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25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006-02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在这些学生里有学习好的,也有学习差的,更有行为习惯不好或顽劣成性的,作为班主任,我的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学习成绩不好和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转化上。但是,黄聪颖同学的出现,让我改变了教育理念,让我真正认识到了不但”学困生“需要关心、爱护和帮助,尖子也同样需要。
黄聪颖同学是初一时分到我班的,她那时的成绩是班级第一名。也曾在初一时的大型考试中连续三次考取年组的第一名,并且担任班级里的英语科代表,小组长等职务。平时擅长演讲、写作、拉小提琴等,总之,学校里只要是有活动就少不了她的身影。(她的文章很有文采,经常在报纸上发表)她也当然称得上班级里的小明星!
造物主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她也一样,在这些风光的背后,她也有自己的辛酸和苦衷。在她的周记和作文里,我读到了一种隐隐的哀愁,也因此更进一步的了解到她。她家的条件一般,父亲为了攒钱供她读书,从她三岁起就开始在外地打工。母亲当年在校也是个尖子生,高中毕业,由于家庭条件不允许她就失去了考大学的机会,在一家幼儿园当幼儿教师 ,整天也是为了生计奔波,而且母亲很要强,加上自己没有完成上大学的心愿,所以她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黄聪颖的身上,平时对她要求很严格,如果考试没考好或哪里做得不好,黄聪颖都会挨训或者挨打,所以才导致了这个孩子心理压力特别大。
虽然我当时(初一上学期)了解到了这些情况,但是我想她是个好学生可以调整好心态、处理好自己的问题,所以我那时没有顾及她的感受,只是偶尔在她的周记上或作文上写几句劝慰和勉励的话。到了初一下学期后半阶段和今年初二上学期的时候,黄聪颖的成绩很不稳定,从年组第一名已经下滑到了十名开外,而且从科任老师那里了解到,她上课的听课状态也大不如从前,也经常有同学反应她上课和同桌说话、溜号、搞小动作,经过核实后,我把她从原来的第2排调到了第3排,小组长也让我撤了,目的是“让她自己能够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希望她能变回原来的她。”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才真正的关注她。我可以明显地看到她的笑容减少了许多,有时她也会笑,但我敢肯定她笑也是在敷衍别人,很勉强的挤出来的。在课堂上她回答问题也不积极了,而且经常低着头,眼睛也从来不敢和我对视,就是下课、放学也感觉是在有意的躲着我,此时我真正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原本把她从原来的第2排调到第3排,小组长撤了,目的是“让她自己能够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希望她能变回原来的她。”可是现在看来,适得其反,我的教育方法是失败的,我和她之间产生了距离和隔阂,我必须换种方式来挽救这个孩子,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植根于爱."只有爱学生的教师,他才可能教育好学生.我们应该坚信:只有教不得法的教师,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师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它是学生智力、道德、个性发展的风帆.因此,用爱心开启学生的心扉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而“话语和沟通”是教师传递爱、打开学生心灵最好的工具。现在我决定找个机会和她掏心肺腑的聊一聊。
在一天上晚自习的时候,我把她找到了办公室。(从班级到办公室,她一直低着头,就好像准备好了等着我的批斗.)我先叫她坐下来,然后让她抬起头看着我的眼睛,语重心长地说:“黄聪颖,现在就咱们俩,你就把我当成你的朋友,把你心里的想法跟我说说好吗?”她又一次低下了头,默不作声。也许她现在对我还有所顾及,也许她还不是十分信任我,也许她还是觉得没有必要和我交心……想到这我拿定主意:“让她跟我说是没什么希望了,还是我先说吧!”于是我开始说她的优点,说她为班级做的贡献,帮老师做的工作,说我一直都很喜欢她,说把她从原来的第2排调到第3排,小组长撤了,目的是让她自己能够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希望她能变回原来优秀的她,现在想想老师当时的做法真是有些粗鲁,当时肯定伤害了她的自尊心……这时她的泪开始簌簌的落下来,然后抽噎着对我说:“老师真的对不起,是我错了,是我误解您了,我原以为您现在已经不理我、放弃我了呢!所以我才……之后她又跟我说:”老师,其实我活得很累,为了不让妈妈失望,我不但要上课认真听讲,而且回家还要做好多课外的作业、还要练小提琴,每天除了吃饭和睡觉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而我只是一个13岁的孩子!每当看到同龄的孩子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玩耍,我好羡慕。在老师和同学们眼里我是英语科代表,我是小组长,平时不但要学习好,而且纪律更要好。如果我哪次成绩不是全年组第一或是有一点小毛病,我感觉老师和同学们看我的眼神都不对,所以我不想做年组第一,不想成为好孩子,因为我好累……
听了她的话,我的心灵抽搐了一下,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真是——她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的疏忽所致!
