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通过化学实验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aw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既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方法。
  【关键词】观察力 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38-02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操作、观察、思维和创新这几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是相互制约的。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要求既要使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基本技能,又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而化学实验教学则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可实现培养和提高学生各种能力的需求。
  一、通过化学实验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在化学教学中,首先利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对学生进行严格规范的训练,以磨练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使其初步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以达到独立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生实验”的能力要求。如药品的取用、天平的使用、滴管使用、启普发生器的使用,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等,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其基本操作技能。在此之后,教师要紧紧围绕实验目的,逐渐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可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将一些演示实验由教师演示变为学生演示或学生实验,还可根据需要补充一些其他实验加强学生的实验课,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操作和表达能力。总之,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素质。
  二、通过化学实验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察,是人们有效地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一种最直接、最基本的活动。观察能力被许多心理学家称为“智力的窗口”,是人们顺利地掌握知识、完成某种活动的基本能力。
  一个学生学习的好坏,能力的高低,往往与他们对客观事物反应的敏锐性和探索科学知识的细致程度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人类发展以来的科学史更加有力地证明了: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人类自身对客观世界的细微、准确、深刻、透彻的观察。观察是获得一切知识的首要步骤,也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必备条件。观察和思维是密切联系的,观察不是消极的注视,而是积极的思维活动,所以,观察又称为“思维的知觉”。教师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边观察边思考,注意搜寻每个细节,对观察到的现象,首先启发学生自己提出来疑问,然后教师再作补充,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尝试解答问题。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前要明确观察目的,观察中尽量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同时参与到观察活动中,并努力做到边观察、边思考的科学方法。交给学生观察的任务,并在组织观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切忌以教师自己的观察代替学生的观察或将理论上应出现的结果简单地告诉学生,这样的做法是不可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全力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和培养。
  三、通过化学实验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求新知,学生在观察的同时便会伴随积极的思考,它是训练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契机。所以教师应善于利用从演示实验的现象中所获得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经过科学的抽象,形成概念,进一步作出判断,进行推理,从而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2.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教师应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实验习题(也可用课后的实验习题),要求学生按照实验目的要求,根据已学过的实验原理和方法,设计出实验方案,同时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提出具体要求。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培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一种途径。
  3.通过课外小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除了课堂实验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外,还要倡导学生配合课内学习,在课外日常生活中,联系实际开展力所能及的化学小实验和解释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某些化学现象,例如摄影冲卷、化学小制作;对土壤成分的检测;对一些工厂排放出来的废气、废水成分的分析及它们对自然界污染情况,通过这些实验和调查活动,运用化学原理积极展开思维,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通过化学实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包括创新观察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观察是一切科学知识的切入点,周密、精确和系统的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科学新发现的基础,实践能力是将创意付诸实践的精心设计,是创意与创新的桥梁。教师要在实验时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质疑机会和思考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新,锻炼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
  设计性实验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高层要求,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一定的实验技能,通过分析、综合、推理、联想等多种思维活动来设计实验的具体方案,并用实验加以验证。如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组合装置,实验时药品和仪器的选择,以及实验应注意的事项,废品的科学处理等等,能让学生亲自尝试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飞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三维目标”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一切教学活动都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才能培养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也才能在开拓创新中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陈启新,王云生.高中化学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
  [2]李煦.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与绿色化学[J].中国科技信息,2008(8):206-207.
其他文献
【摘 要】 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充分运用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课堂小组活动组织得好与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英语课的成败  【关键词】 小学英语;小组合作;互帮互助;训练;参与  【中图分类号】 G6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所谓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工业生产的规模化,许多工业品的内在构成趋于一致,外观设计成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逐年递增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就是很好的说明.
摘要:目前我国在实行课程改革,很多课程已经转变过去的教学方法,我国的高中教学目标也不是仅仅停留以往对知识的传授的单方面,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化学的知识体系,让学生能够对知识有一个结构性的概念。本文就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构建进行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课程改革 高中化学 知识体系  G633.8  总所周知,高中所学的化学知识的课本本身其实就是一个知识结构,所以老师在传授
1 ISO/TC110技术委员会及各分技术委员会概况1.1 ISO/TC110技术委员会概况ISO/TC110成立于1963年,现任秘书国是德国,下设4个分技术委员会(SC),详见表1。截止到2010年3月31日,该技术委员
介绍基于Ansys的转台主结构横梁的设计计算方法,实践证明,该方法可以缩短设计周期,保证设计质量,并有效降低设计、试制以及生产成本,特别适用于常规方法难以计算的复杂结构横
【关键词】小学 幼小衔接 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78-02  幼儿园到小学,这是孩子经历的一个重要转折,对孩子的身心将产生重要影响,如何帮助孩子迈好学校生活的第一步,使他们比较快地自觉适应学校生活,是当前家庭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所有的家长非常关注的问题。  一、未雨绸缪,做好准备  小学是孩子正式接受义务教
针对立体车库智能化管理的要求,开发了3层10车位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监控管理系统,实现了身份智能认证、自动门禁、车位自动分配和自动收费等功能。制定了工业控制计算机和S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