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体育活动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幼儿园体育锻炼的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不少幼儿园存在户外运动场地不足,影响了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开展。也有的幼儿园体育活动形式单一,影响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达不到锻炼的效果。而大循环体育活动能合理巧妙地利用户外户内的场地,运用不同体育活动器械及辅助材料,通过规划一定的活动路线对幼儿进行体育锻炼,从而促进幼儿身体整体均衡、协调的发展,使户外体育活动更系统化、科学化、有效化。
【关键词】幼儿园;大循环体育;有效
幼儿园体育活动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手段。新《纲要》明确提出,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和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结合《纲要》精神,幼儿园要克服各种客观因素,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提高体育锻炼的效果。大循环体育就是一种非常适合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活动。“大循环体育活动” 是促进幼儿体格健康发育为目的,合理利用各区域的场地,运用不同体育活动器械及辅助材料,制定一定的线路顺序,综合“走、跑、跳、钻、爬、投掷、平衡”等锻炼项目的体育活动。进行大循环体育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运动带来的成功感,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要有效开展大循环体育活动,应注意以下三方面:
一、科学合理整合运动场地,投放让幼儿充分活动肢体的运动材料
我们根据我园园舍的实际情况,对全园的活动场地进行了科学的规划:设置了平衡区、跨跳区、爬行区等。在设置區域时,主要考虑各区域之间活动性质的合理搭配,活动量的大小和基本动作的难易。教师在设计线路的时候,充分考虑到线路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利用幼儿园每一个可以用上的地方,在安全的情况下,巧妙地设计一些障碍物,降低幼儿活动的安全隐患,保证整个大体育循环线路安全畅通:
根据幼儿园的场地情况设计不同的障碍物:1)在不同高度的二级平台之间,设计两道“爬竹梯”障碍物,让孩子来到这个阶梯上减速慢行,缓冲了孩子奔跑时上阶梯容易摔倒的安全隐患,2)在游泳池过道里,设计让孩子“过电网”的项目,让幼儿一个接个地爬行或匍匐前进,让幼儿进入探险的情景,减少幼儿在游泳池边逗留的拥挤而带来的隐患。3)在长廊的小坡走道上,用橡皮筋做了一片“丛林”,让幼儿“艰难”的跨过着一丛丛的荆棘,减弱场地不平及狭窄带来的碰撞,让幼儿智取丛林探险。4)在铺有安全地垫的运动场上,设计一些大运动量的跳箱、跨栏、高空纵跳等项目,让幼儿在场地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做一些力量性或舒展性的动作。这些设计,解决了运动过程中的场地安全性,使运动得以顺利开展。
二、制定大循环体育的运动规则,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大循环体育的规则是听音乐在规定的线路上做各项运动。在试验中,选用3个同年级的班一起运动,所以,良好的运动常规是保证大循环体育正常运作的前提。因此,大循环体育除了定材料外,更重要的是要制定线路——并让孩子听着指定的音乐按照一定的线路有序的进行,才能保证整个运动过程有序而不混乱。
初期阶段,孩子们在一些比较简单容易的赤脚运动材料上,按照逆时针方向行走,以熟悉循环运动线路的方向,并熟悉部分运动项目的动作要求为目的。为了增加孩子的兴趣,老师每天适当地投放一些新的游戏的项目,让幼儿每天都感受到新的游戏带来的乐趣,保持他们对大循环体育的兴趣。
同时,利用音乐的指挥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循环运动的过程当中,配上适合的音乐,并教幼儿听懂指令音乐,让音乐伴随运动的全过程。特别是开始运动的音乐和结束运动的音乐,幼儿要非常明确才能保持有序。特别是结束的时候,当幼儿听到结束音乐时候,能按线路回到集合的地方,不随便返方向走动,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碰撞。
中期阶段:当孩子基本知道运动线路的常规后,大循环运动到了比较正常的运行阶段,开始逐渐增加一些训练力量的材料,或者有些难度与强度的材料,逐渐增加运动量,每一个区域的管理者,要观察孩子运动中的状态。
后期阶段:大循环体育的常规与效果达到良好状态,我们对孩子的运动量进行抽查价大致的情况比较良好,动量指数均为1.22、1.24、1.27等正常值,适合本年龄阶段孩子的运动量。孩子运动中基本表现为:表情自如、呼吸稍快,面色红润,心情愉悦、体力逐渐有点减弱;运动前后的脉搏基本呈良好显示:活动前脉搏96、94、99次(每分钟)等,运动时脉搏132(每分钟)、140、145(每分钟)等,活动后脉搏114、 119、97(每分钟)等,孩子每天都能保证这样的体格锻炼效果,有效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
三、合理的时间分配,使大循环运动强度循序渐进
大循环运动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始部分10分钟:老师把幼儿带到运动场,在各班的起点上统一听指定的音乐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基本部分30分钟:大循环的音乐开始响起,各班幼儿排队进入大循环的线路,参加大循环体育各个项目的运动。整理环节10分钟:由保育员根据天气的情况调整水的温度,每一个幼儿洗澡后换上干净的衣服,再进行其他环节的活动,幼儿一小时的体育锻炼除了有基本的有氧运动外,还有阳光空气与水的锻炼,使大循环体育更加有效。每天这样有质量的体育活动,使孩子的体格得到很好的锻炼。
大循环体育活动充实了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宽度和饱和度,确保了幼儿每天足够的运动量,促进孩子的体育发展,增加孩子的身体素质,适合园舍比较有限的幼儿园开展体育锻炼,减少了由于园舍的实际情况而给体育活动带来的困难,在幼儿园有效开展大循环体育运动,让幼儿的走、跑、跳、钻、爬、投掷、平衡等动作水平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幼儿身体整体均衡、协调的发展,使户外体育活动更系统化、科学化、有效化,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运动形式。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250,251.
