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沼气成就生态产业链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下厨做饭烟熏火燎,累死累活;如今猪场通过管道将沼气无偿送给我们烧饭,既干净卫生,又省钱省心。”在齐埠乡塘背村,村民汪青娇一边在干净整洁的厨房里打开沼气灶做饭,一边向笔者讲述着沼气这一绿色能源给她家带来的好处。愉悦的心情如同那淡蓝色的火苗,“滋滋”地燃烧起来。
  同汪青娇一样喜悦的还有村民江奎。在山坡上种了四亩雷竹的他,正享受着免费的优质肥料——沼液。他指着旁边的灌溉渠道开心地说道:“沼液就是通过它,源源不断地从附近猪场输送到我的雷竹林,不仅省工省事,生态卫生,还不要花钱。”
  万年县齐埠乡塘背村村民能有如此实惠,主要得益于一个扶贫项目——鄱阳湖生态产业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精心规划,一个经济与生态相协调的产业顺利落户
  
  2009年下半年,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重大决策。省扶贫和移民办公室、省财政厅在省级财政扶贫资金中安排了5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改善贫困村的生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
  但项目的选址和项目建设内容的选择,决定着项目申报的成败。为此,万年县扶贫办经过精心选择,决定将项目实施地确定为齐埠乡塘背村,并精心编报了“万年县齐埠乡‘猪—沼—桐’生态产业开发项目”。
  根据项目规划。该项目主要围绕“沼气进村”、“沼液沼渣作为生态产业园有机肥料”,进一步加大对项目区域内万头猪场粪便进行无害化发酵处理,兴建与完善优质泡桐、大棚蔬菜、雷竹、高产油茶、苗木种植等生态产业园的基础设施,将清洁能源沼气用管道导人周边农户家中无偿作为燃料利用,发酵后的沼液沼渣无偿用于养鱼、泡桐、蔬菜、油茶、雷竹种植的有机肥料,在带动贫困地区的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同时,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该项目很快就得到省主管部门批准。
  
  扎实推进,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的有机结合
  
  齐埠乡塘背村原是—个遍地荒山、贫瘠荒凉的村庄,村民的生活较为贫困。2005年,该村被列为万年县12个“十一五”全省扶贫开发重点村之一。2006年以来,该村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大力发展扶贫主导产业。到2008年,该村已形成泡桐种植示范基地500亩,高产油茶种植示范基地1000亩,花卉苗木基地200亩,大棚蔬菜基地100亩,生猪规模养殖户5家,其中万头规模1家。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的900元增加到2009年的2550元。
  产业发展了。但因养猪造成的环境污染却越发严重——猪粪成山,污水四溢。蚊蝇飞舞,臭气熏天。为此,该村积极探索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发展道路,在沼气建设和沼气利用上做文章,大建沼气池,以期推广以沼气为主的新能源生态模式。沼气池建起来了,却因为没有及时建设沼气输送管道和沼液灌溉渠道,沼气、沼液、沼渣又造成了新的污染。
  
  初现成效,近百户农民深切感受项目带来的实惠
  
  2009年12月,该项目正式在塘背村启动。为将项目实施好,万年县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财政扶持、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依托齐顺种猪有限公司自筹的60万元和财政扶持到位的30万元资金,兴建大中型沼气池,铺设沼气输送管道3000米、沼液灌溉渠道3000米。同时,整合农业开发项目,整修机耕道3200米。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有力地助推了产业发展。目前,该村的泡桐、油茶、蔬菜、雷竹等产业都走上了生态循环种养之路,户均增收达到近700元。尤其是2008年栽植的3万株泡桐长势喜人,胸径平均达到9厘米;三年生雷竹开始投产。亩产值达到1.6万元以上。
  大型沼气池的建立、沼气输送管道和沼液灌溉渠道的铺设、生态产业园机耕道的修建为塘背村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项目区域内万头猪场粪便进行无害化发酵处理,将清洁能源沼气用管道导人周边贫困户家里作为燃料利用,发酵后的沼液沼渣用于生态产业区渔业、泡桐、蔬菜、油茶、雷竹种植的有机肥料,不仅节省生活成本和生产成本,扩大了种植规模,产品也达到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为贫困地区生态产业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建设提供了示范。目前,该村已有98户农户通过沼气输送管道,免费使用沼气做饭,下一步还将扩大130户,仅此一项可让塘背村的部分贫困户平均每年节约燃料费1300多元。
  
