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有一家公关公司,说它拥有200名极具影响力的一线资深财经记者,你肯定笑话它无知。因为,钱搞定一个记者容易,而想搞定200个有独立思想的财经记者,却不是一件易事。
但是,新浪微博说它有一个加v的ID——蓝鲸财经记者联盟,这个ID,自定义为200名极具影响力的~线资深财经记者组成的联盟。负责重要线索收集并迅速发布、重大突发第一时间联动报道,有超过3000名记者的关注。
蓝色光标,虽然是家上了创业板的上市公司;奥美,虽然是个百年老店的4A巨无霸。但真论起瞬间影响力来说,这个蓝鲸财经记者联盟的杀伤力,也就只有真正的炒股基金可以媲美。
无论你信不信,新浪微博,都已经证明了它的影响力。
名人争夺战
2009年8月,新浪在四大门户中率先推出了新浪微博。相比Twitter的国内早期追随者,新浪微博要幸运得多,甚至有人比喻新浪微博是踏着前人的试验田而轻舞双袖迎接新生的。而在几个月后,这个领域的诱惑,吸引了几乎所有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争相进入这个新天地。
几乎在每个公司的微博部门,员工都有拉来多少个名人的任务指标。
搜狐推广微博的早期,网站每个频道、栏目和个人都有被分摊的任务,任务规定了目标博主人数,以及每天要发多少条微博。后来风声过了,大家也就松懈下来,搜狐也没有再施加任务压力。现在的情况是,员工几乎每天都会收到内部邮件,上面列上已更新的一些名搏,要求员工去转发、围观和评论,以增加人气。
在腾讯,只要能拉来新浪微博粉丝量排名前100名的任何一个,至少奖励一万元。王菲和韩寒这个级别的,“只要能拉过来,价钱随便开”。
今年两会期间,通过和新疆天山网的合作,腾讯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拉到腾讯开通了微博,成为名噪一时的微博事件。
而据爆料,新浪微博的一个对手网站内部已经下了死命令,今年务必抗住新浪微博影响力继续攀升的势头。“老板们说,我给你钱给你人,力不到是你的事”。
不过,这些比起新浪来,都还只能算是“小儿科”。没有一个公司像新浪这样卖力地在推广微博。
从2009年7月开始,以彭少彬领导的桌面事业部、王高飞领导的无线部门和总编辑陈彤领导的运营部全部被调动起来,其具体分工是:桌面部负责协调研发,无线部负责手机端,运营部负责产品运营。
整个新浪可谓精锐尽出,这种大动作已经很多年没有在新浪看到了。而在产品的初期定型阶段,陈彤、彭少彬、王高飞则亲临指挥。如今进入联想大厦的十八层,听到的都是谈论微博的声音。据说,在陈彤面试员工的时候,眼睛盯着的还是电脑上的微博。
新浪内部现在人人都在说,“从前台到总裁都在推广微博。”甚至连送外卖的和在楼下“趴活”的出租车司机也没有被新浪落下。一位常在百度和新浪楼下“趴活”的夜班出租车司机,在新浪微博上线不久就开通了自己的账号,叫车的新浪员工们常常在微博上@他。
作为财大气粗、根基深厚的门户之一,新浪在微博产品方面,本来就有着先天的开发优势。和曾经的博客一样,目前新浪在做的工作就是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地“扫荡”名人,争取签订排他性微博合作协议。搜狐想去拉在新浪微博上异常活跃的潘石屹,但对方以跟新浪签订了独家协议为由,只能拒绝了搜狐的邀请。
对此,新浪还制定了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对新浪的每一个合作伙伴,都力争要求开通微博。对VIP名人,做到一对一地跟踪联系。即使是普通的认证用户,也会有专门的微博专员负责对接。
在新浪,拉微博客的业绩跟每个员工业绩挂钩。只有完成了定额,才有拿到全额工资的机会。而除了内部奖励外,对于答应在新浪开通独家微博的客户,新浪还会承诺一定的推广和新闻保护。
不仅如此,新浪还在搜索引擎推广上购买李开复、黄健翔、闾丘露薇等各行业名人人名作为关键词,以推广其微博业务。
借助其惯用的名人效应,新浪微博迅速拥有了大量用户,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经有14%的中国互联网用户使用新浪微博,按用户数衡量,新浪微博的市场份额为50%-55%,但是按使用率衡量,其市场份额为87%,用户在新浪微博上消耗的时间是其他微博的三倍。
与网易和百度相比,虽然邮箱和BBS市场份额也很集中,但却很难靠其赚钱。更值得炫耀的是,微博解决了新浪长久以来“有业务没用户”的问题,用户登录比例大幅提升,在线时间大幅延长,近千万用户在微博建立起很难被复制的用户关系。新浪开始做微博时,股票价格为30美元,现在则达到约120美元,两年内提升了400%。
