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最近几年,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發展,尤其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但不容忽视的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或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相较于东部或者发达地区的教育仍然有较大差距,这些地区的教育受重视程度不高,教育水平相对低下等问题凸出,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本文对当前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育现状及困境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有效对策,以期能够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边远少数民族;小学教育;困境;有效对策]
一、当前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育困境
在我国的一些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居民日常生活,相较于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有着很大的差距。一些地区传统观念甚至于封建思想仍然对人们的思想有着巨大影响。在这样的思想理念和地域历史文化熏陶下,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读书时没有用的,甚至于他们会认为读书还不如抽出时间去种田或者是去教堂礼拜来的实在。即使有些家长送孩子去念书,如果孩子成绩差强人意的话,他们就会认为这是一种劳动力的浪费,是时间和金钱的浪费,然后就会让学生辍学外出打工或者帮助家里干农活。还有一些家庭虽然送子女去读书,但是将教育责任完全丢给教师,对孩子的学习状况不闻不问,教师想要对一些学业困难儿童进行家访时,根本联系不上家长,或者是虽然联系到了家长,但是家长态度恶劣,或者百般推辞,每到了开家长会的时间,到学校的家长人数寥寥无几,有些家长不会普通话,教师与其沟通交流非常困难,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工作的开展。另外,在管理学生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因为家庭教育的不重视,在学校不尊重老师,逃课逃学现象时有发生。
二、针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育困境提出有效对策
(一)转变思想观念,提升教育事业重视力度
思想观念的转变是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提升的首要突破口,政府以及教育部门要加大对这些地区教育事业的重视力度。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单纯只是教育问题,还关乎到当地的政治以及经济问题,对于民族互助团结和社会平等都有积极促进作用。政府应当将边远少数民族教育事业规划到社会发展格局中,将地区教育事业上升到需重点关注的问题。我们也应当认识到,教育发展客观地说需要资金和物质方面的投入,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应当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地区领导也要对边远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重视起来,不能只是关注地区经济发展,认为教育不如经济见效快,就减少在教育方面的资金扶持。
(二)保障基础建设和资金上的扶持
现今,随着国家和政府部门对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学校的配套设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一些学校的校舍得到重新装修,教师内配备了相应的多媒体设备,教学环境有了很大程度改善。但是交通的不便仍然对教学活动的展开有巨大影响,因为交通不便,学生们要花费很多时间在去上、下学的路上,留给教学活动的时间就很少。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当加大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资金投入力度,保障教学开展的基础设施投入,将教育归结为扩大内需和民生促进项目建设中,以此来保障资金的落实。要对一些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进行深入普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重点关注和扶持。现今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很多都是寄宿制学校,为了教师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发展,都需要给与资金的保障和投入,如此学生们才能有更好的教育环境,实现教育平等,教师工作积极性才能进一步提升。政府部门可以组织贫困地区助学基金活动,保障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当地教育部门也应当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比如说在职称评选和荣誉颁发等方面向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倾斜,在薪酬方面给予偏远地区资金补助,这对于激发教师积极性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三)加强对当地民众思想教育
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当地民众的思想教育,对儿童受教育权利和义务进行大力宣传。当地党组织应当在这些地区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提升广大民众的思想觉悟,转变读书无用论或是重男轻女的顽固思想,为偏远少数民族教育扫清障碍。只有做好民众思想教育工作,让他们认识到受教育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才能进一步推动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育的有效开展。
边远少数民族小学教育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需要社会、政府、当地民族以及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近些年来政府也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提出了一些有效对策,也开始集中办学,虽然现阶段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还有很多,但我们应当相信,只要政府能够花力气对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扶持,加强对当地民众的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工作者能够全身心地为儿童着想,这些地区的教育必将能够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刘晓红.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困难及其发展路向[J].学前教育研究,2012(03).
[2]贺永琴,翟理红,唐利平,李凤霞.对贵阳市四个区县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及教育质量现状的调研报告[J].贵州教育,2011(14).
[3]罗金莲.政府在乡村幼儿教育中的角色[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04).
[4]秦莉,杨达.四川各市民办幼儿园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5).
