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沈从文《边城》中的美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ly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求真,宗教求善,艺术求美,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是人的本性需求。文学艺术宣扬美、表现美乃是社会所需,大众所需,历史上的许多文学作品都因为对各种美的精彩描写而成为不朽。《边城》所写的故事很简单,然而却极美,山美,水美,人美,物美,所有的美交融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的画卷,令人畅想,令人回味,甚至于它那悲剧性的结尾也是一种美,使人沉浸于其中,久久不能释怀。
  一、淳朴、清新的自然美
  《边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副画面:“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一只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小说中那清澈见底的河流,那凭水依山的小城,那河街上的吊脚楼,那攀引缆索的渡船,那关系茶峒“风水”的白塔,那深翠逼人的竹林……这些富有地方色彩的景物,都自然而又清丽,优美如画让人如入梦境,无不给人美的享受。
  沈从文以纯净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清新幽雅的山水画。湘西淳厚朴实的人情世态,健美古朴的风俗习惯,新奇幽雅的山光水色,情调爽朗明快,色彩绚丽清新,是一幅优美别致的风土人情画卷。
  二、亦虚、亦实的梦幻美
  在《边城》中沈从文都在极力营造一个真实的桃源梦境。从表面上看,《边城》中展现的是梦幻般的世外桃源图,翠翠代表着完美的“人生形式”,但是,正如汪曾祺所言:“《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在风雨如磐的30年代,神州大地无处不在大动荡的巨变之中,虽然沈从文力图回避时代主潮,但时代的焦灼感不可能不萦绕着他;即便是湘西环境闭塞,尚能自处,但依然抵挡不住社会的巨变。沈从文在倾心营造理想的人生形式时,也清醒地意识到了现代世界的喧扰和威胁。这里的人们生活安宁、平静,各自安分守己,与自然契合,默默生长,生命中充满着自然、健康和优美。直到最后一节,沈从文才通过杨马兵之口将翠翠情爱纠葛点明,而最后一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里’”则将整部作品的美妙情境来了一次颠覆,二老漂泊异乡的事实使边城的神奇幻象变得“似是而非”,边城过去的完美和现在的残缺以及翠翠、二老的命运与翠翠父母的命运、杨马兵代替祖父、白塔的重修等多重境象同时显露,交叉叠合,从而构成作品人物命运扑朔迷离的神秘色彩和循环宿命的悲剧意味。在多重境象的叠合中,静谧的美妙的边城境界被打破,作品欢快的感情色调突变为哀伤、凄婉的情感基调。在二老出走的境况之下,边城中的一切都在“物是人非”的两相对照中呈现出无法祛除的感伤和优郁色彩,这一“愁”弦不知不觉、合情合理地在突然之间拨动,使翠翠对二老的爱愈坚贞,二老的出走和由此造成翠翠的命运悲剧意味就愈耐人寻味和愈强烈地触动着读者的心灵。所以,二老的出走和翠翠的固守使《边城》产生了无穷无尽的“言外之意”和“韵外之致”,不仅使人们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古典诗文的惜别、闺怨、思乡等诗作中表达的怀乡优思情怀,更使人领悟到沈从文作为现代人的生命体验的诗性寄意和对民族生存优患的象征性寓意,这种诗性寄意和象征性寓意,在《边城》中主要是通过沈从文所营造的桃源梦境,及其梦幻的抒情话语来承载和舒泄的。
  三、春风化雨般的诗意美
  沈从文在《边城》描绘了一幅他童年记忆中、理想世界中的美丽湘西地域风俗画。这幅风俗画是优美的、精致的、奇丽的,它蕴涵了湘西边地的自然风光、社会风俗、人际关系、人情人性等等,积淀着深厚博大而又神秘瑰丽的楚文化。
  沈从文创作《边城》的意图不是再现人生,而是表现生命.他要从苦难的人生里提炼出生命的高贵与美丽,证明人性的善良,来营造他的'希腊小庙',向沦落的人类提供一个理想的圣所。”
  《边城》是沈从文理想人生的缩影,是他远离"边城"而作于都市的理想梦。作者不仅创造了诗一样的意境,而且赋予作品中的人物与景物以深厚的象征意味。在暴风雨之夜猝然倒掉又重修的白塔,象征着一个原始而古老的湘西的终结和对重造湘西未来的渴望。
  沈从文执意把《边城》写成“纯粹的诗”,主要出于“怀旧”的主观诗情,并把它凝结成“诗”。正如他所说的:“这一来,我的过去痛苦的挣扎,受压抑无可安排的乡下人对于爱情的憧憬,在这个不幸故事上,才得到了排泄与弥补”。 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故事成为作者这股内衷隐秘诗情的载体,抒情才是小说的“本事”与目的。所以,作者叙事的笔端,倾泻着、流动着作者对“爱”与“美”的诗性的讴歌与咏叹,使故事本身成为对“爱”的剪不断、理还乱的追觅与幻想。沈从文采用的是一种优美的笔调,叙事的情绪化、诗意化,如春风拂面,自有一股清新俊逸之风。这种诗意美主要体现在小说的语言之中。
  总之,沈从文的艺术的情感既不像鲁迅那般把火一样的热情包裹在冰一样的冷静里,又不同于巴金的那种逮不住的倾泻式的热情洋溢。他让那淡淡忧郁夹着辽远的哀乐情绪与朦胧的理想憧憬,在平静的叙述描写里缓缓流动,它平淡而辽远,不烈却灼人,却独具艺术风采。沈从文对艺术审美的瞩望与探索确实值得我们认真回顾与总结。
其他文献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已经紧迫地摆在了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如何在知识经济来临之际,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教育战线的当务之急。实践表明,创新并不是某些特殊人的专利,只要是一个智力正常的人,都具有潜在的创新能力,但这种能力能否发挥出来,主要还在于后天的培养与引导。这里,就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一些认识。  一、让创新素材在创新情境中激
期刊
