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乌托邦到极权主义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lk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是上个世纪反乌托邦的重要代表作,以政治寓言的方式揭露了人类历史中一段悲剧,是那一代饱受战乱之苦的知识分子对极权主义政权和乌托邦思想的主要反思成果。本文将《动物庄园》中的故事与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结合
  一.乔治·奥威尔与《动物庄园》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年生于英国殖民地的印度,童年耳闻目睹了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尖锐的冲突,与绝大多数英国孩子不同,他的同情倾向悲惨的印度人民一边;20世纪30年代,他参加了西班牙内战,因属托洛茨基派系遭到排挤,归国后又屡逢打击,流亡法国;二战中,他在英国从事反法西斯宣传工作。1950年,奥威尔死于肺病。奥威尔短暂的一生,颠沛流离,疾病缠身,郁郁不得志,一直被视为危险的异端。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审视周围人的疯狂,以犀利的文笔记录着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作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预言[1][2]。
  《动物庄园》在世界文坛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被誉为最著名的政治讽喻小说。在这篇小说中,奥威尔以辛辣的笔触讽刺了泯灭人性的极权主义社会和追逐权力的人们。《动物庄园》是这样的一个寓言故事:英国曼纳庄园中一头名为少校的猪在临终前作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由猪为首的几只动物发动并领导了动物革命,成功赶走了庄园的人类主人,宣告成立动物庄园,开始了动物自治、共同开创美好生活的新时代。为了实现理想中的美好社会,动物庄园制定了“七诫”作为法规,所有动物一律平等,永不享受属于人类的东西等,以确保所有动物能保持对人类的憎恨。然而没过多久,猪之间却产生了权力内斗,拿破仑赶走了雪球,成为了动物庄园的独裁者,此后,拿破仑不仅将动物们的劳动果实据为己有,还将自己的罪行都推给逃走的雪球,同时利用一头善于把握“动物”心的猪为他宣传造势,成功让“拿破仑同志永远正确”的观念深深扎根于动物们心中。此外,他窃取雪球的风车创意,以“建风车发电”为借口剥削动物们的劳动力。渐渐地,他开始公然违反“七诫”,动物们稍有反对意见就施以血腥镇压。直到最后,“七诫”中最重要的一条“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也被改为“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动物更加平等”,猪们开始公然享受人类的住房、服饰与美食,像人一样走路,并与人类平起平坐、共谈交易,彻底完成了由猪向人的转变。
  二.乌托邦与极权主义
  最早的乌托邦思想,其基本精神是认为现实社会并非完美的世界,因此人类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造,从而最终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到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在《理想国》[3]中设计了一个理想的社会模式:人们在哲人王的教育下各司其职,维护着城邦的正义和友善。其后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一方面,他认为政治不可能把人带向真正的幸福生活,因为地上之城一定是以不义为基础……由于这样一个不义的基础,地上之城的幸福永远是短暂的、相对的、不稳定的、甚至是虚假的;另一方面,在奥古斯丁看来,基督教所讲的是真正完美的幸福生活,而且是天上的、永远的、真实的、稳定的、最高的。”