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年来最大的变化是长春老百姓更自信了
刚刚结束的亚冬会已经把许多目光集中到了长春这个冰天雪地的城市上来,而即将到来的瓦萨国际滑雪节也将迎来全世界的关注。如何做得更好,是宫文彬—直以来思索的问题。
今非昔比的净月潭
熟悉长春的人都知道,在长春市的东南部有一个水库,因蓄水呈弯月状而得名净月潭。1935年,为解决城市用水问题,截断了伊通河的支流小河台河,修建了一座550米长的大坝,在三座山之间蓄水,自然积水与泉眼群相汇合,形成了一个人工湖,“净月潭”水域面积400多万平方米。现在,这里不仅仅只有净月潭、亚洲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中国首家电影工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电影娱乐园——长影世纪城,以及伪满皇宫博物院,都已经纳入到净月风景开发区管理。
宫文彬就是这个风景区的大管家——长春净月旅游发展集团公司董事长。他1992年随部队来到长春,1997年以正团职身份转业之后,因为对这座城市的眷恋,索性留了下来。
转业之后至今一直从事净月潭的旅游开发与管理工作的宫文彬,回想起十年间白手起家的艰难历程,很是感慨。“当年的净月潭开发区放眼望去尽是大片的苞米地(玉米地),人烟稀少。当时这个区的人口只有2万来人,属于郊区。净月潭只是一片澄清的湖水,虽然很美丽,但很少有人知晓,所有的基础设施都是零,当然少有人到这里旅游了,所以年均财政收入也只有400万元人民币,少得可怜。”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建设,这里已经完全变了样。目前,净月区人口已经超过10万人,年财政收入也已经达到9个亿。净月潭风景区已经被评为首批国家级4A级风景区,也是国家重点风景区。去年还新建了国际高尔夫球场、野生动物园等;每年都承办国内、国际的大型体育赛事,比如越野滑雪世界杯、全国公路赛。宫文彬自己,也从净月开发区办公室主任兼长春市旅游局办公室主任向一名成功商人蜕变。
现在长春的空气质量非常好
从前的长春,一到冬天人们就开始猫冬,街上冷冷清清,只有呼啸而过的北风和动辄铺天盖地的大雪。
市区里坐落着大大小小很多锅炉房,高耸的烟囱整天冒着滚滚浓烟,天总是灰蒙蒙的。“人出去走一趟,回来时鼻孔都是黑的”。这几年市政改造,小锅炉房都已经被取缔,采用集中供热。现在长春大气环境质量可以达到“良”以上的占全年的320天以上。“冬天的天空都是蓝色的”,宫文彬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自从1998年第一届冰雪节开始,长春的冬季旅游项目发展迅速,越野滑雪、溜冰、冰雕、雪雕、冰灯等层出不穷,从前不被看好的冰雪一下子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最具魅力的王牌。现在一到冬天,四、五星级酒店就爆满,必需提前预订。“我们就是想要把长春的白雪变成白金。”10年间长春市旅游行业的变化,在宫文彬看来真是天翻地覆,而他正是幕后的推手之一。
不仅要赚钱,还要提升长春冰雪节的文化品位。宫文彬讲了一个小故事。今年年初的一天,一位广东游客在巨型圣诞老人雪雕前驻足观赏。因为天气很冷,他很想喝杯咖啡暖暖身子,谁知道好不容易找到的咖啡馆地方却很狭小,等了半天才有位置。“而且咖啡味道也非常一般,一点品位都没有。”广东游客说。
这件事情引发了宫文彬的思考。他已决定在滑雪场附近开一个温情的咖啡屋。“实际上有几万元投资就足够了,估计效益应该不错。”
宫文彬说。不久他还将赴北欧考察,看看那里有哪些东西可以学习。“很多外国朋友都对我说,到了北欧一定要住一下那里的‘冰馆’,听说可以同时容纳游客上百人,很有特色。”
当地老百姓也能消费来滑雪了
1998年长春净月潭风景区刚刚新建滑雪场的时候,宫文彬接待的大部分游客都是从南方省市或者东南亚地区来的,很多外国游客一路带着自己的雪橇来到长春,而长春本地来的游客非常少。
当地的老百姓消费不起,当时滑雪场的票价是50元/两小时,相当于普通老百姓月工资的十分之一了。然而,现在票价已经涨到100元/两小时,可每天接待的游客大部分都已经是本地的老百姓。
当问到宫文彬“长春这10年来变化最大的地方是什么”时,他说:“应该是,长春老百姓生活得更加自信了,包括我在内。”
