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与产后血清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顺产和剖宫产患者各33例,比较产后2周末CRP浓度分布情况以及不同时期CRP浓度和炎症表现。 结果 CRP浓度与分娩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药物治疗等因素有关。 结论 分析不同因素对产后血清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对科学选择分娩方式,及时诊断产后感染,指导临床调整治疗方案,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C-反应蛋白;产后康复;剖宫产
[中图分类号] R71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6-181-02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血清蛋白,作为一种良好的炎症标志物,动态监测孕产妇血浆中CRP浓度能够及时监测产后感染的发生,以指导调整治疗方案[1]。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66例孕产妇术前和术后CRP浓度进行动态监测并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孕产妇66例,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顺产组和剖宫产组。两组患者的孕周及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24 h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观察日早7:00抽取空腹静脉血,室温静置30~60 min后离心取血清,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CRP水平,正常参考浓度为0~8 mg/L,本研究将CRP浓度≥10 mg/L纳为感染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1 d、术后3 d、术后5 d、术后7 d、术后2周的CRP平均浓度,分析CRP与产后感染的相关性。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l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
两组患者术后2周末CRP浓度分布情况见表2。
2.2 不同时期CRP浓度比较

顺产组在术前1 d、术后3 d、术后5 d、术后7 d及术后2周的CRP平均浓度均低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炎症表现
两组患者在研究期内共51例发生感染,其中顺产组21例,包括阴道炎10例、宫颈炎5例、盆腔炎3例、血栓性静脉炎2例和脓毒血症1例;剖宫产组30例,包括阴道炎14例、宫颈炎7例、盆腔炎5例、血栓性静脉炎3例和脓毒血症1例。
3 讨论
3.1 分析2周末CRP浓度情况
本研究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CRP水平,以CRP浓度为0~8 mg/L设定为正常范围,CRP浓度10~50 mg /L为病毒性感染,50~100 mg/L为细菌性感染。本研究感染患者中,病毒性感染45例,明显高于细菌性感染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组感染率90.91%明显高于顺产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研究表明病毒性感染是剖宫产后最常见的感染类型[2],与本研究一致。大龄孕妇选择剖宫产的分娩方式较多,剖腹手术本身延长了分娩时间,术中出血量较多,明显增大了产后感染的几率。本研究显示产后感染与孕周和新生儿体重影响不大,但临床大体重婴儿往往推荐剖宫产分娩以降低分娩风险,提示临床应科学选择分娩方式、缩短分娩时间、降低术中术后出血量以降低产后感染率,促进产后早期康复。
3.2 分析不同时期CRP浓度情况
产前1 d比较两组患者CRP平均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孕产妇炎症病史有关。术后3 d顺产组患者CRP平均浓度明显较剖宫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炎症高于顺产组;术后5 d、7 d以及2周对比,顺产组患者CRP平均浓度明显较剖宫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炎症反应在术后3 d内表现明显,在术后7 d达到峰值阶段,然后随对症治疗,在术后7 d~2周趋于稳定。本研究显示CRP浓度的变化与分娩方式和临床对症治疗有直接的影响,与吴少卿等[3]研究一致。提示临床应根据不同时期CRP浓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分析不同因素对产后血清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对科学选择分娩方式,及时诊断产后感染,指导临床调整治疗方案,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烈民,谭志华.CRP检测在妊娠合并急性泌尿系感染中作用探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15(3):53-54.
[2] 王维明,李艳.CRP和IL-6检测在亚临床感染性早产中的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7,20(6):598-599.
[3] 吴少卿,文道林,曹文平,等.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11(4):387-388.
(收稿日期:2012-02-27)
[关键词] C-反应蛋白;产后康复;剖宫产
[中图分类号] R71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6-181-02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血清蛋白,作为一种良好的炎症标志物,动态监测孕产妇血浆中CRP浓度能够及时监测产后感染的发生,以指导调整治疗方案[1]。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66例孕产妇术前和术后CRP浓度进行动态监测并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孕产妇66例,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顺产组和剖宫产组。两组患者的孕周及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24 h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观察日早7:00抽取空腹静脉血,室温静置30~60 min后离心取血清,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CRP水平,正常参考浓度为0~8 mg/L,本研究将CRP浓度≥10 mg/L纳为感染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1 d、术后3 d、术后5 d、术后7 d、术后2周的CRP平均浓度,分析CRP与产后感染的相关性。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l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
两组患者术后2周末CRP浓度分布情况见表2。
2.2 不同时期CRP浓度比较

顺产组在术前1 d、术后3 d、术后5 d、术后7 d及术后2周的CRP平均浓度均低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炎症表现
两组患者在研究期内共51例发生感染,其中顺产组21例,包括阴道炎10例、宫颈炎5例、盆腔炎3例、血栓性静脉炎2例和脓毒血症1例;剖宫产组30例,包括阴道炎14例、宫颈炎7例、盆腔炎5例、血栓性静脉炎3例和脓毒血症1例。
3 讨论
3.1 分析2周末CRP浓度情况
本研究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CRP水平,以CRP浓度为0~8 mg/L设定为正常范围,CRP浓度10~50 mg /L为病毒性感染,50~100 mg/L为细菌性感染。本研究感染患者中,病毒性感染45例,明显高于细菌性感染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组感染率90.91%明显高于顺产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研究表明病毒性感染是剖宫产后最常见的感染类型[2],与本研究一致。大龄孕妇选择剖宫产的分娩方式较多,剖腹手术本身延长了分娩时间,术中出血量较多,明显增大了产后感染的几率。本研究显示产后感染与孕周和新生儿体重影响不大,但临床大体重婴儿往往推荐剖宫产分娩以降低分娩风险,提示临床应科学选择分娩方式、缩短分娩时间、降低术中术后出血量以降低产后感染率,促进产后早期康复。
3.2 分析不同时期CRP浓度情况
产前1 d比较两组患者CRP平均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孕产妇炎症病史有关。术后3 d顺产组患者CRP平均浓度明显较剖宫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炎症高于顺产组;术后5 d、7 d以及2周对比,顺产组患者CRP平均浓度明显较剖宫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炎症反应在术后3 d内表现明显,在术后7 d达到峰值阶段,然后随对症治疗,在术后7 d~2周趋于稳定。本研究显示CRP浓度的变化与分娩方式和临床对症治疗有直接的影响,与吴少卿等[3]研究一致。提示临床应根据不同时期CRP浓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分析不同因素对产后血清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对科学选择分娩方式,及时诊断产后感染,指导临床调整治疗方案,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烈民,谭志华.CRP检测在妊娠合并急性泌尿系感染中作用探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15(3):53-54.
[2] 王维明,李艳.CRP和IL-6检测在亚临床感染性早产中的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7,20(6):598-599.
[3] 吴少卿,文道林,曹文平,等.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11(4):387-388.
(收稿日期:201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