作者简介
和晓云(1990.04.20—),女,白族,云南怒江人,本科学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现就职于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子里甲完小。
关键词:边远少数民族;小学教育;困境;有效对策]
一、当前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育困境
在我国的一些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居民日常生活,相较于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有着很大的差距。一些地区传统观念甚至于封建思想仍然对人们的思想有着巨大影响。在这样的思想理念和地域历史文化熏陶下,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读书时没有用的,甚至于他们会认为读书还不如抽出时间去种田或者是去教堂礼拜来的实在。即使有些家长送孩子去念书,如果孩子成绩差强人意的话,他们就会认为这是一种劳动力的浪费,是时间和金钱的浪费,然后就会让学生辍学外出打工或者帮助家里干农活。还有一些家庭虽然送子女去读书,但是将教育责任完全丢给教师,对孩子的学习状况不闻不问,教师想要对一些学业困难儿童进行家访时,根本联系不上家长,或者是虽然联系到了家长,但是家长态度恶劣,或者百般推辞,每到了开家长会的时间,到学校的家长人数寥寥无几,有些家长不会普通话,教师与其沟通交流非常困难,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工作的开展。另外,在管理学生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因为家庭教育的不重视,在学校不尊重老师,逃课逃学现象时有发生。
二、针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育困境提出有效对策
(一)转变思想观念,提升教育事业重视力度
思想观念的转变是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提升的首要突破口,政府以及教育部门要加大对这些地区教育事业的重视力度。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单纯只是教育问题,还关乎到当地的政治以及经济问题,对于民族互助团结和社会平等都有积极促进作用。政府应当将边远少数民族教育事业规划到社会发展格局中,将地区教育事业上升到需重点关注的问题。我们也应当认识到,教育发展客观地说需要资金和物质方面的投入,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应当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地区领导也要对边远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重视起来,不能只是关注地区经济发展,认为教育不如经济见效快,就减少在教育方面的资金扶持。
(二)保障基础建设和资金上的扶持
现今,随着国家和政府部门对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学校的配套设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一些学校的校舍得到重新装修,教师内配备了相应的多媒体设备,教学环境有了很大程度改善。但是交通的不便仍然对教学活动的展开有巨大影响,因为交通不便,学生们要花费很多时间在去上、下学的路上,留给教学活动的时间就很少。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当加大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资金投入力度,保障教学开展的基础设施投入,将教育归结为扩大内需和民生促进项目建设中,以此来保障资金的落实。要对一些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进行深入普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重点关注和扶持。现今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很多都是寄宿制学校,为了教师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发展,都需要给与资金的保障和投入,如此学生们才能有更好的教育环境,实现教育平等,教师工作积极性才能进一步提升。政府部门可以组织贫困地区助学基金活动,保障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当地教育部门也应当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比如说在职称评选和荣誉颁发等方面向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倾斜,在薪酬方面给予偏远地区资金补助,这对于激发教师积极性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三)加强对当地民众思想教育
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当地民众的思想教育,对儿童受教育权利和义务进行大力宣传。当地党组织应当在这些地区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提升广大民众的思想觉悟,转变读书无用论或是重男轻女的顽固思想,为偏远少数民族教育扫清障碍。只有做好民众思想教育工作,让他们认识到受教育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才能进一步推动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育的有效开展。
边远少数民族小学教育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需要社会、政府、当地民族以及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近些年来政府也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提出了一些有效对策,也开始集中办学,虽然现阶段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还有很多,但我们应当相信,只要政府能够花力气对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扶持,加强对当地民众的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工作者能够全身心地为儿童着想,这些地区的教育必将能够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刘晓红.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困难及其发展路向[J].学前教育研究,2012(03).
[2]贺永琴,翟理红,唐利平,李凤霞.对贵阳市四个区县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及教育质量现状的调研报告[J].贵州教育,2011(14).
[3]罗金莲.政府在乡村幼儿教育中的角色[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04).
[4]秦莉,杨达.四川各市民办幼儿园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5).
作者简介
和晓云(1990.04.20—),女,白族,云南怒江人,本科学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现就职于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子里甲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