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都江堰水利工程看水利文明的传承发展

来源 :中国水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u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源远流长的都江堰水利文明,承继过去,面向未来。其"人水和谐、道法自然"的思想精髓,会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因特殊的地理环境、特定的工程建设者的精神和时代的发展而更加璀璨。
其他文献
我国服装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现如今的服装零售行业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是服装消费主力军还是服装销售模式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迎合更加年轻时尚的消费群体,很多服装企业推出了副线品牌,多品牌买手集合店也收到了青睐,网红因其影响力也推出了自有服装品牌,小众、新锐设计师品牌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兴起的国潮也带动了本土品牌的强势增长。作为疫情影响下快速复苏的行业,服装领域呈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
水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品格与观念。中国传统水文化中蕴含的锲而不舍的实干精神、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惜时如金的进取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我们更需要与时俱进,研究和传承中国传统水文化的精髓,使之在当代继续发挥光芒。
计量是企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贯穿于企业生产发展的全过程,计量器具量值的准确可靠直接影响着企业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本文主要根据实际检定中的工作经验,浅谈企业如何做好计量器具管理,分析计量器具管理的重点和方法,简析计量器具使用维护中的注意事项,并对企业内部计量人员的职业道德等方面提出见解,以期为企业的计量器具管理与维护提供参考意见。
随着近年研学旅行的兴起,相关研究有长足的发展,但研究的系统化和理论化不足。文章运用关键词共现分析方法,对1996—2021年中国知网中以“研学旅行”为主题词的1590篇中文文献,以及来源于Web of Science文献数据库的592篇相关主题的英文文献进行梳理。结合国外研学旅行相关主流研究成果,阐释研学旅行在不同社会和时期的概念内涵,并提取研学主体、研学知识和研学地方3个维度,结构化分析国内外研
一种文化的特质必然是由早期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共同决定的,而其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又都与一个群体生存的自然环境及资源的状况相关联,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是这种关系的反映。扬州及长江江南沿岸区域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研究文献从扬州与大运河的密切关系以及描述扬州居民休闲生活"上午皮包水,下午水包皮"的流行语中,把扬州地域文化称为水文化,但对扬州水文化的特质,即区别于其他区域的文化特点
期刊
诸葛亮辅佐刘备创建蜀汉政权,成就了一番事业,刘备去世时将蜀汉国的军政大权托孤于诸葛亮。为了巩固蜀汉政权,诸葛亮首先考虑的是民生和发展经济。在古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水利又是农业的命脉。诸葛亮执政后,对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进行了重点修缮与管护,把都江堰的管护提升到了国家层面,确保了蜀汉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又在都城成都修建了九里堤,提高了国都的防洪减灾能力;诸葛亮为了完成先帝刘备的遗志,
<正>水是万物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早在千年之前,古人就已经意识到农作物能否丰收与水息息相关。古人将"久旱逢甘霖"作为人生四大喜事之首,生动地说明了古人对于水的感情之深,这种情感表达方式在古代诗词中多有涉及。一、水与时间南朝诗人谢朓用"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来表达对于时间流逝的哀愁,而将这种哀愁刻画到极致的当属诗仙李白,如"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他
期刊
<正>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留下了灿若星辰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有一项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举世瞩目,这就是永久性地灌溉了成都平原并使其成为"天府之国",修建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迄今,都江堰水利工程润泽天府,名满天下,荣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等多项桂冠。它以其生态文明的巨大成就,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深刻启示,充分展示了古老中华文明的博大与智慧。
期刊
水文化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水文化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成都水文化丰富多样,地域特征显著,加强蜀水文化研究开发利用、提升成都水文化层次与品质,不但有利于塑造成都特色品牌、创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公园城市,让水润天府的盛景重现于世,而且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水文化和推进四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