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教学中的观念建构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a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教学是让学生记住大量知识,还是建立起对化学的正确认识并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中学化学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随着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中学化学教学正由“知识为本”向“观念为本”转变。即化学教学必须超越传授具体知识的层面,从传授事实、掌握知识转变为使用事实、发展观念。
  关键词:化学基本观念;观念建构;电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2-0052-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2.020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中学教学给我们教师提出了三项基本目标:一把健康还给孩子,二把能力还给孩子,三把时间还给孩子。要实现这些目标,每门学科都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化学学科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进行课堂教学,其中科学思维和科学观念是科学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习的重心应该从记忆事实转移到理解可迁移的核心观念和对更为根本的知识结构进行深层理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因此以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为主旨的教学为实施素质教育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以建构化学基本观念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深化化学课程改革的有益探索。
  一、什么是化学基本观念
  所谓观念是指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概括印象。对化学基本观念,毕华林教授认为:“简单地讲,就是学生通过化学学习所获得的对化学的总观性认识。”基于上述理解,化学基本观念是对化学科学的本质、特征、价值的基本概括性认识。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要形成的基本观念主要包括:元素观、微粒观、化学反应与能量、物质分类等,而到了高中阶段,在进一步拓展、完善初中化学基本观念的基础上,重点形成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微粒相互作用、化学反应的限度等基本观念。
  它具有以下特点:(1)它不是具体的化学基础知识,而是化学知识的核心和精髓,是通过具体知识与原理反复提炼形成的;(2)许多具体的化学问题能在化学基本观念的框架下得到解决;(3)化学基本观念能引领学生从化学视角看待物质世界,形成独特的化学思维方式;(4)化学基本观念需要在不断修改中得到完善、提升,且随着认识事物的增多和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会逐渐丰富和透彻,进而会转化为信念与智慧,从而在根本上提高了受教育者的素质,这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观念建构的含义
  观念建构是把具体知识作为观念形成的工具和载体,从讲授事实转移到“使用”事实,从记忆事实转移到理解可迁移的核心概念与原理,最终教与学的目标是通过不断概括提炼形成基本观念,建构起学科的观念体系。观念建构是根据素质教育的理念,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某一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对教材内容或事实材料进行加工,设计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和有效的探究活动,并在不断的反思、评价基础上修改完善的过程。观念建构的核心是在观念的引领下,使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活动,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并通过不断地概括提炼形成化学基本观念。
  三、电化学教学中观念建构思路
  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经历的是从知识到方法、思想再到观念的递进过程。但基于基本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要求教师先于学生进行观念性理解,然后以化学基本观念为教学目标,围绕观念选择知识素材,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经历的是从观念目标到知识选择、活动设计再到教学实施的过程。基于基本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设计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在确定课题后,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回归教材内容,找出核心概念与原理,抽取出基本观念,并对其涵盖的内容进行界定,为建构观念指明方向;(2)把基本观念整合为几个基本观点,这些观点期望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3)把基本观点转化为“问题组”的形式表达出来,用问题驱动、引领教与学,“问题组”要分层次,逐步帮助学生建构观念体系,并完善与提升;(4)根据“问题组”设计学生活动,创设情景让全部学生参与问题讨论与解决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基本观点,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化学观念,从而达成以基本观念统率具体知识,用系统知识提升基本观念,在解决问题中完善基本观念的目标。
  以苏教版《化学2》专题2第三单元“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为例,相关设计如下:
  (1)话说“炼铝简史”,感悟“发明”价值。
  19世纪以前只能在实验室中制得少量铝,其方法是:用钠或钾还原熔融的氯化铝,因而铝比黄金还贵。1886年霍尔—厄鲁尔发明了一种新的炼铝法:在氧化铝与冰晶石的熔融液中通直流电,此后,铝便得以广泛地应用。那么,该反应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呢?
  (2)观察实验现象,探析电解原理。(学生分组完成三个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然后讨论)
  ①使CuCl2分解为Cu和Cl2的直接动力是什么?
  ②直流电提供的电能到哪里去了?
  ③为什么在直流电作用下CuCl2能分解为Cu和Cl2?
  ④电路中,电子的流动方向如何?回路是怎样形成的?
  (3)构建知识体系,培养统摄能力。
  学生自主构建电解、电解池的概念,电极名称的确定,电极反应式和电解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微粒流向的判断等知识内容。
  (4)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思维层次。
  通过相关的例题配置完成知识的内化和思维的提升。
  四、实施观念建构应注意的问题
  1. 各种课型都能实施观念建构
  观念建构适用于各种课型,如新授课、讲评课、实验探究课、复习课等。新课程教材都极为重视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微粒观这根主线贯穿于教材始终,每一单元中具体物质的探究,都会让学生感悟到微观结构决定宏观物质的性质,宏观物质的性质归因于微观结构。所以我们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运用教材搭建平台,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能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发展化学学科观念,基本建立起用微粒观、平衡观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2. 观念建构与事实性知识学习应有机融合
  观念建构并不是否定或抛弃事实性知识的学习,如果没有具体事实性知识做载体和工具,观念就无从谈及,没有化学知识,化学基本观念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在我们强调观念建构,是因为原来的教学太欠缺了,为此我们不能矫枉过正,要正确处理好二者关系,在系统学习化学具体知识过程中形成基本观念,将知识、技能、方法、观念有机融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展望.新课程下以“观念为本”的化学教学解析[J].高中数理化,2013,(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杜明成.关于中学化学基本观念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了施工经验,着重从挂篮的施工特点,加工、拼装、行走和拆除等方面说明了桥梁工程中的挂篮施工技术工艺。
通过对Intemet上中草药信息资源检索系统的分析,介绍了Intemet上中草药信息资源的检索方法和途径,以期对科技工作者及时了解新的信息,把握现代医药学发展的方向和研究热点提供帮
化学教学离不开习题的编制和教学,反思我们的习题教学,还存在化学习题的编制不合理的问题,对学生的作业评价缺乏过程性、缺乏个性思维品质评价等问题。SOLO理论是一种量的评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技术学科,是药学相关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文章对高职高专的药剂学
文章在四方面:从营造创新氛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动手环节,提高实践能力、加强毕业论文环节,构建药学专业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讨了民办高校如何培养药学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