易观国际分析师李添峰认为,微博作为Web2.0的最新应用,代表着互联网的未来,随着微博发展趋势的明朗化,各大门户都看到了微博是改变门户竞争格局的关键。随着微博的平台化,微博有可能成为未来网民互联网生活的入口,而这对门户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新浪的赌注
除了争夺名人,另外一群人也正在成为微博们争夺的对象。他们就是第三方开发者。
这是一个更加隐秘的战场。但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因为第三方开发者承载着让微博盈利的希望。对于新浪这样一家曾经靠广告模式崛起,也因广告模式遇到天花板而增长乏力的公司来说,新利润增长点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2011年,新浪公开表示,新浪微博的盈利思路是两个方向:一是广告系统。即未来第三方应用的开发者和广告主去议价,新浪从中分成。二是增值业务。这跟苹果公司通过苹果商店盈利的逻辑一样,其分成比例为开发者70%,新浪30%。
回顾过去,腾讯、阿里巴巴、百度都是因为抓住了一项核心应用,在用户驱动下,实现了速度远超过新浪的发展。今天,新浪也开始走上这条征途。为了帮助更多开发者更快地开发微博应用,新浪联合一些风投成立了开发者创新基金。
被视为“第二次创业”的微博,成了新浪突破单一广告盈利收入的另一营收点,从一个纯粹的门户网站转变成互联网平台。新浪CEO曹国伟对微博寄予的希望不低于门户业务,他说:“微博平台和门户网站将会成为新浪的两个支柱业务,从长期来看,我希望微博业务带来的收入能够超过门户。”
此番言论的背后,透漏出一丝无奈,新浪做微博其实更多的是迫不得已。与拥有邮箱、QQ、网游等拳头产品的其他三大门户网站不同,新浪一直都是一个平台型的门户,创业十年来,它始终依靠信息整合来聚拢人气、吸纳广告。以一季度的财报为例,其广告收入就占到67%。
在整个互联网正迅速从内容为王的时代向应用为王的时代转变中,搜狐、网易和腾讯都能靠游戏赚钱,而新浪的强项仍然只是新闻,每季度的利润只有1000多万美元,甚至曾经还报出了亏损。而同行如搜狐,每季度的利润都稳定在4000万美元左右。
这种收入结构已然成为新浪隐忧。曹国伟之所以能接掌新浪,也跟老股东对新浪商业模式可持续性的担心有关。因而曹国伟掌权后新浪大力发展微博,旨
但是,新浪微博说它有一个加v的ID——蓝鲸财经记者联盟,这个ID,自定义为200名极具影响力的~线资深财经记者组成的联盟。负责重要线索收集并迅速发布、重大突发第一时间联动报道,有超过3000名记者的关注。
蓝色光标,虽然是家上了创业板的上市公司;奥美,虽然是个百年老店的4A巨无霸。但真论起瞬间影响力来说,这个蓝鲸财经记者联盟的杀伤力,也就只有真正的炒股基金可以媲美。
无论你信不信,新浪微博,都已经证明了它的影响力。
名人争夺战
2009年8月,新浪在四大门户中率先推出了新浪微博。相比Twitter的国内早期追随者,新浪微博要幸运得多,甚至有人比喻新浪微博是踏着前人的试验田而轻舞双袖迎接新生的。而在几个月后,这个领域的诱惑,吸引了几乎所有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争相进入这个新天地。
几乎在每个公司的微博部门,员工都有拉来多少个名人的任务指标。
搜狐推广微博的早期,网站每个频道、栏目和个人都有被分摊的任务,任务规定了目标博主人数,以及每天要发多少条微博。后来风声过了,大家也就松懈下来,搜狐也没有再施加任务压力。现在的情况是,员工几乎每天都会收到内部邮件,上面列上已更新的一些名搏,要求员工去转发、围观和评论,以增加人气。
在腾讯,只要能拉来新浪微博粉丝量排名前100名的任何一个,至少奖励一万元。王菲和韩寒这个级别的,“只要能拉过来,价钱随便开”。
今年两会期间,通过和新疆天山网的合作,腾讯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拉到腾讯开通了微博,成为名噪一时的微博事件。
而据爆料,新浪微博的一个对手网站内部已经下了死命令,今年务必抗住新浪微博影响力继续攀升的势头。“老板们说,我给你钱给你人,力不到是你的事”。
不过,这些比起新浪来,都还只能算是“小儿科”。没有一个公司像新浪这样卖力地在推广微博。
从2009年7月开始,以彭少彬领导的桌面事业部、王高飞领导的无线部门和总编辑陈彤领导的运营部全部被调动起来,其具体分工是:桌面部负责协调研发,无线部负责手机端,运营部负责产品运营。