素质教育的根本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主体式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所谓主体式教学就是把和谐的师生关系带进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空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职责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去。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呢?现联系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期刊
被誉为“开放教育思想具体体现”的区域活动,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创设了一个安全、惬意和感性的操作环境,使幼儿的个性得以彰显和发展。它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是幼儿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独特方式。表现为“我要游戏”,而不是“要我玩”。鉴于此,如何充分利用区域活动来完成这一目标,特别是农村幼儿园,如何让区域活动充满乡土气息?  现在
期刊
教师专业的发展、素质的提升需要有较好的空间和平台。本学期以来,我校以“一师一课”活动的开展为抓手,引导教师们在活动中切实学到知识,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切实得到了提高。  一、在“磨课”中成长  “磨课”功主要指磨备课功、上课功、说课议课功,同时也是磨一个教研组团结协作的功夫。我校在开展“一师一课”活动中重视年级教研组和学科中心组的团结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的培养,形成了一人磨课全组参与、一人提高全组受益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成熟,思想政治课有关合作学习的各种理念和做法也趋于理性化。教师们对合作学习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实践也越来越丰富。但是,有些合作学习只是关注了活动形式本身,并没有实现合作学习的目标,存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分工不明确,部分优生“展示秀”,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差,教师职责模糊、角色不明确等问题,课堂学习表面看很热闹,但没有深度,注意了形似,却忽视了实际效果。对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联系自
期刊
一、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调查情况  1.课程设置可能欠合理  农村小学英语开课范围小,课时安排不合理,开课年级不统一,有的学校只在三年级开课,有的学校在四、五年级开课,还有的学校只在六年级开课。有些学校英语课虽然安排了课时,但却不能够完全按课程表上课,英语课经常被语文、数学等科目所占用 ;有些学校刚开学时上一段时间英语课,随后又停了,基本上是走形式居多,随意性较强,质量普遍不高。  另外,由于有些学校
期刊
一直以来我们的作文训练都是以“学生写,教师阅”为模式,形成了一种封闭式教学,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教师费力不少,而收效甚微。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应遵循现代教学规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把学生当作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的意识,让学生自改互改互评作文,其目的是为了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过程中来
期刊
新课程《品德与社会》現在一些突出的特点:一是以育人为本,重在儿童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性发展的好学生;二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努力克服成人化倾向;三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即师生关系平等鲜活,教育内容贴近生活,教学途径多样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及终极目的。传统的教学教师只注重教,而忽视学生的学仅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这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格格不入的。随着人们对思维方法的研究,培养创新思维已经成为我们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主要方法。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具体要求,在可课堂教学中加强操作实践活动,通
期刊
素质教育是有别于应试教育的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标。素质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奠基工程”,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侧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在基础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本质就是素质教育。在针对素质教育贯彻落实的道路上依然略显艰辛,而要完成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并使各学科能互相渗透、形成综合效益,这对每一位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