[4]其实,他所描述的理想国家是一个建立在因为有共同的基督教信仰而组成的社会之中,这个社会并不是由于共同的利益或法律而结合,因此人们才能从精神上得救并且享有真正的和平。直至近代,1516年,莫尔在《关于最完善的国家制度乌托邦新岛》中第一次提出了“乌托邦”这个词。“莫尔的乌托邦(Utopia)—词,来自于两个希腊语的词根,‘ou’是‘没有’的意思(一说是‘好’的意思),‘topos’是‘地方’的意思。合在一起就是‘乌有之乡’。”[5]莫尔具体描述了在16世纪关于乌托邦新岛至美的一切。在这个国度里,财产共有,男女平等,信仰自由……曼海姆在其《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中称,“当一种思想状态与与之所存在的显示状态不相协调时,那么它就是乌托邦的……只有转化为行为全部或部分地动摇现存统治秩序的时候,他们才被看做是乌托邦的。”[6]为此,乌托邦可以如此界定:所谓乌托邦就是由于对现存制度的不满,想要摆脱现实的困境而催生的一种带有鼓动性、具备超强社会化功能的意识形态。
  汉娜·阿伦特的《极权主义的起源》中这样定义了“极权”这一概念,“极权即是极度的权利凌驾于一切事物之上,从而衍生出来的一种统治方式和政治理论,该理论的核心原则就是摧毁多样文明,建立单一的(极权政治所需要的)文明。”[7]极权主义的理论根源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卢梭、马克思等人的集体主义政治理论。《理想国》中就有极权主义的描述,“设计一套完整的制度、价值观、生活方式,并找一个品格高尚、学识渊博、心忧天下的智者作为管理者(哲人王),以便让大家在其中幸福生活”[8]。极权主义是在传统的统治方式向现代的统治方式进化的过程中异变而来,从专制主义向民主宪法进步的过程中脱离出来,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典型的由一个人领导的统一党,一种恐怖的警察,一种对交际的垄断和一种集中管理的经济”[9]。极权主义下的政府,不仅要控制所有的经济、政治事务,还竭力控制人民的意见、思想和信仰,以达到消弥国家与社会之间一切分别的目的。公民对国家的义务成为共同体首要的关注点,而国家的目标则是用一种完美的理想社会替代现存社会。
  三.《动物庄园》中拿破仑极权主义之路
  回到《动物庄园》中,大猪梅杰的演讲“只有摆脱人的统治,我们的劳动果实才是我们自己的;只要消灭了人类,几乎一夜之间,我们就能变得富有而自由。”[10] 和后来的“七戒”中的最后一条“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以及雪球的风车计划“这个风车可以带动发电机,可以为整个农庄提供电力……这个机器可以在他们吃悠闲地吃草的时候……为他们把该干的活儿都干好,而且任劳任怨,不知疲倦”[11],这些为动物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世界;但通过小说的结局,我们可以看出,上述的美好世界,其实就是一个“乌托邦”性质的描绘。而此时庄园中的动物们在人类的统治下,被无情的剥削与压迫,这个时候他们急需一个领袖来带领他们推翻人类的统治,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猪”们登上了政治舞台。   小说中的雪球、拿破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把二者归属为马克思·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一书中所论述的克里斯马型权威(charismatic authority),也就是人格魅力型领导者。正是在上述“乌托邦”美好未来描绘的影响下,全体动物在猪的带领下走上了推翻人类,进行“乌托邦”建设之路。但是,“只要有组织和领导,就会有权力的竞争和决斗,只要有权力的竞争和决斗,就会既有文斗,也会有武斗,因为权力本身就是运用实力的意思”[12],雪球和拿破仑之间产生了权力斗争。最终,雪球被赶出了动物庄园,还被冠以叛徒之名,拿破仑赢得了这场权力的斗争,成为了独一无二的统治者。拿破仑在排除政治对手取得绝对权力之后,加强了对动物们的意识形态灌输,利用声响器宣传造势,让“拿破仑同志永远正确”的观念深深扎根于动物们心中;进一步加强了对动物们的剥夺和压迫,他们像奴隶一样的终日劳作,最后连星期天也被取消,没有任何动物真正享受过退休的待遇……“在一个星期天的早晨,鸣声器郑重宣布:‘从今以后,所有的母鸡都必须把所有的鸡蛋上交……’”[13];进一步清洗与自己政见不同的和对自己产生怀疑的动物,他杀了四头小猪(他们正是曾公开反对拿破仑废除星期天),“拿破仑的脚前已经尸体成堆,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14]。最后,庄园里面除了猪和狗,其他动物他们普遍都在挨饿,睡的是草垫,喝的是脏水……
