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晶自稳定Pickering乳液促进葛根素口服吸收的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xu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晶自稳定Pickering乳液(NSSPE)是一种仅以难溶性成分自身纳米晶为稳定剂的新型乳液.以川芎油为主要油相的NSSPE可显著促进葛根素(Pu)的口服吸收.该研究旨对其口服促吸收机制进行探讨.通过体外溶出试验揭示NS-SPE对Pu溶出的影响;通过Caco-2细胞摄取和双向转运试验,探讨NSSPE对Pu肠道细胞吸收和转运的影响及机制.结果 显示,NSSPE的释药速率与纳米晶相似,累积溶出率都显著高于原料药,且不受释药介质pH的影响.NSSPE中Pu的摄取具有浓度依赖性,且显著高于溶液和表面活性剂乳.与脂筏/小窝蛋白介导有关的抑制剂染料木素、吲哚美辛能显著降低NSSPE中Pu的摄取率.与溶液相比,NSSPE和表面活性剂乳液均显著提高了Pu AP→BL方向的转运速率Ka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但BL→AP方向的转运无显著性差异.可见,该NSSPE中Pu的Caco-2细胞吸收同时存在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以及脂筏/小窝蛋白介导的胞饮;其促进Pu口服吸收的机制与NSSPE中Pu以纳米晶形式存在,可促进溶出,以及用作油相的川芎油可促进药物跨膜转运、抑制外排有关.正是NSSPE的这种独特结构和组成促进了Pu的口服吸收.
其他文献
中药上市后评价是药品生命周期中的重要研究阶段,加载设计是中药上市后评价常用方法.该文介绍了加载设计基本概念,指出基于医学伦理学原则当标准治疗不宜中断时适用加载设计.
中药注射剂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广泛,但是其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中药药代动力学对指导中药注射剂给药方案设计、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
该文介绍了主方案、篮式设计、伞式设计、平台试验的基本定义、应用范围以及其优缺点,结合中医药特点、研究经验提出了中医药领域借鉴使用主方案设计、篮式设计、伞式设计进
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对具有抗肝癌活性的圆齿野鸦椿枝条Fr.6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12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学手段对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分别鉴定为konilignan(1),(7S,8R)-二氢脱氢二松柏醇9-O-D-吡喃葡萄糖苷(2),illiciumlignan B(3),苏式-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4-(4′-羟丙基)-2′-甲氧基苯氧基]-1,3-丙二醇(4),赤式-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4-(4′-羟丙基)
板蓝根是十字花科菘蓝植物的干燥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和抗菌消炎等药理作用,临床上常用于预防和治疗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该文对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和汇总,发现
夏枯草(PV)具有广泛的抗炎、抗氧化及保肝作用,现已被用于治疗各类肝脏性疾病,临床上具有显著的功效.该研究旨在探讨PV对酒精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大鼠的影响及其代谢机制.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是临床常用的抗代谢药,可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但在治疗中出现的肝毒性严重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因此,如何防治MTX的肝毒性成了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
制订符合中药变更特点和规律,科学、合理、可行的中药变更指导原则,是引导中药制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已上市中药药学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是在深入研究、总结中药制
基于靶点占有率数学模型,评估菊花中潜在降尿酸有效成分与黄嘌呤氧化酶的结合动力学过程.采用UPLC-Q-Exactive MS技术,对照品指认方法和体外酶促动力学实验鉴定菊花中潜在降
目的探讨肝细粒棘球蚴病(echinococcus granulosus)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特征以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间就诊于西藏林芝市人民医院的13例肝细粒棘球蚴外科切除患者的病理标本,对其临床资料、B超表现、病理组织学形态特点以及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化学染色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3例肝细粒棘球蚴患者中女性8例,男性5例;发病年龄11~53岁,平均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