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分策划,七分执行”。管理的关键在于执行。没有执行,制度就形同虚设;没有执行力,管理就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变电站作为供电公司生产运行最基层班组,其安全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整个公司的安全生产大局。提高执行力是提升变电运行基层班组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执行力变电运行安全管理
1.引言
执行力对个人而言,是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对企业而言,就是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近年来随着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越加完善,公司整体安全管理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变电站作为变电运行部的最基层组织,是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变电站安全管理水平是关系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正常用电的大事。就如何以高效执行力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到实处,让每位员工在开展各项工作时能清楚认识到如何做才能保证人身、电网、设备安全,逐步提升变电运行基层班组安全管理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笔者就此发表一些浅见。
2.不同管理模式造成执行力的差异
变电站的安全管理水平、员工的执行力与班组长的管理理念、班组人员结构、班组的文化历史背景等外在与内在因素息息相关,在这些因素影响下,各变电站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模式,从而造成了在安全管理执行力上的差异。经笔者观察,现变电站可分为以下几种管理模式:
2.1、家长式管理。班组管理权力集中于班组长手中,以人为管理为主体的组织管理方式,主要特征为强势领导,弱势团队。这类管理模式下凡事都需要班组长进行具体安排和组织,管理决策随意性大,没有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建设和制度建设,班组成员自主性差,对班组长的依赖性强,从而造成班组成员安全风险意识淡薄,当工作任务繁重或班组规模扩大后,班组长就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
2.2、军事化管理。一切工作行为以管理制度为基准,管理要求严格、内容规范、标准高,通过严格的管理和严厉的考核来实现高效的执行力。这类管理模式完成工作效率高,质量好,但是管理过程相对僵硬死板,用单纯、简单的制度来约束员工容易引起情绪抵触。
2.3、半军事化管理。所谓半军事化管理,是相对军事化管理和普通管理而言的,指非军事单位仿效军事管理的方式实行内部管理。其管理模式规范、要求严、标准高,在军事化管理的基础上一定程度的结合了人性化管理。半军事化管理在“表面形式化”方面体现较多,而在内在实质性方面则显得有些不足,部分员工对半军事化管理的目的意义不明确,只是在消极被动地接受这种管理模式,对统一着装、统一工作程序方式等标准化要求有抵触不理解。
3.提升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几个方面
结合以上几种管理模式,笔者人为,提升班组安全管理执行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建立良好的执行文化,从根本上改变工作作风,作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提高工作效率。在工作任务的完成上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奖罚分明,引导员工主动执行、出色完成既定目标和工作任务。有效的激励能调动变电站员工的积极因素,但要注意激励效应,不能只做老好人,避免由于激励不当而造成员工心理上的淡漠感和不平衡,产生零效应和负效应。激励机制应体现公平、公开、公正宗旨,真正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使员工心服口服。要把变电站的所有工作列入激励范围,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干好干坏不一样;克服那种只扣不奖的考核办法,及时表扬先进,鞭策落后,在站内形成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促进变电站管理水平提升。
3.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众多经验教训的总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保证安全生产的法宝。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信阳电网逐步做大做强,现已发展为以500kV浉河变电站为龙头的220kV供电主网架构,变电运行管理模式也在向大集控、大运行的方向进行转变。因此,加强和完善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尤其是作为生产一线单位的各变电站,要根据本站实际情况和网架结构特点,对现有的一些规章制度进行细化,制定适宜本站工作的《现场运行规程》和《管理细则》,建立适合本站运行特点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并贯彻到日常工作中,使员工在执行具体工作时有章可依,有法可循,真正做到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约束人,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3.3、推行科学化管理,推进变电站安全文化建设。在适合变电站工作需要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举办安全培训和开展安全文化征文等形式,积极营造变电安全生产氛围,构建变电站安全文化。或以部门网站、内部刊物、QQ群等为载体,加强员工间的交流和沟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广大员工把这种文化植于心、健于行,并在这种独特企业文化的熏陶下树立“我要安全”的意识。另外要加强实用技能培训,邀请知名专家、教授、技术能手对变电运行人员进行“两票三制”、“安全工器具”、“保护装置应用”等知识的培训,增强职工安全技能,使员工在工作中不仅能执行,也要会执行。
3.4、班组管理者责任到位、监督到位。电力企业对于变电事故的防范,变电运行的规程和规章制度是比较健全的,措施也是得力的。出现事故与否,关键是制度执行的问题,是责任落实是否到位的问题。首先,安全第一责任人必须责任到位。安全第一责任人必须对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必须对安全生产有高度的认识,做到领导到位、思想到位、工作到位。其次,各级人员推动变电运行工作责任到位,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定到位,建立一整套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确保生产长治久安的重要措施。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的目标和任务,并根据各岗位的职能分工,层层细化分解责任,将责任具体化、条理化、规范化,切实做到谁主管的事,谁负责管好,这样就使每个岗位都有一整套完备的责任制和奖罚细则,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就可以使运行人员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以激发变电运行人员的安全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工作责任心。
要确保变电运行工作的责任到位,还必须有一个健全的监督机制。即对变电各级人员责任制的完成情况、实行动态考核与指标考核相结合进行考核,以严细的要求推动各级人员的全面到位。同时应加大对违章现象的检查和考核,特别是“执行中”的工作要检查考核到位,不断纠正现场违章的现象,加大考核力度,形成对现场违章者的震慑力,使其真正在实际操作工作中不存在“违章”的侥幸心理,从而严格了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真正做到自觉遵章守纪,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4.结束語