  责任编辑:刘旭辉
其他文献
2008年底,国土资源部在科学发展观的学教活动中,把革命老区江西赣县作为学教活动的联系点。为使贫困地区的农民尽快富起来,让革命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国土资源部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整合资源实施大扶贫机制,确定了支持国定贫困县赣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八大措施,项目扶贫和社会扶贫资金达到近亿元。两年过去了,国土资源部帮扶赣县的措施已得到落实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国土人情定老区,倾心帮扶的事迹也在赣南老区人民中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引导和动员民营企业参与扶贫是新阶段社会扶贫的重要创新。近几年,永新县按照“实现民营企业与扶贫开发重点村双赢”的基本理念,积极引导和动员民营企业,以村企合作、定点帮扶、无偿捐助等形式参与扶贫和公益事业,取得了显著效果,构建了社会帮扶的新局面。    一、主要做法    为引导动员民营企业参与扶贫,江西省永新县政府把民营企业参与扶贫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广泛推动民
期刊
当基层干部辛苦,当“村官”更不容易,而他一干就是38个年头;  一个16个村小组376户的村,全村仅一户汤姓,而他年年、届届高票当选,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7个春秋;  乡里原来选调他进乡机关工作,而他一往情深,扎根村里。他对乡领导说:“我土生土长在这里,群众信任我,需要我,我舍不得离开呵!”  去年至今,身患咽喉肿瘤病,与病魔抗争,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就是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洪塘镇庄
期刊
2010年7月29日,江西省移民搬迁扶贫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林木葱茏、群山叠翠的吉安市遂川县召开。纵然赣鄱的7月热浪翻滚,但与会领导和代表们还是不畏酷暑、穿越热浪,纷纷欢欣而热切地赶赴会场,对此次会议的召开充满期待。  此次会议采取现场会的形式,旨在尊重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促进交流、相互借鉴、完善思路,以利在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中更大力度地推进移民扶贫工作,把这项得民心、顺民意、惠民生的德政工
期刊
广昌地处江西省东南部,武夷山西麓,是抚河的发源地,居赣、粤、闽之交通要冲。全县总面积16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6万公顷,林地面积10.17万顷,森林覆盖率为65.8%。广昌总人口为24.0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71万人。广昌物产丰饶,通芯白莲、烟叶、茶树菇、油茶、泽泻为广昌五大传统特产,远销欧亚美2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产通芯白莲自唐仪凤年间(公元676年)始,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种植历
期刊
安远县是江西省唯一、全国少有的没有国道、没有高速公路、没有铁路也没有水路的国定贫困县。版石镇地处安远县北部安信线、版佑线的交汇口,2003年还是一个集镇面积0.5平方公里、人口2400人、财税收入180万元的“穷乡僻壤”,随着新农村建设的纵深推进和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如今已成为全县北部九个乡镇的工业、商贸、文化中心,镇区面积达到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万、工业产值4亿多元、财税收入6000
期刊
[提要] 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与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熏使得空巢家庭越来越多?熏空巢老人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让人忧心,也是社会养老保障服务体系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而居家养老模式日益成为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它融合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势,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本文试分析了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
期刊
2006年,《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第471号令)及《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的出台,标志着水库移民的补偿与扶持已被纳入科学、规范的管理和监督体制。至今,后期扶持政策已实施五年,在各级移民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实现了政策兑现、资金安全、社会稳定的目标。  然而,江西省的移民人口数量多、地域宽、分布广,加上针对不同
期刊
九江市今年357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其中148个为增补扶贫开发重点村)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3745万元已全部下达到全市各地。截止日前,全市共投入17935.3万元资金用于扶贫开发重点村民生工程中的1367个项目建设,97822户、412620位农民因此受益。  今年是“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的最后一年,也是检验“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实效的关键年。各地依据规划,征求民意,把贫困村群众作为扶贫开发整村推
期刊
按照新制定的“十二五”规划,未来5年,我国扶贫标准还将上调。2011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多年来,在扶贫济困领域,扶贫标准问题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热点。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问题,始终作为政府的主要扶贫路径。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就。扶贫成就被作为中国奇迹的一部分,扶贫经验被作为“中国式扶贫模式”。有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
期刊