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源远流长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jin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宜兴紫砂技艺几百年来生生不息、兴旺发达,正在一代代紫砂艺人手中薪火相传、师徒相承,将厚重的传统技艺不断传承与发扬。本文以紫砂作品“桃李芬芳”为例,浅谈紫砂花器的传承与发扬。
  关键词  紫砂壶;桃李芬芳;造型设计;文化意境
   北宋梅尧臣曾说:“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一句话将文人诗词、品茗的高雅与紫砂艺术融为一体,隐约中将东方神韵的古朴雅趣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紫砂壶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代代相传,如今大多数紫砂器型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正因为有了历代紫砂从艺者的创作奠基,才有了紫砂艺术如今的繁荣。
   紫砂壶“桃李芬芳”(见图1)是典型的花器作品,此壶的创作源于我对紫砂花器大师蒋蓉的怀想和思念,“桃李芬芳”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众多且有成就,以“桃李芬芳”暗示蒋蓉大师的德艺双馨、桃李满天下。蒋蓉,别名林凤,1919年出生于宜兴川埠潜洛村的陶艺世家,蒋蓉孑然一身,一生都献给了紫砂艺术,因在紫砂陶艺上的杰出成就,1995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蒋蓉在紫砂陶艺上的卓越成就便是对紫砂花器的塑造,其花器作品取材于自然生物,鲜花绽放、彩蝶起舞、瓜熟蒂落、蛙虫鸣叫等,在蒋蓉眼里都是有灵性的。通过对大自然的实地观察、汲取,以细腻写实的手法赋予泥土无限的生命力,弥漫浓浓的江南田园生活气息,清新自然。其作品突破了传统花器作品的范畴,最典型的体现在花器的色彩搭配上,以前的花器作品往往只以单色表现。蒋蓉在泥色的配比与选用方面冠绝一世,具有突破性的成就,是紫砂花器艺术创新的先行者。蒋蓉对不同的象生花器作品施以不同的、最贴切的色彩,综合运用塑、贴、染、描等多种技法,使这些花器作品犹如一幅幅隽永的工笔重彩画,艳而不俗,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艺术特色。这除了技术方面的要求,更重要的则是作者的艺术素养与造诣,在蒋蓉几十年的紫砂艺术生涯中,先后创制了一百多件(套)作品,将题材与泥质、装饰与技巧、表现手法融于一体,妙出心裁、鬼斧神工,极具创造性与独特性,自成一家。
   花器作为紫砂壶造型的一大分支,在紫砂艺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世界上第一把紫砂壶“供春”便是花器作品,“供春壶”拙朴自然、天真奇巧,花器从明代“供春壶”发展至今,工艺逐渐细化,发展出贴塑、镂雕、泥绘等装饰技法,蒋蓉作为新一代紫砂花器引领者,为紫砂花器的现代化转变做出了卓越贡献,她使花器作品更为契合现代人多样性的审美,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以清新自然之美给人以返璞归真之感,让人们感受到田园气息、感受到雅致幽静的氛围,在一壶一茗间品味人生。
   紫砂壶“桃李芬芳”壶身筒呈饱满沉稳的圆器,富有张力,下腹部圆润鼓胀,往上渐趋收敛,肩颈过渡自然柔和,身筒上小下大,壶底平足,稳定地立于平面,显得饱满而不笨重,平添了几分挺拔之感;壶盖與壶口通转流畅,子母线吻合,壶盖向上盈起自然柔和的弧度,与壶身浑然一体,给人以充盈的张力感;壶钮形似瓜柄,自然弯曲生长,别有意趣,给人以可爱之感,盖钮与壶身相辅相成,如同一只成熟且汁水饱满的梨子,散发芬芳,让人垂涎欲滴;壶流为三弯流,从壶身蓄势而出,转折有度,表面树结凸起,有树皮肌理的裂缝,流露出树木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的痕迹,给人以蓬勃的生机;壶把上承,昂扬有力,给人以挺拔之势,表面肌理与壶流呼应,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表现出桃树的蓬勃、沧桑和有力的生机。作品采用贴塑的装饰技法由壶把向身筒饰以新生的桃树细枝,细枝与壶身选用同种泥料——原矿优质紫泥,色泽醇厚紫润,给人以庄重典雅之感,凸显出桃李浑厚的生命力及幽静之感,桃叶纹理清晰、自然蜷曲,以绿泥贴饰,黄色略微泛红的饱满桃子挂在枝头,散发出果实的清香,整幅贴塑画面形象生动、层次分明,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丰富了作品的艺术效果。此壶围绕着“桃李芬芳”的主旨,选用桃和李两个意象,秉承蒋蓉花器的创作技法,写实与写意相结合,使用不同的泥料进行搭配,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紫砂陶艺作为手工艺的一种,在技艺的传授上和其他门类一样,自古以来即是师父传徒弟、徒子传徒孙——师传徒承,而且一般是徒弟住在师父的家里,由师父面对面、手把手地教授技艺。然而,这一方式在民国时期开始改变。在20世纪30年代,“江苏省宜兴初级陶瓷职业学校”成立,聘用任淦廷、朱可心、顾景舟、王寅春、裴石民、吴云根、蒋蓉等紫砂艺人担任辅导员,招收高小文化以上的学生,从此改变了一师一徒或一师多徒的传授方式,而是有了以辅导身份开班授课,学生学习知识技术的师承方式。无论是前面的“一脉相承”,还是后来的“集众家之所长”,师父的技艺水平、工艺习惯甚至人格品行,都会一一反映在徒弟们身上。在“工匠精神”的光芒下,新的师徒制度加快了传统技艺的传授、先进技能的培养。师徒相授,也许不是完美的教育之道,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环境下也会面临危机。但无论岁月更迭、时代嬗变,“师徒相授”的传承方式,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基因,它使中国的手工文化如同不断的血脉,薪火相传、源远流长。
   宜兴紫砂几百年来生生不息、兴旺发达,正在于一代代紫砂人薪火相传、师徒相承,将厚重的文明技艺传承与发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紫砂壶“桃李芬芳”不仅表达了对紫砂花器大师蒋蓉的崇拜和怀念,还表达了对紫砂技艺传承的坚定信念,与时俱进,开辟紫砂艺术新未来的展望与信心。
  参 考 文 献
  [1]吴步新.紫韵清莲寄深情[J].天工,2019(3):72-73.
