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中洞”实验启迪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微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w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伽特·米特拉教授曾做过一项名为“墙中洞”的实验:将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放到墙洞里,孩子们凭借着自我驱动的方式,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浏览和下载,有的还学会了英语。“墙中洞”实验告诉我们,孩子们存在着无限的自主学习的潜能。苏伽特·米特拉教授继“墙中洞”实验后,还提出了“自组织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讲授法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好方式,自组织学习才是知识建构的最佳路径。我受“墙中洞”实验的启迪,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以“自组织学习”理念为指引,摸索出一套“先探后导”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自组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建构,让学生在自组织学习中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发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结合教学实践,将“先探后导”教学模式予以分享。
  一、问题驱动——情境中诱发思考
  “先探后导”实际上是一种先学后教模式,诱发学生探究欲望是“先探后导”教学的首要环节。问题是探究的引擎,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激励学生主动探究实践。自组织学习是一种问题驱动下的学习方式,设计优质问题诱发学生思考是教学的关键。自组织学习课堂中问题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是有趣而且诱思的,这样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催生学生的自我探究欲望。
  “先探后导”课堂中的问题不是教师直接给出的,而是学生在自己提出的,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将问题融入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感知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情境要同时具有两个价值,一是激发学习兴趣,二是诱发学生思考。例如,在教学《插入图片》一课时,我为学生创设了“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情境,给学生出示了两篇文档,一篇是纯文字的文档,一篇是图文并茂的文档,我让学生边观看边思考:“喜欢哪一篇?为什么?”几乎所有学生都说:“喜欢带有图片的文档,插入图片后更加生动形象。”学生在感受到图片使文档丰富多彩的作用后,产生了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的学习欲望,情境诱发了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怎样在文档中插入图片?”
  二、冒险探索——合作中自主探究
  传统信息技术课堂中,讲授是唯一的教学方法,模仿是仅有的学习方式,教师向学生直接灌输信息知识,手把手地教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整个课堂中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如此教学效果低效,导致学生只能学到一些死的知识,缺乏自主探究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潜力。
  自主探究是自组织教学的核心环节,自组织学习理念倡导教师退居幕后,学生自主探究,强调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去建构知识。学生自主探究是一种冒险探索,在探究过程中存在不确定因素。譬如部分学生知识基础欠缺,自学能力薄弱,在自主探究中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问题,通过组建学习共同体的方式,让学生抱团奋进,在小组合作中凝心聚力,互助互学,协同合作完成探究任务,共同實现问题的解决。例如,在教学《插入图片》一课时,我在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后,给学生提供了“三打白骨精”文档和相关故事图片,让学生自我解决问题,自主探索如何在文章中插入图片,我把学生分为每三人一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在学生合作探索过程中,我充当“隐身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不轻易去干预和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让他们真正成为探究的主人,让他们自己冒险探索,许多小组反复尝试调整,果然在合作中较好地完成了探究任务,摸索出插入图片的方法。
  三、展示交流——讨论中碰撞提升
  纪伯伦说过:“一场争论可能是两个心灵之间的捷径。”交流是启迪心智、思想交换的有效途径,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管理者,要为学生维系一个畅通的交流通道,给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提供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甚至争论中实现信息的交流与经验的分享,分享探究中的故事,分享合作的经验,分享问题解决的方法,分享探究的成果。
  展示交流是学生自主探究后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在此环节不能再当“隐身人”,而要当好“引路人”,充分发挥“导”的功能,陪伴学生深入探讨,支持学生展示交流。教师要激发学生展示兴趣,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诱导学生互动碰撞,帮助学生归纳概括,激励学生优化提升。例如,在教学《插入图片》一课中,当各小组自主探究之后,我邀请他们进行汇报交流,各自展示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方法,他们边演示边讲解,边观察边讨论,共同分享探究成果,学生在展示交流中掌握了多种插入图片的方法:有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有使用“截屏”功能插入图片,还有的提出“在线插入图片”的方法。我在展示交流中“先探究后支持”,借助展示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展开思维的碰撞,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在展示中讨论完善,不断优化问题解决的办法,积累自主探究的经验,享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
  让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优化“自组织学习”理念,做到探究在前指导在后,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适度支持下,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其他文献
阐述了超音速电弧喷涂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应用。为防止锅炉受热面泄漏,可在电站锅炉吹灰器吹损的管壁表面喷涂耐磨涂层。指出应用超音速电弧喷涂技术对防止锅炉受热面泄漏问
为了解化学消毒剂对污水处理系统中游离细菌表面电位的影响,以探讨化学消毒剂对污泥中细菌杀灭机理,采用细胞表面电位测定方法,对活性污泥中常见游离菌的表面zeta电位进行了检测
利用自制的活性剂,考察了焊接工艺参数对奥氏体不锈钢A-TIG焊焊缝熔深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剂能使电弧收缩,穿透力增强,使焊缝熔深增加。在其它焊接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焊接电
0引言 1988年3月,10t热模锻锤在锻造连杆时出现闷模,锻工采用偏心重击冷锻件的方式欲将其从下模震出。结果导致锤头与上模在直立面内转动,极大横向憋力致使锻锤固定导轨的螺栓断
小学科学课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学科,但在传统教学中面临着诸多教学难题。  信息技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能够最大限度发挥科学实验的作用,提高科学教学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各种难题,唤醒了小学科学课堂活力。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应与时俱进地运用信息技术推进科学探究,提升学生科学兴趣提高科学教学效率,助力科学实验教学,积极整合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增强小学科学教学
STEM 这一教育理论广泛地应用于世界范围,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为学生们提供创新素养的理论依据。如今,教育学者们特别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并向科学领域延展;关注学生们通过小学科学的学习从而形成生态意识、理性思维、勇于探索、批判质疑和解决问题等方面必须要有的品格和关键的能力。本文在项目教学的设计基础上,对STEM教育和小学科学的有效融合在教学措施上作出分析,从而使学生们在小学科学上的能力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