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jytsf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学校工作的主旋律。为了实现创办国际一流学校的办学目标,芳草地小学对教师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个人潜能等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找出了优势与不足,进而将推进课程改革的着力点聚焦在教师教学监控能力上,对其进行了专题研究。这是因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而课堂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是教师执教的专业基本功。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为了保证该项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组建了课题组,依据林崇德教授《教育与发展》中的相关论述制定了总体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案,设计了教师教学监控评价量表(评价表附后),用于教师自控、组内互控或学校监控。使用此表时,既可以单项、分阶段操作,也可以全面衡量。
  在研究中,我们将理念引导与方法、技能、技术的研究相结合;不仅重视理论学习、示范引路,而且重视教师之间的合作、探究、实践、体验,重视课题研究与教师教学工作的紧密结合。学校主要采用了多种方式培训、技术指导、全程反思、小专题研究、交流评价等方法推进这一课题的研究。
  
  (一)多种方式培训
  
  培训是学校促进研究常采用的方法,我们在培训人员和方式上进行了拓展。承担引领任务的人包括:课题组教授及指导教师、教科院研究员、市教研室专家、学校导师团成员、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等。专家及特级教师多次为我们进行培训;学校领导和导师团对某一个学科或个人给予细致指导;骨干教师重在抛问题、选对策,展现实实在在的思维过程。为使培训真正为教师成长服务,我们精心选择了培训内容,分别进行了题为“教学监控能力解析”、“研究分‘段’,监控到‘点’”、“案例研究在新课程中的重要作用”、“名师成长的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等内容的培训,力求通过培训使教师明白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的本质是什么、怎样实施教学监控等。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课例剖析” 、“专题研讨”、“以课代训”、“以研究报告代训”等方式的培训。
  
  (二)技术指导
  
  1.教学反馈技术
  教师自我教学监控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学反馈技术的运用。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校组织教师充分利用专家、领导、同伴、家长、学生反馈以及自我反馈等方式,在明确授课者的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听评课。学校定期组织“我的课堂监控”专题展示课,敦促教师自我训练。渐渐地,教师们探索出了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对课堂结构的有效监控。比如: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结构为“定向导学—尝试自学—交流互学—质疑助学—练习发展—自我评价”;以问题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结构为“析题猜想—自主探索—质疑问难—应用建构”;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结构为“自主确定目标—自主思悟—自主交流—自主联系”;以情境体验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结构为“导入激情—自读悟情—朗读生情—汇报溢情—迁移抒情”。
  2.现场指导技术
  在教学中,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调节及矫正不及时或不恰当的情况时有发生,而教师又往往意识不到。为此,我们组织了由名优教师组成的现场反馈小组,在听课过程中,抓住信息反馈的最佳时机,进行现场指导,促使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境,选用最佳的教学策略,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调节和矫正。例如:我们聘请专家对教学干部的评课进行现场反馈和指导。首先由7位教师分别上20分钟的片断课,教学主任和副主任分别对这7节课进行点评,然后导师团成员和课题组指导教师根据现场授课情况和各位主任的评课现场点评,给予指导。
  3.角色转变技术
  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既是教学实践者,又是自我评判者。这就要求教师实现不同角色的转换。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一般要经过“接受—模仿—实录—自我评价—调整改进”的过程。教师针对自己的研究课题,设计教学,并将课堂教学实况进行录像,然后逐段或逐项进行自评。如某位教师将自己一堂课中所有的语言都摘录下来进行分类分析─提问是否有启发性,有思维空间;评价语言是否准确,是否有激励性;过渡语是否准确无误等。然后根据分析出的问题继续进行自我监控,直到改变了某种不良行为为止。
  
  (三)全程反思
  
  我们把教学反思作为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主要手段。学校建立了课前、课中、课后反思研究体系,要求教师进行专题反思,即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值得研究的专题,进行系列反思,进而学会针对一个问题进行行动研究。我校教师人手一册《反思日记手册》,一学期下来,每个教师所写的反思日记多达三四十篇。
  针对贯彻新课标、使用课改教材中出现的问题,学校开展了系列主题反思活动。 如在对教材理解的反思活动中,我们要求教师在进行教材分析时,站在学科高度,把握全套内容,理解本册任务,分析某课内容。教师们将个人对教材的理解形成书面材料,反复修改,有的教师甚至修改了10次,才进行集体讨论和集体反思。这样的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能力。由于成效显著,本校教师多次承担区级教材分析任务。
  针对本校平行班多、同科任课教师多的情况,为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各组安排了“同研一课书”的活动,经过“初期认识分歧——研究中形成共识——操作中彰显个性”的过程,教师大大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
  此外,学校每学期末还进行反思案例和反思记录的评比工作,定期组织“反思沙龙”和“网上论坛”交流活动,促使教师在研讨中提高反思水平。
  
  (四)小专题研究
  
  教师个体存在许多差异,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研究必须真正落实到教师身上,因此,教师个人的自主研究必不可少。学校安排教师以教研组或以个人为单位申报小的研究专题,如“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研究”等。
  
  (五)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的形式主要有组际交流、校际交流、跨区市交流等。比如:我校实行教学开放的制度,规定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长期开放,所有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每学期向家长开放一次。学校还借助“芳草杯”课堂教学大赛和教科研年会等形式,将教师课堂教学监控能力状况和教师研究过程、研究结果予以展示。
其他文献
从小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培养小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科学和人文素养的发展,其基本途径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凸显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培养的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