从那以后,我上课经常用鼓励的眼光注视着她,每次她回答问题正确之后,我也会让同学们把用以鼓励后进生的掌声送给她,有时间的时候,我会经常找她谈心,告诉她解压的方法。
由于她的家庭条件一般,再加上她特别懂事,从来不会像别的孩子那样要这要那乱花钱,一向很节俭。有一次我看到她的作业本用完了,正在用背面写作业。到下班的时候我去商店买了几个和她用的一样的本,在下午上体育课的时候把她叫到办公室,将本子交给了她。告诉她这些本子都是老师用不着的,搁着也浪费,还不如让她拿去用了好。
还有一次上课,当她举手回答问题的时候我看到她的右手十指和大拇指蓝了一片,课下了解到:原来是她的钢笔坏了,漏水漏的。后来我也用同样的方法将我一支心爱的钢笔送给了她。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我也发现了黄聪颖在慢慢的发生着变化,她上课的状态比以前更好了,眼神比以前更明亮、更自信了,回答问题声音也比以前更响亮了,就是参加活动也比以前更主动更积极了,令我吃惊的是她居然报了剪纸班——那是她以前最不喜欢的活动,因为她觉得剪纸太浪费时间。而且竟然在学校举行的剪纸大赛中夺取了特等奖!在班级她也是我的得力助手,课下我们就如同朋友一样谈古论今,坦露心声,和谐相处。
黄聪颖的例子只是我关心和呵护尖子生成长的开端,正是有了她的存在,才使我及时走出了教育的误区,使我摆脱了早期教育的简单与粗暴,走向了“人性化”的管理轨道。
以后教育学生的路还很漫长,可能前面会很艰辛,但是我坚信:只要用我的真心、热心和爱心去浇灌,花儿定会绽放出绚丽的色彩!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在这些学生里有学习好的,也有学习差的,更有行为习惯不好或顽劣成性的,作为班主任,我的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学习成绩不好和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转化上。但是,黄聪颖同学的出现,让我改变了教育理念,让我真正认识到了不但”学困生“需要关心、爱护和帮助,尖子也同样需要。
黄聪颖同学是初一时分到我班的,她那时的成绩是班级第一名。也曾在初一时的大型考试中连续三次考取年组的第一名,并且担任班级里的英语科代表,小组长等职务。平时擅长演讲、写作、拉小提琴等,总之,学校里只要是有活动就少不了她的身影。(她的文章很有文采,经常在报纸上发表)她也当然称得上班级里的小明星!
造物主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她也一样,在这些风光的背后,她也有自己的辛酸和苦衷。在她的周记和作文里,我读到了一种隐隐的哀愁,也因此更进一步的了解到她。她家的条件一般,父亲为了攒钱供她读书,从她三岁起就开始在外地打工。母亲当年在校也是个尖子生,高中毕业,由于家庭条件不允许她就失去了考大学的机会,在一家幼儿园当幼儿教师 ,整天也是为了生计奔波,而且母亲很要强,加上自己没有完成上大学的心愿,所以她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黄聪颖的身上,平时对她要求很严格,如果考试没考好或哪里做得不好,黄聪颖都会挨训或者挨打,所以才导致了这个孩子心理压力特别大。
虽然我当时(初一上学期)了解到了这些情况,但是我想她是个好学生可以调整好心态、处理好自己的问题,所以我那时没有顾及她的感受,只是偶尔在她的周记上或作文上写几句劝慰和勉励的话。到了初一下学期后半阶段和今年初二上学期的时候,黄聪颖的成绩很不稳定,从年组第一名已经下滑到了十名开外,而且从科任老师那里了解到,她上课的听课状态也大不如从前,也经常有同学反应她上课和同桌说话、溜号、搞小动作,经过核实后,我把她从原来的第2排调到了第3排,小组长也让我撤了,目的是“让她自己能够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希望她能变回原来的她。”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才真正的关注她。我可以明显地看到她的笑容减少了许多,有时她也会笑,但我敢肯定她笑也是在敷衍别人,很勉强的挤出来的。在课堂上她回答问题也不积极了,而且经常低着头,眼睛也从来不敢和我对视,就是下课、放学也感觉是在有意的躲着我,此时我真正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原本把她从原来的第2排调到第3排,小组长撤了,目的是“让她自己能够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希望她能变回原来的她。”