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佬们为何纷纷跨界造车?

来源 :中国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733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年前国产手机群雄争霸的场面,现在正在“造车界”重演。就在5月18日,电器巨头美的宣布旗下的威灵汽车部件发布新品,又一家企业跨界汽车行业。
  随着政策红利加大、技术的突飞猛进,市场想象空间空前广阔,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巨大的“风口”,正在吸引各个领域的大佬们纷至沓来。

“老男孩”们重返创业战场


  “这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3月的最后一天,51岁的雷军用他特有的腔调宣布自己将“为小米汽车而战”。
  在此前否认了多次传言之后,雷军突然宣布小米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聚光灯下的雷军一度哽咽,他说要“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并高调宣称,计划10年投资100亿美元正式布局汽车行业。
  “五一”前后,大佬造车风云再起。主打网络安全的360集团也宣布领投新能源汽车“新势力”——哪吒汽车D轮约30亿元融资,“红衣主教”周鸿祎亲自担当产品经理,探索哪吒汽车的融资和IPO路径。
  总是在镜头前穿着红色POLO衫的“红衣主教”周鸿祎说:“雷军比我大一岁,今年51岁了,他还说拿出下半生,退休之前最后赌一次这件事儿,雷军都敢干,我有什么不敢干的?”
  更让人意外的是,另一位久未露面的老将、65岁的电视行业巨擘——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在4月27日发布了创维汽车。
  电视争霸的年代早已远去,但黄宏生其实早就涉足造车领域,2010年,黄宏生在南京成立开沃汽车集团,收购并重组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2017年,开沃汽车在获得相关资质后内部低调启动了天美汽车项目,并在去年7月正式发布首款新能源车型“天美ET5”,创维汽车正是由天美汽车直接更名而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黄宏生称创维汽车已经投入100亿元,未来将再投资300亿元,并链接资本市场实现3000亿市值,再奋斗30年成为全球汽车10强,并计划至2025年推出至少4款创维汽车品牌全新纯电动车型。
  但目前业界对天美汽车直接改名而来的创维汽车评价认为,产品单一且缺乏新意,难以叫人拍手称道。
  紧接着,4月28日又传出消息,手机大厂OPPO创始人陈明永也正率领团队积极筹备造车。有消息称,OPPO今年年初已经申请了多个造车专利,汽车业务总部或定于成都。陈明永已开始在产业链资源和人才方面摸底、调研、发力,并频频会见宁德时代等新能源重要厂商高管。
  厚积薄发,52岁的李彦宏早就潜心研究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技术,百度今年1月11日宣布,与吉利联手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百度将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正式进军汽车行业。
  打车软件霸主——滴滴創始人程维也不甘落后,滴滴此前已经与比亚迪合作试水专门运营车辆D1尝到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红利的甜头,近期又开始正式启动造车项目,负责人是滴滴副总裁、小桔车服总经理杨峻。
  另有消息称摩拜单车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夏一平创办了集度汽车,原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兼CTO、曾创立小牛电动的李一男也已悄悄投身于造车大军之中。
  马云、马化腾、刘强东等人更没有作壁上观。
  阿里早在去年12月就与上汽集团、张江集团共同打造的智己汽车,阿里持股18%,目前拥有多款车型在研发中,首款量产车型将于2021年第四季度正式销售;腾讯明确将会做好汽车领域的数字化助手;华为明确将直接接入到汽车零配件的研发、制造,并推出华为品牌汽车;不久前,京东也低调与“新势力”代表——天际汽车达成战略合作……
  聚焦手机、电商、安全、搜索、AI等不同专业的科技企业大佬不约而同纷纷入局新能源汽车,可以预见,未来的新能源汽车战场,竞争激烈程度将丝毫不会亚于过往的电商大战、互联网无边界战争、移动智能手机革命。
  这场气势恢宏的造车运动,似乎成为已经步入中老年的大佬们重返创业战场的最强大动力。

