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打造京剧功夫大片

来源 :今日中国·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kt3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16日,现代京剧《赤壁》登上了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字正腔圆的唱腔,浪漫的史诗风格,浓浓的“中国味儿”,《赤壁》第一次把中国传统艺术带到了“世界的十字路口”。
  
  
  飘红的票房
  
  舞台上是两只船,大船属于帝王曹操,将相气十足,另一只是小小的乌篷船,属于智者诸葛亮,这样的舞台布景好像把中国的水墨画搬上了舞台。乌篷船缓缓驶过江面,诸葛亮泛舟独吟:看江上好月色,露白风清。这是现代京剧《赤壁》的一个场景。
  从2008年底创下票房奇迹,到今年三四月“梅开二度”,《赤壁》受到的欢迎堪比美国大片。调查显示,《赤壁》是国家大剧院2008年度最受欢迎的演出。它创下了中国京剧票房奇迹:上座率高达98%,票房收入570多万元人民币。国内走红的同时,这出戏还登上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8块大屏幕同时播出,时间长达45分钟。国家大剧院音乐总监陈佐湟把这出戏当作“送给美国公众和侨居在美国的中国公众的一份礼物”。
  “中国戏剧走进时代广场,这应该是第一次。”《赤壁》中诸葛亮的扮演者于魁智说。
  22家院团加盟制作,300多人参与,京剧《赤壁》被称作是一次京剧艺术的“集结号”。当代最走红的京剧演员于魁智、孟广禄、李胜素、李宏图联袂演出,阵容可谓“超豪华”。
  中场休息可以检验一出戏的好坏。倘若剧情一般,一些挑剔的观众会趁机溜掉。而《赤壁》的中场,观众对话仍然紧扣剧情,开场后,依旧座无虚席。
  相对于极赋写意的京剧传统戏,这是一出“动真格”的大制作。一开场,30余名汉代宫女演绎汉宫佳境,观众看到了几分奥运会开幕式的影子。汉献帝端坐于7米高台之上,左右两边是雕龙圆柱,随着剧情一路展开,百面旌旗、万箭齐发、火烧赤壁……这些在传统京剧中很难表现的场景,在《赤壁》中一一仿真再现,火烧赤壁一幕,曹操的大木船在红彤彤的灯光下,真的断裂开来,现场观众发出惊叫。有人感慨,原来国粹也可以做成大片。
  
  排给“年轻人”看的戏
  
  中国的京剧,如同写意画,独具中国特色。正所谓“三五人千军万马,六七步四海九州”。《赤壁》却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这一传统。
  《赤壁》的导演张继刚曾是北京奥运会的副导演,在他的脑海中,京剧是金碧辉煌的,如何突出京剧的高贵感,让它和某个场景的质朴相得益彰,是他在《赤壁》中尝试的一条新路。
  “三国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说曹操,曹操就到”、“桃园三结义”已经成为民间的俗谚。京剧《赤壁》将这段历史浓缩于两个多小时中,观众在领略京剧皮黄旋律的同时,感受到的是“声光电的震撼”。
  吸引80后的年轻人来剧场看戏是张继刚的主打考虑。一大批80后、90后年轻人平生第一次走进剧场欣赏国粹。交响乐配合下的《赤壁》颇受年轻人喜爱,当年大获成功的样板戏就是这个路数。于魁智透露,《赤壁》的指挥当年曾指挥过样板戏《海港》和《龙江颂》,对交响乐配合京剧有相当的经验,可以说是驾轻就熟。
  