可是现在看来,适得其反,我的教育方法是失败的,我和她之间产生了距离和隔阂,我必须换种方式来挽救这个孩子,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植根于爱."只有爱学生的教师,他才可能教育好学生.我们应该坚信:只有教不得法的教师,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师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它是学生智力、道德、个性发展的风帆.因此,用爱心开启学生的心扉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而“话语和沟通”是教师传递爱、打开学生心灵最好的工具。现在我决定找个机会和她掏心肺腑的聊一聊。
在一天上晚自习的时候,我把她找到了办公室。(从班级到办公室,她一直低着头,就好像准备好了等着我的批斗.)我先叫她坐下来,然后让她抬起头看着我的眼睛,语重心长地说:“黄聪颖,现在就咱们俩,你就把我当成你的朋友,把你心里的想法跟我说说好吗?”她又一次低下了头,默不作声。也许她现在对我还有所顾及,也许她还不是十分信任我,也许她还是觉得没有必要和我交心……想到这我拿定主意:“让她跟我说是没什么希望了,还是我先说吧!”于是我开始说她的优点,说她为班级做的贡献,帮老师做的工作,说我一直都很喜欢她,说把她从原来的第2排调到第3排,小组长撤了,目的是让她自己能够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希望她能变回原来优秀的她,现在想想老师当时的做法真是有些粗鲁,当时肯定伤害了她的自尊心……这时她的泪开始簌簌的落下来,然后抽噎着对我说:“老师真的对不起,是我错了,是我误解您了,我原以为您现在已经不理我、放弃我了呢!所以我才……之后她又跟我说:”老师,其实我活得很累,为了不让妈妈失望,我不但要上课认真听讲,而且回家还要做好多课外的作业、还要练小提琴,每天除了吃饭和睡觉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而我只是一个13岁的孩子!每当看到同龄的孩子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玩耍,我好羡慕。在老师和同学们眼里我是英语科代表,我是小组长,平时不但要学习好,而且纪律更要好。如果我哪次成绩不是全年组第一或是有一点小毛病,我感觉老师和同学们看我的眼神都不对,所以我不想做年组第一,不想成为好孩子,因为我好累……
听了她的话,我的心灵抽搐了一下,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真是——她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的疏忽所致!
从那以后,我上课经常用鼓励的眼光注视着她,每次她回答问题正确之后,我也会让同学们把用以鼓励后进生的掌声送给她,有时间的时候,我会经常找她谈心,告诉她解压的方法。
由于她的家庭条件一般,再加上她特别懂事,从来不会像别的孩子那样要这要那乱花钱,一向很节俭。有一次我看到她的作业本用完了,正在用背面写作业。到下班的时候我去商店买了几个和她用的一样的本,在下午上体育课的时候把她叫到办公室,将本子交给了她。告诉她这些本子都是老师用不着的,搁着也浪费,还不如让她拿去用了好。
还有一次上课,当她举手回答问题的时候我看到她的右手十指和大拇指蓝了一片,课下了解到:原来是她的钢笔坏了,漏水漏的。后来我也用同样的方法将我一支心爱的钢笔送给了她。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我也发现了黄聪颖在慢慢的发生着变化,她上课的状态比以前更好了,眼神比以前更明亮、更自信了,回答问题声音也比以前更响亮了,就是参加活动也比以前更主动更积极了,令我吃惊的是她居然报了剪纸班——那是她以前最不喜欢的活动,因为她觉得剪纸太浪费时间。而且竟然在学校举行的剪纸大赛中夺取了特等奖!在班级她也是我的得力助手,课下我们就如同朋友一样谈古论今,坦露心声,和谐相处。
黄聪颖的例子只是我关心和呵护尖子生成长的开端,正是有了她的存在,才使我及时走出了教育的误区,使我摆脱了早期教育的简单与粗暴,走向了“人性化”的管理轨道。
以后教育学生的路还很漫长,可能前面会很艰辛,但是我坚信:只要用我的真心、热心和爱心去浇灌,花儿定会绽放出绚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