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礼宾待客之道

来源 :百年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kang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外交礼宾工作岗位上工作过三四十年,而且有幸近在咫尺亲眼看到毛主席,对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礼宾待客之道印象颇深。他一生外交活动波澜壮阔,虽然只有两次出国访问,但是他会见过当时世界上几乎所有最重要的政治家。他总让人感到朴素自然、实实在在,无拘无束、幽默风趣。他与人的谈话,用词巧妙,比喻生动,轻松活泼,同时又驾驭全局,气势磅礴,举重若轻,总能给人留下难忘印象。
  着装
  毛主席不论在对内或对外活动中,一向穿中山装,不穿西装。不过他的中山装与一般人穿的中山装略有不同,其衣领低、领尖阔而长。那是缝纫师傅根据他身材脸形、气质而设计的,被人们称为毛氏服装。毛主席服装颜色定格在灰色,春秋中灰色,冬天则以深灰色为主。开国大典时,他曾穿过黄色呢料中山装。两次去苏联访问时,为了外交礼节需要,穿过黑色中山装。此后,就没再穿过其他颜色服装,只认灰色中山装。关于皮鞋,50年代初,中央人民政府典礼局局长余心清曾建议,给他做一双黑色硬底尖头皮鞋,供接见外宾用,但是被主席拒绝了。毛主席风趣地说,外宾要见我毛泽东,还是要看我的皮鞋?1956年,他在中南海勤政殿会见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之前,罗瑞卿看到他穿一双厚重的棕色皮鞋便说:“主席,你还是换一双黑的吧!”主席回答话,
  “我们中国人要按中国人的习惯穿!”主席晚年,即使在外事活动中也不穿皮鞋。1972年2月,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时,毛泽东穿的是圆口布鞋。
  会客
  毛主席习惯夜间工作,白天休息,所以会见活动很少安排在白天。会见地点,在北京一般是在他的书房,如在外地,就安排在他住处会客室里。毛主席会见客人,有时也可能在游泳池,一面游泳,一面与客人交谈,如当年会见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每当客人接到通知后,会立刻驱车或乘专机前往会见地点。有一次会见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通知时正逢总统在房间做宗教祈祷,经请示周总理,只好待其祈祷后再通知。在会见客人的座位安排上,主席也常打破主左、客右的礼宾框框,而是看当时怎么方便就怎么坐。主席经常是坐在客位(右边),而将客人让在主位(左边),如1972年2月他在其书房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一行,就是这样就坐的。
  礼节
  毛主席不喜欢外交礼节上的清规戒律,但是他对西方那些外交礼节还是熟悉的,例如在西方流行,但在中国很少见到的吻手礼,甚至屈膝礼,他有时也能运用自如。1974年9月,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的夫人伊梅尔达访华,毛主席在长沙会见她时,超越正常人们的握手礼,对她行了吻手礼,令这位夫人感动不已。1974年2月,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访华,随行的总统夫人等女宾,为了表示对毛泽东的敬意,纷纷向他行屈膝礼,即握手时蹲身、屈膝。令客人未想到的是,毛主席竟然模仿赞方女士的动作,还以同样的屈膝礼,令客人感到十分欢快,现场气氛顿时活跃。
  简从
  毛主席喜欢轻车简从。新中国成立两个月,主席就前往苏联访问。这是新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出国访问。访问名义是为祝贺斯大林70寿辰,实际成果是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访问任务不轻,照一股人理解,肯定会兴师动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主席于1949年12月6日乘火车离开北京赴莫斯科,随行人员只有四人:陈伯达(秘书)、汪东兴(警卫)、叶子龙(机要)、师哲(翻译)。如果把一个半月后加入主席这次访问行列的周总理一行17人也算上,人员也是相当精简的。
  1949年12月16日,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斯大林与毛泽东会谈。斯:
  “你这次远道而来,不能空手回去,咱们要不要搞个什么东西?”初次见面,互不摸底,斯大林不把话挑明,先行试探。毛:
  “恐怕要经过双方协商搞个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应该既好看,又好吃。”主席不卑不亢,回应十分巧妙,以东方人的幽默,围绕斯大林那个心照不宣的“东西”展开话题,附加了一些条件。而这般类似哑剧般的言语,苏方翻译不敢揣度乱译,吭吭哧哧照字面硬译出来。苏联领导人听得一头雾水,觉得中苏两党领导人,一起讨论好吃、好看的东西,岂不可笑!实际上,毛主席的意思是,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苏联应当主动表示给予援助,但是援助,应当是既要照顾到中国实际,又不能有损中国的尊严。
