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理论演进、历史经验和实践内涵

来源 :甘肃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taowang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和政府关系既是经济学探讨的关键问题,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全面回顾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历史演进逻辑,凝聚界定政府具体职能和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职能的理论共识.系统梳理我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探索历程经验,深入分析我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的体制机制.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在于把握“有为政府以有效市场为前提、有效市场以有为政府为基础”的辩证关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制度保障,掌握“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重点领域,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道路.
其他文献
“象”主题渊源深厚,一直倍受哲学与文论研究者的关注.在此背景下,书论中“象”的研究成果丰硕,动物作为“象”的一部分已有一定研究,但基于书论中不同动物意象的统计、从认知角度对其进行意义阐释的专门研究非常缺乏.古代书论中用以描写书法笔画、笔势、结构、章法、风格等的动物意象种类不多,但总频次高,其中飞禽类数量颇多,且半数以上动物呈现以龙、凤为原型的属性特征.古代书论中动物种类及其出现数量多寡与人的体验有关,人能直观感受或在生活中较常见的动物出现多,反之则少;具有积极文化内涵的动物多,反之则少.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
《史记》《汉书》以“翰海”形容西北与北边草原荒漠地貌.《后汉书》及以后的历史文献多称“瀚海”.对于所谓“翰海”“瀚海”,或以“北海”为解说.元代学者刘郁以为“古金山”.多有学者以为即“杭爱山”,“\'杭爱\'实\'瀚海\'之对音”.岑仲勉赞同这一判断.柴剑虹又有依据古突厥语的论证.然而六朝唐宋以来诗文多见“瀚海”之“海”与“山”对仗,且多“瀚海波”文辞,似并非指“山”,应是“沙碛四际无涯”地貌的真切形容.亦有说“瀚海,一名旱海”者.辨正“瀚海”名实,对于丝绸之路史的认识,是有积极意义的.汤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面临碎片化困境,忽视纠纷化解机制发展的阶段性、层次性、体系性、地方性,各自为政,缺乏配合,重复设立,职能交叉,供求错位,当事人无所适从.其成因主要在于,社会转型使得部分纠纷解决机制面临合法性危机,陷入权力和资源贫困化处境,引发无序竞争,而以司法为中心、由法院主导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的司法推动模式,与以立法为中心、强调立法保障的立法推动模式又应对乏力.因此,需要充分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行政部门统筹指导模式,遵循整合(以解纷功能为基础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