主动积极,能干会干是提升班组执行力的目标和目的,在新形式下我们必须养成勤于学习、勤于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通过积极探索,不断努力,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来提升变电运行基层班组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执行力变电运行安全管理
1.引言
执行力对个人而言,是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对企业而言,就是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近年来随着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越加完善,公司整体安全管理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变电站作为变电运行部的最基层组织,是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变电站安全管理水平是关系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正常用电的大事。就如何以高效执行力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到实处,让每位员工在开展各项工作时能清楚认识到如何做才能保证人身、电网、设备安全,逐步提升变电运行基层班组安全管理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笔者就此发表一些浅见。
2.不同管理模式造成执行力的差异
变电站的安全管理水平、员工的执行力与班组长的管理理念、班组人员结构、班组的文化历史背景等外在与内在因素息息相关,在这些因素影响下,各变电站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模式,从而造成了在安全管理执行力上的差异。经笔者观察,现变电站可分为以下几种管理模式:
2.1、家长式管理。班组管理权力集中于班组长手中,以人为管理为主体的组织管理方式,主要特征为强势领导,弱势团队。这类管理模式下凡事都需要班组长进行具体安排和组织,管理决策随意性大,没有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建设和制度建设,班组成员自主性差,对班组长的依赖性强,从而造成班组成员安全风险意识淡薄,当工作任务繁重或班组规模扩大后,班组长就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
2.2、军事化管理。一切工作行为以管理制度为基准,管理要求严格、内容规范、标准高,通过严格的管理和严厉的考核来实现高效的执行力。这类管理模式完成工作效率高,质量好,但是管理过程相对僵硬死板,用单纯、简单的制度来约束员工容易引起情绪抵触。
2.3、半军事化管理。所谓半军事化管理,是相对军事化管理和普通管理而言的,指非军事单位仿效军事管理的方式实行内部管理。其管理模式规范、要求严、标准高,在军事化管理的基础上一定程度的结合了人性化管理。半军事化管理在“表面形式化”方面体现较多,而在内在实质性方面则显得有些不足,部分员工对半军事化管理的目的意义不明确,只是在消极被动地接受这种管理模式,对统一着装、统一工作程序方式等标准化要求有抵触不理解。
3.提升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几个方面
结合以上几种管理模式,笔者人为,提升班组安全管理执行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建立良好的执行文化,从根本上改变工作作风,作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提高工作效率。在工作任务的完成上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奖罚分明,引导员工主动执行、出色完成既定目标和工作任务。有效的激励能调动变电站员工的积极因素,但要注意激励效应,不能只做老好人,避免由于激励不当而造成员工心理上的淡漠感和不平衡,产生零效应和负效应。激励机制应体现公平、公开、公正宗旨,真正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使员工心服口服。要把变电站的所有工作列入激励范围,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干好干坏不一样;克服那种只扣不奖的考核办法,及时表扬先进,鞭策落后,在站内形成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促进变电站管理水平提升。
3.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众多经验教训的总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保证安全生产的法宝。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信阳电网逐步做大做强,现已发展为以500kV浉河变电站为龙头的220kV供电主网架构,变电运行管理模式也在向大集控、大运行的方向进行转变。因此,加强和完善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尤其是作为生产一线单位的各变电站,要根据本站实际情况和网架结构特点,对现有的一些规章制度进行细化,制定适宜本站工作的《现场运行规程》和《管理细则》,建立适合本站运行特点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并贯彻到日常工作中,使员工在执行具体工作时有章可依,有法可循,真正做到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约束人,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3.3、推行科学化管理,推进变电站安全文化建设。在适合变电站工作需要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举办安全培训和开展安全文化征文等形式,积极营造变电安全生产氛围,构建变电站安全文化。或以部门网站、内部刊物、QQ群等为载体,加强员工间的交流和沟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广大员工把这种文化植于心、健于行,并在这种独特企业文化的熏陶下树立“我要安全”的意识。另外要加强实用技能培训,邀请知名专家、教授、技术能手对变电运行人员进行“两票三制”、“安全工器具”、“保护装置应用”等知识的培训,增强职工安全技能,使员工在工作中不仅能执行,也要会执行。
3.4、班组管理者责任到位、监督到位。电力企业对于变电事故的防范,变电运行的规程和规章制度是比较健全的,措施也是得力的。出现事故与否,关键是制度执行的问题,是责任落实是否到位的问题。首先,安全第一责任人必须责任到位。安全第一责任人必须对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必须对安全生产有高度的认识,做到领导到位、思想到位、工作到位。其次,各级人员推动变电运行工作责任到位,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定到位,建立一整套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确保生产长治久安的重要措施。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的目标和任务,并根据各岗位的职能分工,层层细化分解责任,将责任具体化、条理化、规范化,切实做到谁主管的事,谁负责管好,这样就使每个岗位都有一整套完备的责任制和奖罚细则,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就可以使运行人员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以激发变电运行人员的安全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工作责任心。
要确保变电运行工作的责任到位,还必须有一个健全的监督机制。即对变电各级人员责任制的完成情况、实行动态考核与指标考核相结合进行考核,以严细的要求推动各级人员的全面到位。同时应加大对违章现象的检查和考核,特别是“执行中”的工作要检查考核到位,不断纠正现场违章的现象,加大考核力度,形成对现场违章者的震慑力,使其真正在实际操作工作中不存在“违章”的侥幸心理,从而严格了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真正做到自觉遵章守纪,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4.结束語
主动积极,能干会干是提升班组执行力的目标和目的,在新形式下我们必须养成勤于学习、勤于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通过积极探索,不断努力,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来提升变电运行基层班组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