  对等
  斯大林、毛泽东会谈中涉及中苏两国签订条约问题。毛泽东向斯大林提出:“我想让周恩来总理来一趟。”斯大林开始并不同意:他斯大林和毛泽东作为两党最高领导人,可以决定中苏之间一切问题。可是,签署条约毕竟是两个国家之间国务活动,党的领导人怎能亲力亲为?若从国家职务层面讲,斯大林是部长会议主席(政府首脑),而毛泽东则是国家元首,无法对等。斯大林显然也不愿意同周恩来平起平坐,于是双方把外长推到前台。1950年1月20日周恩来到达莫斯科,2月14日中苏两国外长周恩来、维辛斯基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尊严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当晚,中方以驻苏大使王稼祥名义,在莫斯科大都会饭店举行盛大宴会,邀请斯大林等苏方领导人出席。斯大林以从未到外国大使馆或莫斯科的饭店参加过宴会为由,曾试图让中方将宴会改到克里姆林宫举行。而为了国家、民族的尊严,毛泽东坚持不改宴会地点。斯大林执拗不过,还是带领他的政治局委员们来到大都会饭店。宴会盛况空前,出席宴会的有500余位宾客,把饭店的门都挤坏了。
  宴请
  毛主席反对形式主义的冗长的宴请活动。1949年12月22日,他参加克里姆林宫举行的庆祝斯大林70寿辰的宴会,从晚上8点开始,一直开到了第二天凌晨1点多才散。回到驻地,毛主席便对汪东兴说:“我不知道苏联的宴会为什么要搞这么长?吃也没什么好吃的,看也没什么好看的,鼓了一晚上掌,手都鼓痛了。我们回去不学这个。吃饭就好好吃饭,看戏就好好看戏。”
  荷花
  主席批评人讲究方式。1957年11月18日,莫斯科,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开幕。毛主席即席发言:“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你赫鲁晓夫同志这朵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毛泽东借生动比喻,巧妙地批评赫鲁晓夫搞大党、大国沙文主义,看不起其他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送别宴会时,毛泽东祝酒说,中国有句古语:两个泥菩萨,一起打碎,用水一调和,再来做两个,我身上有你,你身上有我。毛泽东用幽默的语言,形容当时各国共产党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英语
  毛主席能看、能说一些英语。1970年,他在同斯诺谈话时,对当时称颂他的“四个伟大(即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表示不满。他说:“Great Teacher.Great Leader,Great Supreme Commander。Great Helmsman讨嫌!总有一天要统统去掉,只剩下一个Teacher,就是教员。因为我历来是当教员的,现在还是当教员。”毛泽东喜欢英文,对此他解释说:一是有兴趣,二是想换换脑筋,三可以看书。此外,主席还幽默地说:“我活一天就要学习一天,尽可能多学一点儿,不然,见马克思的时候怎么办?”
  空炮
  毛泽东化解矛盾很轻松。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其助手、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东亚事务助理约翰·霍尔德里奇,找到我方联络员,指着新华社英文新闻稿上语录“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说:“这是从我个人的房间(钓鱼台国宾馆五号楼)里搜集到的。我们希望这些新闻稿是被错误地放到了房间里。”美方判断,这肯定不是中方故意挑衅,应该是工作疏忽,故而只在低层次上提醒中方,并不想把事情闹大。很快,此事被汇报到主席那里。他哈哈一笑,说:“去告诉他们,那是放空炮。他们不是也整天喊要消灭共产主义吗?这就算是空对空吧!”后来,主席对来访的尼克松说:“你可能就个人来说,不在打倒之列。可能他(指基辛格)也不在内。都打倒了,我们就没有朋友了嘛。”
  燕子
  主席赞扬人也爱用比喻。1975年10月基辛格再次来访,主席用燕子来形容他。燕子低飞,即被认为是将要下雨的先兆。主席把基辛格比作燕子,说:“你不得不忙。当风雨来袭时,燕子就忙了”,“这个世界并不平静,而暴风雨——风和雨——来了。随着风雨的来临,燕子也开始忙碌了。”主席肯定和赞扬基辛格为中美关系所作的努力,说:“你跑中国跑出了名嘛,头一次来(指1971年7月的秘密访华)公告发表以后,全世界都震动了。”
  谈变
  对不同意的观点,主席有时会直截了当表示不同意,有时却不予正面回应。1972年2月,主席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尼克松说:“主席的著作推动了一个民族,改变了整个世界”。主席:“我没有能改变世界,我只改变了北京周围的一些地方。”会见结束告别时,尼克松握着毛主席的手,说:“我们在一起可以改变世界。”主席王顾左右而言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我就不送你了。”送走尼克松,周恩来向主席汇报:“尼克松很高兴地走了。他说这一周改变了世界”。主席说:“哦?!是他改变了世界?哈哈!我看还是世界改变了他。要不,他隔海骂了我们好多年,为什么又要飞到北京来?”