[2]刘馨.学前儿童体育[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11.
【关键词】幼儿园;大循环体育;有效
幼儿园体育活动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手段。新《纲要》明确提出,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和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结合《纲要》精神,幼儿园要克服各种客观因素,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提高体育锻炼的效果。大循环体育就是一种非常适合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活动。“大循环体育活动” 是促进幼儿体格健康发育为目的,合理利用各区域的场地,运用不同体育活动器械及辅助材料,制定一定的线路顺序,综合“走、跑、跳、钻、爬、投掷、平衡”等锻炼项目的体育活动。进行大循环体育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运动带来的成功感,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要有效开展大循环体育活动,应注意以下三方面:
一、科学合理整合运动场地,投放让幼儿充分活动肢体的运动材料
我们根据我园园舍的实际情况,对全园的活动场地进行了科学的规划:设置了平衡区、跨跳区、爬行区等。在设置區域时,主要考虑各区域之间活动性质的合理搭配,活动量的大小和基本动作的难易。教师在设计线路的时候,充分考虑到线路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利用幼儿园每一个可以用上的地方,在安全的情况下,巧妙地设计一些障碍物,降低幼儿活动的安全隐患,保证整个大体育循环线路安全畅通:
根据幼儿园的场地情况设计不同的障碍物:1)在不同高度的二级平台之间,设计两道“爬竹梯”障碍物,让孩子来到这个阶梯上减速慢行,缓冲了孩子奔跑时上阶梯容易摔倒的安全隐患,2)在游泳池过道里,设计让孩子“过电网”的项目,让幼儿一个接个地爬行或匍匐前进,让幼儿进入探险的情景,减少幼儿在游泳池边逗留的拥挤而带来的隐患。3)在长廊的小坡走道上,用橡皮筋做了一片“丛林”,让幼儿“艰难”的跨过着一丛丛的荆棘,减弱场地不平及狭窄带来的碰撞,让幼儿智取丛林探险。4)在铺有安全地垫的运动场上,设计一些大运动量的跳箱、跨栏、高空纵跳等项目,让幼儿在场地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做一些力量性或舒展性的动作。这些设计,解决了运动过程中的场地安全性,使运动得以顺利开展。
二、制定大循环体育的运动规则,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大循环体育的规则是听音乐在规定的线路上做各项运动。在试验中,选用3个同年级的班一起运动,所以,良好的运动常规是保证大循环体育正常运作的前提。因此,大循环体育除了定材料外,更重要的是要制定线路——并让孩子听着指定的音乐按照一定的线路有序的进行,才能保证整个运动过程有序而不混乱。
初期阶段,孩子们在一些比较简单容易的赤脚运动材料上,按照逆时针方向行走,以熟悉循环运动线路的方向,并熟悉部分运动项目的动作要求为目的。为了增加孩子的兴趣,老师每天适当地投放一些新的游戏的项目,让幼儿每天都感受到新的游戏带来的乐趣,保持他们对大循环体育的兴趣。
同时,利用音乐的指挥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循环运动的过程当中,配上适合的音乐,并教幼儿听懂指令音乐,让音乐伴随运动的全过程。特别是开始运动的音乐和结束运动的音乐,幼儿要非常明确才能保持有序。特别是结束的时候,当幼儿听到结束音乐时候,能按线路回到集合的地方,不随便返方向走动,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碰撞。
中期阶段:当孩子基本知道运动线路的常规后,大循环运动到了比较正常的运行阶段,开始逐渐增加一些训练力量的材料,或者有些难度与强度的材料,逐渐增加运动量,每一个区域的管理者,要观察孩子运动中的状态。
后期阶段:大循环体育的常规与效果达到良好状态,我们对孩子的运动量进行抽查价大致的情况比较良好,动量指数均为1.22、1.24、1.27等正常值,适合本年龄阶段孩子的运动量。孩子运动中基本表现为:表情自如、呼吸稍快,面色红润,心情愉悦、体力逐渐有点减弱;运动前后的脉搏基本呈良好显示:活动前脉搏96、94、99次(每分钟)等,运动时脉搏132(每分钟)、140、145(每分钟)等,活动后脉搏114、 119、97(每分钟)等,孩子每天都能保证这样的体格锻炼效果,有效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
三、合理的时间分配,使大循环运动强度循序渐进
大循环运动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始部分10分钟:老师把幼儿带到运动场,在各班的起点上统一听指定的音乐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基本部分30分钟:大循环的音乐开始响起,各班幼儿排队进入大循环的线路,参加大循环体育各个项目的运动。整理环节10分钟:由保育员根据天气的情况调整水的温度,每一个幼儿洗澡后换上干净的衣服,再进行其他环节的活动,幼儿一小时的体育锻炼除了有基本的有氧运动外,还有阳光空气与水的锻炼,使大循环体育更加有效。每天这样有质量的体育活动,使孩子的体格得到很好的锻炼。
大循环体育活动充实了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宽度和饱和度,确保了幼儿每天足够的运动量,促进孩子的体育发展,增加孩子的身体素质,适合园舍比较有限的幼儿园开展体育锻炼,减少了由于园舍的实际情况而给体育活动带来的困难,在幼儿园有效开展大循环体育运动,让幼儿的走、跑、跳、钻、爬、投掷、平衡等动作水平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幼儿身体整体均衡、协调的发展,使户外体育活动更系统化、科学化、有效化,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运动形式。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250,251.
[2]刘馨.学前儿童体育[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