然伤了岳灵珊的心,却也谈不上绝情之人。这或许能令任盈盈对他的恻然之意减少,但我心中的同情却丝毫未变,总觉得有些事盈盈没有站在那个位置是理解不到的。 直到林平之做了他一生中最错的事,我虽然也怪他,但更多了为他们不能安然隐居感到惋惜,除了一声长叹,我说不出太多责怪的话来。我见过的痛恨林平之的人,大多是非常喜欢令狐冲的,或者是非常喜欢或同情岳灵珊的,前者表示,因为岳不群害过他,他杀了岳灵珊还可以理解,但痛恨令狐冲确实可恨的忘恩负义;后者则是,从杀死岳灵珊那一刻起,小林子已不再是之前那个令人同情的小林子,这是他一生中最错的事,是不可原谅的。后者的观点,大概也接近于任盈盈的观点。那我们分别来分析分析这两种情况吧。
小林子为何错杀岳灵珊
首先,从杀岳灵珊的角度,这是他一生最错的事,对他这种做法,我无限惋惜,难以原谅,但这一切都是我们从一个读者的角度看到的。我们看到的是岳灵珊对林平之一往情深,看到了她愿意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一心一意地跟着林平之,对这样一个痴情女子,林平之却将她杀了,实在不得不说他绝情。但问题是,林平之身为当局者,他又能看到么?他是到大仇得报之后才相信岳灵珊不是为了《辟邪剑谱》去的福州,才相信她是真的一心一意对自己的,才说她更像她的妈妈(这些事以林平之的处境,之前的确很难相信,此时能信,已是不易),那么他之前又能对岳灵珊动了多少感情,多半还是为了保命才接近岳灵珊的,又能让他在这一时动多少感情?何况他此刻已然自宫,除了心软叹息,还能再做什么?
他对岳灵珊的感情不深,构成了他杀岳灵珊的基础,但他一定也不愿意,毕竟他信了岳灵珊在帮他,并且还深深地爱着他。但如果岳灵珊不死他就得死,而且是不甘心地死,他的选择就会不一样了。林平之不怕死,他为了报仇,何曾惜过性命,但多年的苦难生活,让他不甘心,所以他不想死,尤其是不想就这样死。“削发为尼,两不相帮”这话林平之可以信,但劳德诺和左冷禅不会信,岳灵珊活着,他就无法得到左冷禅的信任,于是他做了一件让我无法原谅的事情,但连岳灵珊都可以理解他的苦衷,他难道就这么值得别人切齿痛恨么?他心中大概也有很多不愿吧,但却让不甘战胜了不愿。
再说恨令狐冲这件事,喜欢令狐冲的人把它看作比杀岳灵珊更不可原谅、更忘恩负义的事。而我以前死活不理解小林子为啥那么恨令狐冲,总觉得金庸是为了塑造一个已经设定好的反面人物而故意为之,难免有些牵强。很多文章也都没将这一点讲清楚,但亦知墨的文中提到的那一说法的确是很有道理的。嫉妒,习惯性的嫉妒,一定会产生讨厌甚至恨的。但一般情况嫉妒也就是希望对方倒霉,或者有意识地去陷害一下什么的(但私以为他陷害令狐冲的时候,保命的心思是大于嫉妒心理的,毕竟说令狐冲更能取信于人,也更能让岳不群放心),不至于到了不亲手杀了他就不甘心的地步吧。毕竟如果说像父母大仇这种事,林平之都曾想过假手于人的话,如果他还是单纯嫉恨令狐冲,断不至于非要亲手杀了他才罢休。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还是更倾向于是金庸有意为之,而显得转折过大,难免牵强。
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因此而执着于对林平之的恨,而不来看看金庸刻意为之的这个江湖呢。林家因为祖传的剑谱满门被杀,刘正风因为追求自己的理想全家惨死,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都有人忍心杀害,平灵二人年纪轻轻却江湖恩怨被毁了一生,恒山三位师太坚持原则却遭暗杀,天门道长反对并派血溅当场,就连莫大先生也不得不屈从低头,梅庄三友本无过却成为教主之争的牺牲品,童百熊不忘旧情却遭当年兄弟杀害……这一件件的事单独看起来或是武侠小说里常见的,但如果一件一件连起来,再看看结局时,还有什么人活了下了?弱者,尤其是处在斗争中心的弱者,无一生存,他们的鲜血早已染遍了通向结局的路。谁能说笑傲的江湖不残酷,不黑暗?小林子这样一个少年就是在这样一个不许人生存的江湖里,一步步走向深渊。
还是陈墨说得好“达非兼济天下,穷难独善其身”,的确,“达”是兼济天下的条件,达者未必兼济天下,但不达无法兼济天下;“穷”却是独善其身的障碍,不穷自可独善其身,但若真的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还能独善其身么?如果能,只怕也未必是真的“穷”。小林子要报仇,要不惜生命,不计一切地去报仇,这是他的孝心,所以他要活下去,可是以他的能力,生存就很难顾及情义,孝则不义,义则不孝,这就叫做走投无路,这就叫做“穷”,请问如何“独善其身”?