其他文献
摘 要 “方匪一式,圆不一相”,紫砂壶造型精彩纷呈、千变万化,可谓是造型艺术的宝库。读壶如读人,每把壶都有不同的气质和内涵,承载了人们的智慧和个性,满足了人们不同的审美趣味和精神需求。本文以紫砂壶“金瓜·吉”为例,浅谈其造型装饰及其蕴含的人生寓意。  关键词 紫砂壶;金瓜·吉;自然意趣;文化意境   紫砂壶历史悠久,从北宋发展至今,历经时代的洗礼始终长盛不衰,表现出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和开放包容、兼收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起源于北宋、发于明清,被誉为“人间珠玉”,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成为集实用观赏价值于一体的艺术品,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情感,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独树一帜。  关键词 紫砂壶;锦囊宫灯;造型设计;文化内涵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宜兴紫砂壶起源于北宋、发于明清,被誉为“人间珠玉”,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摆脱传统粗陶匠气,成为集实用观赏价值于一体的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经过几百年的薪火传承,发展至今可谓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本文以紫砂壶“大彬六方”为例,浅谈其艺术造型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 紫砂壶;大彬六方;文化意境   宜兴紫砂壶起源于北宋,因饮茶方式的改变而诞生,自明代起,紫砂壶受到文人雅士的关注和青睐,并由于文人的参与设计和推广,而呈现出精彩纷呈的造型,拥有更多的文化内涵,摆脱传统实用器的范畴,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品。宜兴紫砂壶历经几百年的发
期刊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紫砂文化作为其中的重要分支,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勤劳、文明、智慧等个性特征和心理。林语堂曾说,只要有一把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可见,紫砂壶的意义深远,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寄托和载体。  关键词 紫砂壶;莲心;文化内涵   “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用以泡茶不失原味”,紫砂壶是优秀的泡茶沏茶器皿,被称为“茶具之王”。
期刊
摘 要 紫砂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其中花器最灵动逼真,最大限度地重现了自然物象的形态特征,每件作品都可以说是一幅立体的画。紫砂“夏语壶”就是选取了夏日碧莲与蛙鸣二个充满浪漫色彩的物象,通过采用紫砂花器的艺术手法,营造了“夏日莲叶无穷碧,荷上青蛙自在鸣”的独特意境,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意义。  关键词 紫砂;夏语壶;造型;审美   夏天在四季中是一个特殊的季节,风轻云淡,没有春天的生机盎然,没有秋
期刊
江苏陶瓷:陆老师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  陆德祥:您好,很高兴接受贵刊的采访。  江苏陶瓷:我了解到,您在1980年中学毕业后就开始学习紫砂壶的制作,一直到现在依旧在不停创新探索,是什么让您一直坚持不懈的?  陆德祥:因为喜欢,才能坚持,刚开始接触紫砂的时候是一种好奇,进而变成喜欢,能够坚持下来无外乎三点: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持之以恒。三个词,十二个字,却苛刻得令大多数人敬畏,其中
期刊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人民遵循伟大领袖毛主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号召,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创建了新中国,使倍受屈辱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的自由幸福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获得的。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习近平主席强调“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今天,中国人民迎来了新时代,过上好日子,但饮水不忘掘井人,我们不能忘记为新中国的建立而浴血奋
期刊
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中云:“陶曷取诸?取诸其制。以本山土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不但杜工部云‘倾金注玉惊人眼’,高流务以免俗也。至名手所作,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世日趋华,抑足感矣。因考陶工陶土而为之系。”这段古文的意思是:宜兴陶壶可取之处在哪里呢?虽然关键在于制作工艺,但最根本的还是用宜兴黄龙山(即本山)特有的紫砂泥制成的茶壶,能泡出茶叶的原有色香味,人们品茗时能够体会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有“茶具之王”的美称,它从传统实用器逐渐脱胎为实用观赏价值兼备的艺术品,将多种文化形式相融,体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和创新性。紫砂壶发展至今,其工艺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完善,其造型也日益丰富,给人以独一无二的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当之无愧的艺术瑰宝。本文以紫砂壶“葫芦”为例,浅谈其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 紫砂壶;传承;创新;文化内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携带着浓郁的历史人文而来,饱含着传统文化的魅力,素面素心、简约质朴,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价值和精神价值。本文以紫砂壶“吟秋”为例,浅谈作品所蕴含的自然情趣和人文魅力。  关键词 紫砂壶;吟秋;秋天   宜兴紫砂壶从北宋发展至今,携带着浓郁的历史人文而来,散发出古色古香的气息,饱含着传统文化的魅力,紫砂壶没有艳丽的色彩和复杂的装饰,素面素心、简约质朴,只是简单地往那一摆,便让人无法移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