  《动物庄园》作为一部政治寓言小说,笔者所真实感受到的是,所谓的“所有的动物一律平等”,实际上都是有限的、相对的、短暂的,世界上没有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整个小说过程其实就是展现了一群动物带着对理想的憧憬,力图打破旧秩序,冲出人类的牢笼,但又出乎意料的跳入了另一个陷阱,他们依然被欺骗,被奴役,被统治,不平等是不变的主题。唯一的区别就是人类农场是人类管理动物,动物农场是动物管理动物,仅此而已。是的,当人类被驱逐了,就必然会有另一个角色来取代人类这个角色,来承担管理社会的任务,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只要有聚居,就会有组织和领导。”[15]书中的动物们原本想要建设一个乌托邦式的美好社会,却最终走向了极权主义。
  四.德国极权主义之路
  德国的极权主义思想渊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歌德时代的普鲁士的军国主义,“柏林是一座因整齐划一而单调无味的城市,生活是严密组织起来的,没有人,即使富人也很难以躲开他。……在普鲁士国家的金字塔下,埋葬的不是拉美西斯和巧普斯,而仅仅是自由”[16]。“德国工人甚至像传播革命思想一样,将他们在军队时学到的服从和秩序带到工厂和党内去,他们力求自己成为一个相当于军士的人,至少可以指挥十几个人,反过来自己又对上级惟命是从。”[17]在这种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公民都有一种难以摆脱的“奴性”。“德国工人最喜欢唱的不是《国际歌》,而是重复的唱着:年轻时再也不回家,他们将战死疆场。”[18]拿破仑占领柏林,《提尔西特条约》的签订使得普鲁士失去了强国地位,陷入全面崩溃的泥潭,这促进了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形成,铁血宰相俾斯麦通过德丹战争、德奥战争与德法战争,完成了德意志民族的统一。这一系列的对外战争使得德意志的民族主义终于形成,在爱国心的驱使下,国民对集体与国家的关注超过了个人。十九世纪初,德国已经从俾斯麦时代的“大陆政策”到威廉时代的“世界政策”,强权政治悄然成为这一时期德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军国主义精神开始蔓延。
  十九世纪后半期是德国工业化大发展时期,到1910年时,德国已跃居欧洲榜首,位居世界第二。德国工业的迅猛发展激发了国内资产阶级向外扩张,参与以世界市场为主的世界经济大循环的愿望,德国的对外扩张之路,使德国迅速成长为世界强国。但一战中的战败,致使其利益被战胜国瓜分殆尽;巨额的战争赔款和战争中的惊人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使德国人民遭受了无尽的苦难,战败条约使德国的军事备受限制,几乎丧失了国防能力。这与战前的情况形成强烈的反差,德国人根深蒂固的民族主义使德国人民更加憎恨战胜国,更加团结地振兴德意志。
  任何一种思潮的兴起一定是多种因素催化的产物,德国希特勒为代表的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强大是当时的经济、社会及其历史多重影响的产物。在战争频繁的近代欧洲,个别富堪敌国的犹太家族利用为战争各方贷款的方式稳赚不赔,而苦难由普通民众承担了,埋下了欧洲大陆人对犹太人的反感,成为共同的敌人。19世纪20年代,德国金融业爆发了一系列的丑闻,进一步刺激了民众对犹太人的反感。当1929年爆发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时,德国受到了剧烈的冲击。许多德国民众一贫如洗,生活极为艰难。处于中产阶级下层突然转向反犹主义,“他们用毕生的积蓄来冒险,换来永久的破产”。这样犹太人成为了理想的共同敌人,只等待一位领导发出进攻的命令。他就是希特勒!