一句话概括了《笑傲江湖》的悲剧。我们不妨看看同样悲惨沉重的《连城诀》,水笙绝不是什么强者,可是她活下来了,她能够回到雪谷里欢喜地说:“我等了你这么久!我知道你终于会回来的!”如果她生存在《笑傲江湖》里,大概早已死在了花铁干那些为保自己名声的人的手上,哪里还有命说这句话?
的确,复仇的心理压力太强不是什么好心思,但如果放在一个有足够能力的人身上,至少换来的不会是一致的骂名。金蛇郎君夏雪宜虽然是作为金书我最喜欢的三个人物之一,但我不得不承认,他的思想道德水平是远远不及初期的小林子的,他报仇的不择手段更是比小林子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虽也有人讨厌他,但他的下场终究不及小林子惨,骂名终究不比小林子多,这又是为什么呢?
第一,夏雪宜比小林子强。夏雪宜是个武学奇才,聪明绝顶,武功高强,名震江湖,以一己之力对付他的仇家已然绰绰有余,自然可以少做一些违背江湖道义之事,甚至还有余力在江湖上行侠仗义、施恩旁人,这无疑会是一个良性循环。这样骂他的人自然少了,报仇也容易多了,名声也会好些。
其次,夏雪宜比小林子幸运得多。这不仅仅是因为夏雪宜本身就是主角,不存在刻意笔锋引导和感情倾向的问题,私以为还是有其他原因。虽然《笑傲江湖》不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但却是我以为的写作水平最高的小说。那是一个充满了自由精神和浪漫主义的江湖,但更是一个充满了血腥残酷,用一个一个的悲剧编织而成,逼的人走投无路的江湖。虽然小林子身上或有几分刻意而为,但这仍是一个让人不禁掩卷叹惋的江湖。不管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样的,我觉得金庸是有意塑造一个充满悲情与无奈,令人不得不恻然叹息的江湖的。小林子不幸生活在这个江湖里,又没有高强的武功,自然便陷入了可怕的绝境。而夏雪宜则不同,虽然他也自小失去了亲人,可是他的境遇却要好很多,年纪轻轻就练成了绝世武功,面临的暗潮汹涌也远不及小林子,他自然可以凭一把碧血金蛇剑闯下一世威名,报仇雪恨。
有人可能会要说,夏雪宜再怎么样也不会用温仪的性命来保护自己。的确,夏雪宜是不会,因为他真的爱温仪。但小林子真的很爱岳灵珊么?或许之前爱过,但当他发现岳不群的阴谋以后,他还爱的起来么?只怕连信任都要大打折扣了。那个时候他对岳灵珊的利用早已占了上风,靠最后那几句解释虽然能换来信任,换来心软和叹息,但能这么快就爱上么?我相信小林子是愿意为自己深爱的人付出的,他不惜生命为父母报仇便是如此。所以,这并非问题的关键。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从反面论证无武难成侠,或许拿金书最悲凉的江湖为例,的确有失普遍性。但大家不妨想想,真的有那个行侠仗义的大侠是弱者了么?“重侠轻武”这在江湖中真的能够成立么?
(编辑 孙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