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形势下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应对策略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ongyi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困扰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学生专业技能低下,实践能力差
  主要表现在:
  1、专业设置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问卷调查显示65%以上的学生认为在校期间所学专业应对就业有一定帮助,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不能对准市场和专门人才的需求。学生在校期间,什么都学但又什么都学不精,导致学生在就业时很难确定就业领域。32%的学生认为根本没学到实用东西,86%的学生认为在课程设置上一门门的机械学习,重点不突出,学得不精,认为有必要对现有课程设置进行调整。
  2、缺乏对市场的必要信息
  68%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并不了解市场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以及发展前景,从而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
  3、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不强
  90%的学生认为专科生的优势应当体现在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强上。然而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实验室建设还不够完善,有的专业还未完全与企业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实训基地,导致了学生在动手实践能力上的不强,使得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优势得不到充分体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没有得到确切落实。
  (二)学生就业心态障碍
  1、普遍认为自身学历低,缺乏自信
  很多用人单位将学历作为应聘者的第一道门槛,对专科生认可程度不高,84%的学生在求职时均遭到用人单位拒接简历的尴尬。造成学生心理脆弱,缺乏自信,总感觉自己学历不够、能力不强。在面试时一遇到没有准备的问题就心慌、语无伦次,不但没有把自己优秀的一面展现给用人单位,而且这种失败经历还会影响到以后的面试,造成就业信心不足。
  2、对就业期望值过高
  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工资期望值在1000元以上的占86%。90%以上的学生首选工作地区是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大中城市,愿意回县城或更基层地域的学生凤毛麟角。选择的工作岗位类型也比较集中,90%以上的学生偏好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中的岗位,对规模较小的私企尤其是服务行业的单位看不上眼,好高骛远心理严重,错失了一些好的就业机遇。调查显示47%的学生并不认可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在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时宁愿放弃其他就业机会。
  3、依赖心理重
  调查显示38%的学生把择业希望寄托在父母、亲戚身上,寄希望于拉人情关系完成自己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24%的学生把希望寄托在学校身上,缺乏把握时机创造机会的主动性。
  (三)岗位供求比例差距大,学生就业准备不足
  1、大多数学生对应聘企业缺乏了解,就业准备不足
   调查显示,虽然学院开有就业指导课程,但并不全面和完善,未达到预期效果。56%的学生通过应聘单位网页的浏览对其作一般了解,但未进行相应的就业准备。26%的学生对用人单位不甚了解,没有做好就业准备,更没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2、就业岗位供求比例差距大,不能完全满足学生需求
   调查表明高职院校虽然一般都有人才招聘双选周,但实际到校的用人单位有限,招聘数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到校的单位以中小股份制企业、私有企业占多数,机关、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国有企业以及三资企业等相对较少。招聘岗位以基层岗位、服务业岗位居多,机关或办公室岗位相对较少。
  二、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合理设置专业,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实力
   社会的变化、技术的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对高校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依据市场需求及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做到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要。根据市场目前和未来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做出科学预测,划分长线专业和一般专业,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能。高职院校应根据其人才培养特点增加实践实训环节,在教学模式上要走出校园,在企业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大力发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内容上与企业合作,突破单纯的艺术教学,充实市场内容。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职业资格认证。此外,不仅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人才素质的培养。将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学生职业发展及其职业技能培训结合起来,以就业为导向,推动专业设置、学科结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竞争力、动手能力、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创新能力及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教育
   一是通过加强就业指导,教育学生树立到中小城市就业、到基层就业、到生产第一线就业的就业观。使学生认识到去生产第一线就业能更好地发挥个人专长,更有利于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使学生认识到先就业后择业,先就业再发展,也有利于今后更好地就业和发展。指导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正视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主动投入到就业的大浪潮中。不回避就业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但同时更加强调就业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鼓励学生为步入就业市场作好充分准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竞争。
   二是高职院校加强用人单位的情报收集、就业资料统计、行业需求分析、劳动力市场前景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建立成熟的信息发布系统,使学生能充分地获得就业信息;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準备自荐材料等面试应聘技巧和克服求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障碍,实现顺利就业。具体来讲,高职院校在与用人单位联系方面应做到积极、主动、全面。发动全院教工,利用一切可能机会有意识地收集用人单位就业信息,并推荐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每年采取电话联系用人单位、派专人到用人单位了解情况以及请用人单位来校等多种途径与用人单位紧密联系。对已有合作的单位在招聘岗位、招聘人数上深入继续合作的同时,不断寻求更多的合作单位,实现学院对用人单位在深度和广度上的紧密联系。此外,对于学生如何掌握面试应聘技巧等问题可以通过专业老师举办相关讲座的方式进行答疑解惑。
  (三)增强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高职学生从入学开始,学院就应鼓励其积极做好职业生涯设计,树立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从业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文素质、社会素质的培养。学院将素质拓展项目与社会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具有相应专业知识、懂技术、会管理、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符合劳动市场需要的专门人才。
  (才颖,1957年生,辽宁锦州人,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其他文献
高等学校预算管理是指高等学校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确定资金的来源和使用。与营利性组织不同,高校是以支出为主要目的的非营利性组织,作为财务管理核心的预算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方面之一。高校各项规划的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财务管理的成败。高校的各类资金的使用效益也受其财务的直接影响。  一、目前高等学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缺乏规划性  计划经济体制下,各项事业均
顾客分析方法、营销解决方案、硝售方案、客户支持解决方案、无缝界面……,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前端作业世界,E.pphany的CEO Roger siboni这样说.
安全问题与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特别是对风险系数较高行业的生产一线员工关系更为密切.因此,提高一线员工的安全意识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笔者首先分析了生产一线中安全事
城市供暖是人们冬季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人们对于供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目前的供暖方式上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这样就需要我们
由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长期滞后,家庭困难学生人数比例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偏高。据统计,全国5800万贫困人口中,约有80%以上集中在西部,西部高校贫困生的比例高达20—30%,一些偏远地区的一般高校的贫困生比例甚至达到50—60%。比如陕西省的全日制贫困大学生比例为23%以上;在甘肃贫困大学生有72384名,占在校生总数的29.6%。因此解决西部地区家庭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不仅是推进西部发展,也是事关
市政给水工程是一项具有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工程,它融合了城市交通、水以及热力等多种工程,并通过这些工程之间的协调应用和互相依存,促进了城市的基础设施系统.本文就市政给水
金蝶赴北京招聘高级人才反响热烈 1月21日,北京,以招聘高级人才为目的的“金蝶软件群英会”在亚洲大酒店隆重召开,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总裁徐少春携高级管理团队一行六人亲自到
期刊
一、制定的背景rn最高人民检察院最近印发了(以下简称),对加强检察机关的诉讼监督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这个文件是检察机关贯彻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
在自贡,甚至在川南,说自贡市公安局自流井分局反扒中队民警宋亚颖是反扒“祖师爷”一点都不为过.从1987年自贡市举办第一届灯会开始,老宋便走上了反扒之路,前前后后一干就是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