刚刚结束的亚冬会已经把许多目光集中到了长春这个冰天雪地的城市上来,而即将到来的瓦萨国际滑雪节也将迎来全世界的关注。如何做得更好,是宫文彬—直以来思索的问题。

今非昔比的净月潭
熟悉长春的人都知道,在长春市的东南部有一个水库,因蓄水呈弯月状而得名净月潭。1935年,为解决城市用水问题,截断了伊通河的支流小河台河,修建了一座550米长的大坝,在三座山之间蓄水,自然积水与泉眼群相汇合,形成了一个人工湖,“净月潭”水域面积400多万平方米。现在,这里不仅仅只有净月潭、亚洲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中国首家电影工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电影娱乐园——长影世纪城,以及伪满皇宫博物院,都已经纳入到净月风景开发区管理。
宫文彬就是这个风景区的大管家——长春净月旅游发展集团公司董事长。他1992年随部队来到长春,1997年以正团职身份转业之后,因为对这座城市的眷恋,索性留了下来。
转业之后至今一直从事净月潭的旅游开发与管理工作的宫文彬,回想起十年间白手起家的艰难历程,很是感慨。“当年的净月潭开发区放眼望去尽是大片的苞米地(玉米地),人烟稀少。当时这个区的人口只有2万来人,属于郊区。净月潭只是一片澄清的湖水,虽然很美丽,但很少有人知晓,所有的基础设施都是零,当然少有人到这里旅游了,所以年均财政收入也只有400万元人民币,少得可怜。”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建设,这里已经完全变了样。目前,净月区人口已经超过10万人,年财政收入也已经达到9个亿。净月潭风景区已经被评为首批国家级4A级风景区,也是国家重点风景区。去年还新建了国际高尔夫球场、野生动物园等;每年都承办国内、国际的大型体育赛事,比如越野滑雪世界杯、全国公路赛。宫文彬自己,也从净月开发区办公室主任兼长春市旅游局办公室主任向一名成功商人蜕变。
现在长春的空气质量非常好
从前的长春,一到冬天人们就开始猫冬,街上冷冷清清,只有呼啸而过的北风和动辄铺天盖地的大雪。
市区里坐落着大大小小很多锅炉房,高耸的烟囱整天冒着滚滚浓烟,天总是灰蒙蒙的。“人出去走一趟,回来时鼻孔都是黑的”。这几年市政改造,小锅炉房都已经被取缔,采用集中供热。现在长春大气环境质量可以达到“良”以上的占全年的320天以上。“冬天的天空都是蓝色的”,宫文彬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自从1998年第一届冰雪节开始,长春的冬季旅游项目发展迅速,越野滑雪、溜冰、冰雕、雪雕、冰灯等层出不穷,从前不被看好的冰雪一下子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最具魅力的王牌。现在一到冬天,四、五星级酒店就爆满,必需提前预订。“我们就是想要把长春的白雪变成白金。”10年间长春市旅游行业的变化,在宫文彬看来真是天翻地覆,而他正是幕后的推手之一。
不仅要赚钱,还要提升长春冰雪节的文化品位。宫文彬讲了一个小故事。今年年初的一天,一位广东游客在巨型圣诞老人雪雕前驻足观赏。因为天气很冷,他很想喝杯咖啡暖暖身子,谁知道好不容易找到的咖啡馆地方却很狭小,等了半天才有位置。“而且咖啡味道也非常一般,一点品位都没有。”广东游客说。
这件事情引发了宫文彬的思考。他已决定在滑雪场附近开一个温情的咖啡屋。“实际上有几万元投资就足够了,估计效益应该不错。”
宫文彬说。不久他还将赴北欧考察,看看那里有哪些东西可以学习。“很多外国朋友都对我说,到了北欧一定要住一下那里的‘冰馆’,听说可以同时容纳游客上百人,很有特色。”
当地老百姓也能消费来滑雪了
1998年长春净月潭风景区刚刚新建滑雪场的时候,宫文彬接待的大部分游客都是从南方省市或者东南亚地区来的,很多外国游客一路带着自己的雪橇来到长春,而长春本地来的游客非常少。
当地的老百姓消费不起,当时滑雪场的票价是50元/两小时,相当于普通老百姓月工资的十分之一了。然而,现在票价已经涨到100元/两小时,可每天接待的游客大部分都已经是本地的老百姓。
当问到宫文彬“长春这10年来变化最大的地方是什么”时,他说:“应该是,长春老百姓生活得更加自信了,包括我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