  希特勒堪称历史上最杰出的演说家之一,他的魔鬼口才在争取民众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演说的主题恒久不变:民族主义、反犹主义、反社会主义、反议会制,谴责签署凡尔赛条约的‘走狗’柏林的‘犹太马克思’卖国分子,向人们承诺复仇,承诺壮大国力……”[17];“如此精彩的表演让希特勒在短期内拥有了大批追随者:1919年底50人左右,1920年200人,1921年1月2000人……1923年22000人,9个月后到达了55000人……”[19];同时,希特勒加紧巩固自己在党内的位置,努力将自己树立成党内唯一的领导,排挤潜在竞争者,拉拢资历较深的同僚,同时团结很多其他人。
  经过一系列的激烈斗争之后,1933年,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他向人民承诺:打破凡尔赛合约加在德国身上的枷锁,让每个人都有工作,让每家每户都有牛排和面包,让德意志民族重新振兴起来。到1933年末,希特勒完成了对政府的清洗,打压了自己所有的政敌和国家机关,制裁了大部分自由主义者、反纳粹分子,取消各地公会,控制教会,压制国会自由言论,建立了第一批国家警察。随着之后冲锋队的所有指挥官和他们的领导人遭到暗杀。德国总统兴登堡的去世,希特勒担任起了共和国的总统的职务,集大权于一身,开始了他的极权主义。   从德国法西斯极权主义的发展历程以及《动物庄园》中拿破仑的极权主义统治的建立,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共同之处,理解到奥威尔思想的深刻性,对狂热一时的“乌托邦”式理想主义的反思。反抗者最初描绘的“乌托邦”其实是他们实现绝对权力的“幌子”,领袖集团至始至终是血腥的权斗、意识形态的宣传和灌输的中心。而苦难的民众也在群体性追随美好世界的过程中丧失了理智,以对天堂的憧憬滑向地狱的漩涡,上演人间的悲喜剧。这一切何以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发生,这正是奥威尔所要警示人们的:何种程度的反思与批判才能防止以另一种“主义”标贴的悲剧?何种的社会结构才能保持社会的良性发展而不至于使被压迫者变成更残酷的压迫者的循环?
  参考文献
  [1]押沙龙.冷峻的良心:奥威尔传[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3.
  [2]陈建平,罗运春.沙漠里缺水也是殖民主义的罪恶?---《马拉喀什》文化误读解析[J].大学教育,2014(4)上: 68-70.
  [3]柏拉图.理想国[M].吴献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7.
  [4]奥古斯丁.上帝之城[M].吴飞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4-5.
  [5]莫尔.乌托邦[M].胡凤飞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9.
  [6]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M].姚仁权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4:151.
  [7][9]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M].孙传钊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21.
  [8][12][15]潘一禾.小说中的政治世界[J].宁波大学学报,2008,21(2):30-36.
  [10][11][13][14]乔治·奥威尔.动物庄园[M].赵润译.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10,58,94,97.
  [16][17][18]艾米儿·路德维希.德国人——一个民族的双重历史[M].杨成绪、潘琪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165-166,365,365.
  [19]弗朗索瓦·凯尔索迪.希特勒传[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3:37,39,46.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年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科研项目(项目编号:CJF14020)和2013年川北医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3-12-4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介绍:李旭辉,川北医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系2013级英语专业学生;陈建平,本文通讯作者,川北医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系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跨文化交际教学与研究)
其他文献
迟子建日前在授受采访时说:创作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过了五十岁,依然痴迷于文学,还有许多要表达的,这对我来说就是福气。我的《额尔古纳河右岸》《白雪乌鸦》《群山之巅》这三部长篇其实是很难对比的,不能说谁落后于谁,也不能说谁超越了谁,因为它们气象大为不同。写作《额尔古纳河右岸》,我的笔触在青山绿水和茫茫飞雪中游走,风雨雷电是它的“魂魄”;写作《白雪乌鸦》,我“遭遇”了百年前的哈尔滨大鼠疫,书写灾难中的人性