整个新浪可谓精锐尽出,这种大动作已经很多年没有在新浪看到了。而在产品的初期定型阶段,陈彤、彭少彬、王高飞则亲临指挥。如今进入联想大厦的十八层,听到的都是谈论微博的声音。据说,在陈彤面试员工的时候,眼睛盯着的还是电脑上的微博。
新浪内部现在人人都在说,“从前台到总裁都在推广微博。”甚至连送外卖的和在楼下“趴活”的出租车司机也没有被新浪落下。一位常在百度和新浪楼下“趴活”的夜班出租车司机,在新浪微博上线不久就开通了自己的账号,叫车的新浪员工们常常在微博上@他。
作为财大气粗、根基深厚的门户之一,新浪在微博产品方面,本来就有着先天的开发优势。和曾经的博客一样,目前新浪在做的工作就是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地“扫荡”名人,争取签订排他性微博合作协议。搜狐想去拉在新浪微博上异常活跃的潘石屹,但对方以跟新浪签订了独家协议为由,只能拒绝了搜狐的邀请。
对此,新浪还制定了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对新浪的每一个合作伙伴,都力争要求开通微博。对VIP名人,做到一对一地跟踪联系。即使是普通的认证用户,也会有专门的微博专员负责对接。
在新浪,拉微博客的业绩跟每个员工业绩挂钩。只有完成了定额,才有拿到全额工资的机会。而除了内部奖励外,对于答应在新浪开通独家微博的客户,新浪还会承诺一定的推广和新闻保护。
不仅如此,新浪还在搜索引擎推广上购买李开复、黄健翔、闾丘露薇等各行业名人人名作为关键词,以推广其微博业务。
借助其惯用的名人效应,新浪微博迅速拥有了大量用户,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经有14%的中国互联网用户使用新浪微博,按用户数衡量,新浪微博的市场份额为50%-55%,但是按使用率衡量,其市场份额为87%,用户在新浪微博上消耗的时间是其他微博的三倍。
与网易和百度相比,虽然邮箱和BBS市场份额也很集中,但却很难靠其赚钱。更值得炫耀的是,微博解决了新浪长久以来“有业务没用户”的问题,用户登录比例大幅提升,在线时间大幅延长,近千万用户在微博建立起很难被复制的用户关系。新浪开始做微博时,股票价格为30美元,现在则达到约120美元,两年内提升了400%。
易观国际分析师李添峰认为,微博作为Web2.0的最新应用,代表着互联网的未来,随着微博发展趋势的明朗化,各大门户都看到了微博是改变门户竞争格局的关键。随着微博的平台化,微博有可能成为未来网民互联网生活的入口,而这对门户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新浪的赌注
除了争夺名人,另外一群人也正在成为微博们争夺的对象。他们就是第三方开发者。
这是一个更加隐秘的战场。但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因为第三方开发者承载着让微博盈利的希望。对于新浪这样一家曾经靠广告模式崛起,也因广告模式遇到天花板而增长乏力的公司来说,新利润增长点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2011年,新浪公开表示,新浪微博的盈利思路是两个方向:一是广告系统。即未来第三方应用的开发者和广告主去议价,新浪从中分成。二是增值业务。这跟苹果公司通过苹果商店盈利的逻辑一样,其分成比例为开发者70%,新浪30%。
回顾过去,腾讯、阿里巴巴、百度都是因为抓住了一项核心应用,在用户驱动下,实现了速度远超过新浪的发展。今天,新浪也开始走上这条征途。为了帮助更多开发者更快地开发微博应用,新浪联合一些风投成立了开发者创新基金。
被视为“第二次创业”的微博,成了新浪突破单一广告盈利收入的另一营收点,从一个纯粹的门户网站转变成互联网平台。新浪CEO曹国伟对微博寄予的希望不低于门户业务,他说:“微博平台和门户网站将会成为新浪的两个支柱业务,从长期来看,我希望微博业务带来的收入能够超过门户。”
此番言论的背后,透漏出一丝无奈,新浪做微博其实更多的是迫不得已。与拥有邮箱、QQ、网游等拳头产品的其他三大门户网站不同,新浪一直都是一个平台型的门户,创业十年来,它始终依靠信息整合来聚拢人气、吸纳广告。以一季度的财报为例,其广告收入就占到67%。
在整个互联网正迅速从内容为王的时代向应用为王的时代转变中,搜狐、网易和腾讯都能靠游戏赚钱,而新浪的强项仍然只是新闻,每季度的利润只有1000多万美元,甚至曾经还报出了亏损。而同行如搜狐,每季度的利润都稳定在4000万美元左右。
这种收入结构已然成为新浪隐忧。曹国伟之所以能接掌新浪,也跟老股东对新浪商业模式可持续性的担心有关。因而曹国伟掌权后新浪大力发展微博,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