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两岁半的拉拉最近特别小气,对自己东西的占有欲强烈,无论是谁,只要碰了一下她的东西或借用一下,拉拉都会立马强调:“这是我的东西,你不能动!”即使是自家人也不例外,更别说一起玩的小朋友们了。爸爸妈妈对此很是头痛,家里人从小就很重视拉拉的礼貌教育,为什么小时候大方得体的拉拉,如今反而越大越小气霸道了呢?
分析:
作为大人,我们常常习惯于从礼貌的角度来引导孩子分享。但是,从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来看,他们还必须经历一个重要的物权意识建立时期。对于孩子来说,确认所有权对于孩子的人格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当孩子出现“小气”行为的时候,父母千万别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别急功近利地实现分享结果,这反而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直接导致其拒绝分享。
支招:
帮孩子界定物品的所有权
每给孩子购置一件物品时,父母都要向孩子说明:“这是买给你的,你要自己保管好。”同时,父母可以给孩子介绍一下物品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并提醒孩子给新物品找个合适的位置摆放好。父母还应该引导孩子定期清点和整理自己的物品,并指导孩子把它们分类摆放,合理使用。只有孩子亲身参与整理属于自己的物品,其物权意识才会慢慢建立起来。更重要的是,既然这些东西已经提供给孩子使用了,父母就应该明确肯定孩子的所有权,完全让他自主安排和使用这些物品。只有孩子感受到自己是物品的真正主人,才会形成自主意识和自信心,锻炼其管理能力和独立能力,同时,孩子才会真正学会自觉地分享,而不是在家长的要求甚至强迫下才分享。
引导孩子与小朋友交换玩具玩
在引导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交换玩具玩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分清哪些是自己的玩具,哪些是小朋友的玩具。在孩子玩完之后,再提醒他们分别拿回属于自己的玩具。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孩子的物权得到了尊重,而且也让孩子学会了分享。虽然有时候,孩子对于自己特别钟爱的玩具不太愿意分享和交换,但只要有一次成功交换的经历,就能够让孩子意识到分享并不会给自己带来损失,相反还会得到玩其他玩具的机会,这种正向体验会不断地刺激孩子继续主动分享和交换。
引导孩子确立请求他人同意的意识
要引导孩子分享或者交换玩具,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孩子请求对方的同意,孩子一旦学会了请求对方同意,就表明孩子认可了对方对物品拥有的所有权。这有助于孩子更全面地看待物权,既尊重他人的物权,也发展自我的物权。比如,孩子想要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时,妈妈可以这样说:“你要问问小朋友:‘我可以玩一下你的玩具吗?’如果小朋友同意了,你要说谢谢,如果小朋友不同意,那我们就需要耐心等待,每个人都有权同意或拒绝,你也一样。”
学会在生活中全方位地分享各种细节
孩子小气还是大方,不仅仅是在人际交往当中表现出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要有意识地与孩子一起分享各种东西,包括食物、用品、想法、要求和情绪。比如每次给孩子吃东西的时候,妈妈可以说:“妈妈也想吃,怎么办?”如果孩子给妈妈吃了,妈妈不妨毫不犹豫地吃,然后夸张地说:“宝宝给我吃的东西真好吃。”让孩子体验分享的快乐。另外,想法、情绪的分享也非常重要的,父母要善于抓住机会,在生活中给孩子进行各种锻炼。
总之,引导孩子分享,一定要让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进行,这样,分享的结果才会令人快乐。这种快乐的状态有利于激发孩子主动与人分享,比如,分享后获得双倍玩耍体验时、帮助别人后获得回报时、关心别人后获得感谢时、分享后受到赞美时等等,这些快乐的体验,使得孩子在分享的过程当中得到快乐而不是痛苦,长此以往,分享才会变成孩子积极、内在而自发的行为。
两岁半的拉拉最近特别小气,对自己东西的占有欲强烈,无论是谁,只要碰了一下她的东西或借用一下,拉拉都会立马强调:“这是我的东西,你不能动!”即使是自家人也不例外,更别说一起玩的小朋友们了。爸爸妈妈对此很是头痛,家里人从小就很重视拉拉的礼貌教育,为什么小时候大方得体的拉拉,如今反而越大越小气霸道了呢?
分析:
作为大人,我们常常习惯于从礼貌的角度来引导孩子分享。但是,从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来看,他们还必须经历一个重要的物权意识建立时期。对于孩子来说,确认所有权对于孩子的人格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当孩子出现“小气”行为的时候,父母千万别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别急功近利地实现分享结果,这反而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直接导致其拒绝分享。
支招:
帮孩子界定物品的所有权
每给孩子购置一件物品时,父母都要向孩子说明:“这是买给你的,你要自己保管好。”同时,父母可以给孩子介绍一下物品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并提醒孩子给新物品找个合适的位置摆放好。父母还应该引导孩子定期清点和整理自己的物品,并指导孩子把它们分类摆放,合理使用。只有孩子亲身参与整理属于自己的物品,其物权意识才会慢慢建立起来。更重要的是,既然这些东西已经提供给孩子使用了,父母就应该明确肯定孩子的所有权,完全让他自主安排和使用这些物品。只有孩子感受到自己是物品的真正主人,才会形成自主意识和自信心,锻炼其管理能力和独立能力,同时,孩子才会真正学会自觉地分享,而不是在家长的要求甚至强迫下才分享。
引导孩子与小朋友交换玩具玩
在引导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交换玩具玩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分清哪些是自己的玩具,哪些是小朋友的玩具。在孩子玩完之后,再提醒他们分别拿回属于自己的玩具。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孩子的物权得到了尊重,而且也让孩子学会了分享。虽然有时候,孩子对于自己特别钟爱的玩具不太愿意分享和交换,但只要有一次成功交换的经历,就能够让孩子意识到分享并不会给自己带来损失,相反还会得到玩其他玩具的机会,这种正向体验会不断地刺激孩子继续主动分享和交换。
引导孩子确立请求他人同意的意识
要引导孩子分享或者交换玩具,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孩子请求对方的同意,孩子一旦学会了请求对方同意,就表明孩子认可了对方对物品拥有的所有权。这有助于孩子更全面地看待物权,既尊重他人的物权,也发展自我的物权。比如,孩子想要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时,妈妈可以这样说:“你要问问小朋友:‘我可以玩一下你的玩具吗?’如果小朋友同意了,你要说谢谢,如果小朋友不同意,那我们就需要耐心等待,每个人都有权同意或拒绝,你也一样。”
学会在生活中全方位地分享各种细节
孩子小气还是大方,不仅仅是在人际交往当中表现出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要有意识地与孩子一起分享各种东西,包括食物、用品、想法、要求和情绪。比如每次给孩子吃东西的时候,妈妈可以说:“妈妈也想吃,怎么办?”如果孩子给妈妈吃了,妈妈不妨毫不犹豫地吃,然后夸张地说:“宝宝给我吃的东西真好吃。”让孩子体验分享的快乐。另外,想法、情绪的分享也非常重要的,父母要善于抓住机会,在生活中给孩子进行各种锻炼。
总之,引导孩子分享,一定要让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进行,这样,分享的结果才会令人快乐。这种快乐的状态有利于激发孩子主动与人分享,比如,分享后获得双倍玩耍体验时、帮助别人后获得回报时、关心别人后获得感谢时、分享后受到赞美时等等,这些快乐的体验,使得孩子在分享的过程当中得到快乐而不是痛苦,长此以往,分享才会变成孩子积极、内在而自发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