缘何纷纷入局?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0)》称,汽车产业将比2030年我国实现碳达峰的目标提前两年于2028年实现碳达峰目标。
  工信部部长肖亚庆此前也曾表示,“十四五”期间,工信部将继续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未来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汽车产业实施路线图。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从宏观政策来说,随着中国“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确定,未来数十年间,中国都会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推进节能减排的重点。
  “未来数年间,国家和地方政府仍将不遗余力地助推新能源汽车发展。”资深新能源汽车行业观察人士沈承鹏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
  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欧阳明高对《中国报道》记者分析指出,实现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能源体系的去碳化,而风能、光伏等非化石能源储能成本非常高,而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正可以利用动力电池实现大量储能,以推动新能源革命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已从1.7万辆跃升至目前的136.6万辆,预计在2021年将达到180万辆,而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500万左右。根据国外权威机构预测,2030年全球纯电动车保有量在3000万辆到3500万辆之间。
  按照我国的规划,2030年新能源汽车占比要达到40%~50%,那么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500万辆。欧阳明高认为这个数字是符合发展趋势的,如此庞大的市场空间和高增长的态势被嗅觉敏锐的资本和创业大佬密切关注也顺理成章。
  另一方面,业界公认汽车是所剩无几的产业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的巨大机会之一。智能汽车被认为是人类最复杂消费工业——汽车和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的结合体,其复杂程度、资金密集程度,技术密集程度远超手机行业。需要重资产投入、全产业链配合、高人才储备,缺一不可。
  资金是新造车公司面对的首道门槛。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都曾表示,一个电动车企业从创办走到量产至少需要200亿元人民币,特斯拉在盈利季度财报前的15年烧光了50亿美元。
  但毋庸置疑,敢投身造车行业,资金不成问题,小米雷军、百度李彦宏、360周鸿祎乃至腾讯马化腾、华为任正非、恒大许家印都拥有自身原行业源源不断的充沛现金流。曾在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进行战略投资的经纬中国,投了小鹏、威马汽车的新鼎资本,以及森源集团、联想创投等投资常客也都密切注视着这一波造车热潮。
  此前特斯拉、蔚来等新能源车企在市值上迅速超越传统汽车巨擘,在全球汽车公司市值排名中,特斯拉独占鳌头,同时排名前30的企业中中国企业最多时占了9家。恒大至今还未曾量产一款车型,而恒大汽车市值一度已逼近5000亿。
  全球经济下行造成的优质标的稀缺,代表着未来确定性的新能源汽车赛道成为兵家必争之地。陈清泰分析说,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资本市场上的主流咨询公司、分析师和投资机构的意愿,这意味着众多投资者广泛看好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的高成长性,也表明全球汽车行业进入了大变革时期,市场正在重新洗牌,为后起者提供了巨大机会。
  陈清泰预测,未来这一领域将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但智能化水平、研发投入,以及创始团队对于造车的认知程度,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前已从之前的硬件主导迅速发展到硬件与软件协同主导的阶段。
  所以华为、小米、百度等已经有了多年品牌、技术积累的科技巨头转战新能源汽车市场更被看好,他们有硬核科技背景,通过数年研发积累能够将一些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新入局造车的创业者们未来或许会很艰难。
其他文献
5月30日5时1分,在成功发射约8小时后,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了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万里穿针"技术再现太空。空间交会对接是载人航天活动的三大基本技术之一,是实现空间站和空间运输系统的装配、回收、补给、维修、航天员交换及营救等在轨服务的先决条件,复杂度高、精准度高、自主性要求高、安全性要求高。
古代小说因地位卑下,作者常攀附经史等强势文体以自高,并在小说中谈文论艺,以示博学,提高小说的品位,因此,小说中蕴藏着丰沛的文论资源,值得挖掘和利用。钱锺书先生早就注意到这一现象,他在《读拉奥孔》一文中说:“把它们演绎出来,对文艺理论很有贡献。”可惜一直未受到学界重视。谈文论艺所涉及的内容很广泛,诗文曲赋、小说戏曲、书画篆刻等无不应有尽有,或由作者直接介入发表,或借小说中的人物代言,其中不乏精辟之见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建党百年之际,从独特角度展现中国共产党人信仰之光和奋斗历程的《我心永向党:家书里的百年信仰》一书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从红色家书入手,呈现了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一封封家书中,共产党人的生活和思想信仰一览无余。近日,本刊记者采访该书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副馆长张丁,听他讲述红色家书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摘要:木质文物是我國重要的文化遗产,而饱水问题是其最为常见的病害。目前,国内主流的保护技术是乙二醛置换聚合脱水法,而乙二醛的聚合程度直接关系到饱水木质文物的脱水效果。通过筛选的六种引发剂,在相同反应条件下,表征各自产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从而优化乙二醛脱水保护效果。  关键词:饱水病害;乙二醛;聚合程度  一、引言  木材是天然的复合高分子材料,因其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加工特性,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得到
2020年,宁波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越广州,升至全国第六,这是宁波外贸发展取得的又一里程碑式的成绩。“好成绩不会从天而降。”正如宁波市商务局局长张延所说,宁波外贸有着自身的发展逻辑,循着这逻辑可以一探背后的底气。  对外贸易本质上属于流通领域的经济活动,也就是产品市场向境外的延伸,从这一点看,外贸发展的基础支撑在于一国或地区的生产领域。以我国20世纪外贸发展历程为例。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内工业经济综合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