  谈吵
  主席的原则性强,是非问题上,决不让步。1972年9月,毛主席在中南海书房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主席充分了解中日双方关系错综复杂,会谈相当困难,见面时,省去很多客套话,开门见山就问:“已经吵完了吗?”田中忙说:“不,不,谈得很融洽”。毛主席又补充了一句:“不打不成交嘛!半个世纪的事,你只说添麻烦。你知道吗?在中国,这是将水溅到女孩子裙子上时说的话。”田中当时表示,“已经按照中国方面的要求改了”。
  谈死
  主席对待死亡表现豁达,体现了他作为唯物主义者,无所畏惧的乐观主义精神。1974年5月,毛主席问英文翻译唐闻生:“你叫唐闻生,为什么不叫唐闻死?”唐:“那多难听呀!”死亡确实是不吉利的话题,但主席不忌讳死,曾认真地对护士吴旭君说:“我在世时吃鱼比较多,我死后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你就对鱼说:鱼儿呀,毛泽东给你们赔不是来了。他生前吃了你们,现在你们吃他吧,吃肥了你们好去为人民服务。这就叫物质不灭定律。”1961年9月,英国元帅蒙哥马利第二次访华,主席同他谈话说,随时准备死亡,并详细讲了自己可能有五种死法:一是被敌人开枪打死;二是坐飞机摔死;三是坐火车翻车而死;四是游泳时被水淹死;五是生病被细菌杀死。1975年基辛格来访,亲切地询问毛泽东的健康状况,主席用手指着头部说:“这个部分还行,我能吃能睡。”他又用手拍拍腿说:“这些部分运转不行了,我走路时感觉无力。肺也有毛病。总之,我感到不行了。”毛泽东接着开玩笑地说:“我是供来访者参观的展览品。我不久要归天了,我已经接到了上帝的请柬。”(编辑 王世英)
  (作者是外交部札宾司原参赞)
其他文献
当前,面对国际国内的激烈竞争,面对发展中的资源环境制约,推动晋江在新一轮发展中实现“好中求快、支撑带动”,必须按照“四个重在”要求,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新形势下实现新突破,在
科技战略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科技活动的全局性和长期性的规划和行动方针。其目的是通过科学技术的优化发展来推动经济、社会总体的协调发展。科学技术的优化
在2000年范堡罗航展期间,俄罗斯乌拉尔光学暨力学设备公司(UOMZ)展出一具SAPSAN空中导航及目标照射吊舱,备受外界瞩目。SAPSAN吊舱目前仍在研制之中,估计原型舱可在年内完成,在20
特许经营涉及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的竞争,使特许经营法律关系中竞争和反竞争表现出极为复杂的态势,对此欧美各国立法都从反垄断法角度对其进行规制。由于特许经营合同所约定的内
葛健豪(1865—1943),原名兰英,湖南省双峰县荷叶人。是蔡和森、蔡畅的母亲。年逾50岁冲破重重阻力,偕子女赴法国勤工俭学,是1600多名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中年龄最大的“老同学”,被当时舆论界誉为20世纪“惊人的妇人”。她曾在湘乡和长沙两度创办女子职业学校,堪称湖南早期的女子教育家。她积极支持子女从事革命,自己亦在白色恐怖下冒着生命危险投身革命活动。她用一生演绎了一个传奇。将 门 之 女  葛健
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合作经济组织是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由之路。1844年10月,世界上第一个比较规范的消费合作社——罗奇代尔“平
舒同,又名舒文藻,15岁参加学生运动,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9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南征北战,历任党和军队高级领导,同时他又是著名书法家。作为职业革命家,他的书法与中国革命紧密相连;作为书法家,他的名字又与广为流传的“舒体”书法艺术连在一起。20年铁马兵戎、血雨腥风的洗礼,使舒同书法艺术洋溢着壮怀激烈、慷慨悲歌的革命英雄主义与革命乐观主义气势,或凝重如山,或恣肆如海,或雄健如铁,
台儿庄大战期间,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冒着生命危险用相机记录台儿庄战役的惨烈,拍摄了一百多张揭露日本侵略军罪行的照片在美国《生活》杂志刊发,并撰
外资银行己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虽然颁布了许多法规对此进行监管,但是缺少明确的立法原则、申请与批准的程序规则不完善、缺乏对外资银行并购的规
李苦禅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艺术大师,美术界公认“吴昌硕之后有齐白石,齐白石之后有李苦禅”。他一生力倡“必先有人格方有画格,所谓人格——爱国第一”。他的作品正、大、高、奇,充满雄浑激荡、浩然正气,尽显阳刚之美。画如其人。李苦禅既是一位国画写意大师,也是一位爱国志士,他的地下革命生涯故事至今鲜为人知。拉洋车的大学生  李苦禅是山东高唐县李奇庄的一个农家子弟,取名英杰,自幼爱好武术和绘画。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