  来“品味儿”、“听腔儿”的戏迷,习惯了“三大件”(京胡、月琴、弦子),对交响乐会感到某种程度的不适。可是年轻人却觉得好听,他们感觉这台大戏新颖别致,“蛮新潮的”。
  “古老的京剧要随着时代前行。这出戏对于京剧的普及和推广做了个很好的尝试。”虽然颇为看好《赤壁》的大制作,但是,于魁智并不主张盲目的大投资。因为“几千万的投资,风险很大”。
  有深度的诸葛亮
  老谋深算的诸葛亮是中国人心目中智者的化身,“最具票房魅力的文武老生”于魁智登上京剧舞台的第一个角色即扮演诸葛亮,时隔三十多年,再次与孔明相会,他的体验是“这个人物越来越难了”。
  “每演一部戏都有不同的体会,同样一个诸葛亮,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剧情会有不同的理解。”
  在传统观众眼里,诸葛亮是《空城计》中“正在城楼观山景”的形象,而这出戏中的诸葛亮却与传统形象不同,《空城计》里的他已步入中老年,胡子灰白。《赤壁》中,孔明出场时还很年轻,挂的是黑胡子。
  于魁智说,最大的挑战是改掉了惯常的出场方式。在传统戏中,他出场要亮靴子底,在“九龙口”亮一个相,迎个碰头彩。但在《赤壁》中,他是背对着观众慢慢转身而来,在长笛交响乐中尽显人物的仙风道骨。
  “与传统戏中迈着四方步,四平八稳的诸葛亮感觉不太一样。”于魁智直言,老戏迷可能不习惯这种方式,但京剧的发展离不开尝试,创作就得有挑战。既要与交响乐合作,又面临一个全新的舞台形式,与传统京剧一出来捋胡子,抖水袖不同,重要的是要适应整个集体。
  在于魁智心目中,诸葛亮不仅是一个神机妙算的智谋家、军事家,“还是一个思想家”。赤壁之战后,诸葛亮有一大段咏叹调,深沉浩瀚,这段咏叹调“是诸葛亮对战争的反思”。
  《空城计》中的诸葛亮跟司马懿斗志斗勇,显示的是智谋的一面。而《赤壁》中,诸葛亮以胜利者的角度反思战争,兴亡百姓皆苦,唯有祈盼世态安宁,把一个战争故事提升到了反战主题。“除了趣味性、娱乐性,《赤壁》中塑造的诸葛亮,更注重其思想。”
  “舌战群儒”一场戏是《赤壁》的亮点,诸葛亮与东吴群臣的一番唇枪舌战,十分“雷人”。新一轮演出中,作曲朱绍玉为“舌战”增添了更浓的“火药味”。东吴群臣一个个杀上场,又一次次败下阵。诸葛亮与众人你来我往,余派、马派老生、丑角、净角之间长达70句的对唱,如行云流水又密不透风,谁说京剧慢吞吞?伴随着密如急雨的锣鼓点,年轻观众大呼过瘾。
  
  京剧的新空间
  
  与传统的京剧节奏相比,《赤壁》有明显的不同。更多考虑到了年轻观众能否接受。唱腔、念白,不但现场打上了字幕,还配有中英文对照。《赤壁》因此吸引了很多外国观众。
  在国家京剧院院长吴江眼里,京剧是中国戏曲大家族的名片,“只要把翻译字幕弄好,观众都看得如醉如痴。”
  因为有英文字幕,来看《赤壁》的外国观众很容易入戏。过去,外国游客一般到梨园剧场、长安大剧院看京剧,跟着旅行团,拿着小旗,进来坐一会,十分二十分钟,看看不懂就走。而《赤壁》这出戏,他们却看得有始有终。甚至连导游都被吸引,没有中途退场者。
  为了让外国观众更好地理解京剧,在国外演出时,于魁智会提前半小时在前厅做一个讲座,引领观众欣赏。他所在的国家京剧院每年出访任务不断,英伦三岛、澳大利亚、美国、德国……今年6月,将是他第十三次赴宝岛台湾演出。距离演出还有两个月,票房已预订出300万新台币。“最令人欣慰的是,台湾观众新、老戏都接受,每次不带新戏还不行。连样板戏《红灯记》都能演。”
  维也纳音乐会是世界级的品牌盛会,于魁智和他的搭档李胜素曾经在那里华彩亮相,“即使是那样的盛会,国家元首以及领导人也不会全部列席。而在中国,徽班进京200周年之后,连续16年,每年12月30日的新年京剧晚会,总书记和中央领导都会和京剧演员欢聚一堂,全世界绝无仅有。”在于魁智看来,“京剧的前景,京剧的生命力,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京剧的群众基础,是任何剧种都不能比拟的。”
  三月底开始的第二轮演出,《赤壁》继续带来“票房奇迹”:不仅“经典版”一票难求,“青年版”的票房也一路飘红。经过主创团队几个月来的“精雕细琢”,三四月的演出,修改了20多处,音乐唱腔、“三大件”与交响乐的磨合、包括舞美和武打都进行了“接近完美”的调整。下半年,《赤壁》还有两轮演出,国家大剧院也在积极对外宣传,创造国外演出的机会。
其他文献
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企业财务通则》从立法建制的高度,在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重组清算、信息管理、财务监督等方面对企业财务管
有一个从事心理学研究的机构做过一项问卷调查:请不同年龄段的人把“自己最想做的一件事”写在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