冯积岐新作《渭河史》日前由江苏凤凰出版公司出版,“陈忠实写了《白鹿原》,冯积岐写了《渭河史》。”这是中国当代文坛大家贾平凹、邵燕祥对冯积岐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渭河史》的赞誉推荐。《渭河史》写的是眉县的故事,展开的却是渭河两岸百年历史画卷。从民国早年罗鼓争滩到土匪、逃荒移民,扶眉战役,及至土改、三年饥荒困難直到改革开放,在这些大历史背景下几个家族、几十个鲜活人物的爱恨情仇,跌宕无常的复杂命运,读来令
孔见,海南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天涯杂志社社长,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从事随笔、小说、诗歌创作和哲学研究,兼习书法。作品以思想性见长,有随笔集《卑微者的生存智慧》《赤贫的精神》《我们的不幸谁来承担》,诗集《水的滋味》, 评论集《韩少功评传》,小说集《河豚》等行世,并有多篇论文发表,作品收入多种选本。主编的著作有《云起天涯》《蓝色的风》《对一个人的阅读》等。  
本期主持 王玉华  王玉华,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泰州市名教师,现任教于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主持人语  同学们好!初初很高兴和大家相遇在现代诗的王国里。  欣赏现代诗的路径很多,其中少不了分析诗歌的艺术技巧,主要表现在体会修辞手法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妙用。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反复、排比、对仗、对比等。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则包括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象征、暗示等。只有了解了这
人民文学出版社日前宣布将陆续推出新版《格拉斯文集》,德语文学翻译家蔡鸿君介绍说,君特·格拉斯在中国获得了读者广泛赞誉,对中国当代作家也产生了较大影响。邱华栋、刘心武、叶兆言、肖复兴、王小波、杨沐、杨早等作家都曾撰文谈格拉斯的创作。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回忆,上世纪70年代末,人民文学出版社开始与上海译文出版社合作出版“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格拉斯的《铁皮鼓》当时就列入了丛书选题规划。1987年
法语文坛最重要奖项龚古尔奖日前揭晓,获得2017年龚古尔奖的作品是小说《日程》,该书作者为艾瑞克·维亚尔德。龚古尔奖组委会给这本小说的颁奖词是:“用一个个眼花缭乱的事件,描绘了纳粹德国的崛起。”此前,法国《费加罗报》对《日程》所做的书评中写道,该书讲述了许多已被人遗忘的“二战”往事,比如德国工业资本家为何要与希特勒媾和,奥地利政治家许士尼格为何在与希特勒的贝希特斯加登会面之后,做出了出卖自己国家的
第十四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颁奖典礼日前在顺德北滘文化中心音乐厅隆重举行。著名诗人欧阳江河凭借诗集《大是大非》荣膺“年度杰出作家”。路内、宇向、唐晓渡、赵柏田、蔡东分别斩获“年度小说家”、“年度诗人”、“年度文学批评家”、“年度散文家”、“年度最具潜力新人”五大奖项。从2015年起,“华语传媒文学盛典”开始设置网络作家奖,从媒体立场观察网络文学生态,助推网络文学蓬勃发展。今年,“华语传媒文学盛典”“年
莫言最近集中发表了一批新作,那么他在创作这些作品和修改打磨这些作品时又是怎样进行的呢?莫言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去年年底的时候,有一次徐则臣来北师大参加活动,我说我写了个剧本,要不要给你们看看,因为在我的记忆里,《人民文学》好像发这种戏曲类的剧本比较少,没想到则臣很愉快地答应了,说他们很期待。之后由于春节比较忙碌,也因为当时没有想好一个好的修改方案,因此一直没把剧本修改好。《锦衣》这个文学剧本在20
莫言日前出席第十八届深圳读书月读书论坛,以“民间艺术对我小说创作之影响”为题,分享其小说创作心得。他提出,要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应该到民间寻根。茂腔与高密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即使在特殊年代,人们也将样板戏移植成茂腔。“我还不怎么懂事的時候,就跟着上台演戏,演些小土匪、小国民党兵。那时我就想,将来一定要写一部致敬茂腔的小说。”如今,《檀香刑》被改编成歌剧,在山东各地巡演。“用西洋的唱法,唱地
熊育群的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己卯年雨雪》日文版日前在日本签订,将由日本富士山出版社翻译出版。《己卯年雨雪》以中日两对年轻夫妇为主线,以中日双视角叙事,力图还原战争真相。日本主角带出日本侵华历程,表现出了中日两个民族在文化、心理、审美上的碰撞、冲突及其内部复杂性。熊育群以几近遗忘的“营田惨案”切入这场战争,他前后用了14年时间,在营田进行田野调查,多次去日本到侵华士兵家、战争馆与昭和时期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